枕宋观唐 作品

分卷阅读137

愿上城门的,鸿光天师也不强求,只将他们分配到城中各处巡逻维持治安, 协助照顾伤员。

姜原遂在那自愿守城的两千晋军里, 他不是洛州人, 在洛州没有亲眷,北齐就算要报复也寻不到他在南边的家人,而且他在被高恭的羽箭追赶之时,为了保护身边几个同胞,砍杀了好几个鹰扬营的兵卒, 他这张脸怕是已经被鹰扬营记恨上,与其躲在城中, 不如登上城楼厮杀一场。

最好能够杀了高恭那个屠夫,他早就想杀了高恭那个屠夫。

入夜以后的鹰扬营并未比长安好多少,一样的风声鹤唳,一样的“山雨欲来风满楼”【1】,只不过长安的紧张氛围是因为鹰扬营中的他们,而鹰扬营中的紧张之感则是因为伽南王高恭。

纵马出长安前,高恭倨傲地认为,长安已是他囊中之物,即便他将大军全部撤出,将长安全部归还上清天神教,他还是能够易如反掌地收回来。

可是天尊死了。

高恭不觉得天尊的死会改变长安的结局,但是说不准会加大他再入长安的难度,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显然如此。

好在父皇的诏令他已经完成了一半,他拿到了上清昭应天尊的头颅,眼前剩下的,就是重新夺回长安。

“王上,军师求见。”

高恭正要找他,他就自己来了,“快请。”

军师快步走路帐内,不等高恭开口,就先一步问道,“王上打算如何攻下长安?”

“本王正愁,军师有何高见?”高恭询问。

“依臣之见,王上集中兵力专攻长安南面的正门,相应的,叛贼也会将兵力全部压在南面的防御上,”军师在帐中的羊皮图卷上,长安东西两侧的城门处点了点,“长安兵力不够,几乎没有能力在四门布置同样的守卫,王上不如命人主攻正门,拖住叛军大部分的兵力,然后,”军师在西面长安县的延平门处指了指,“另派一队人马从此门攻入。”

高恭垂眸沉思了片刻,拍掌叫道,“好!就从此门入!”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万年县的府衙,鸿光天师也在同部下商议明日高恭可能采取的攻城策略,如今以他们的兵力只能够固守一门,若是高恭派人同时从四面进攻,只怕他们也兼顾不了。

虽说所有人都清楚,长安一定会失守,但是无论如何他们都想用长安多拖住高恭片刻。

“某以为,明日高恭一定还是会主攻南面的昭德门,所以我们的兵力还是得集中在这里。”

“那其他三面的城门呢?置之不顾了吗?”

“实在是力有不逮,不过若是城中四千洛州晋军愿意相助,或许还能够勉力一搏……”

“天师,天师,”一名青袍小吏火速前来通报,“启禀天师,大事不妙,北齐开始攻城了!”

“攻城?此时?”

鸿光天师迅速反应过来,高声下令,“全城备战!”

城楼之上,姜原遂身着青袍铠甲,手握长枪,堵在防线的缺口上,目不转睛地看着北齐军举着火把,大军压境。

日暮时分战事方歇,高恭怎么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攻城?他究竟想做什么?

姜原遂倍感奇怪,且这种奇怪的感觉随着领军那人的不断靠近,变得愈来愈强烈。

不对!那人,那人不是高恭!

他虽然穿着高恭的铠甲,但是身形明显比高恭要瘦削一些,那人是谁?高恭又在哪里?高恭每战必出,从不会将自己的战功拱手让人,今日怎会变得这般大度?

姜原遂紧盯着来人,可那人走了一半忽然不走了,勒马停在原地,而鹰扬营的大军不断绕过他继续往城门这边行进。

他不敢靠近,是怕死,还是怕头盔之下的面孔被人认出来?

姜原遂不断猜想那人的身份,以及高恭此战不出的缘由,他笃定其中必有阴谋。

城上城下的兵卒已经进入全线戒备的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战斗,而就在这时,鹰扬营大军在距离城门三丈远之处也停下了。

不等大伙儿看个清楚,空中争先恐后地传来羽箭射出的“嗖嗖”之声。

暗夜射箭,又是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哪怕高薛一族擅长骑射,其命中的准确度远远不如白日。

羽箭跟不要钱似的,如暴风一般袭来。

城楼上一开始架着盾牌,后来守城的都功觉得这也许是个收集羽箭的好时机,便立刻召集城中的百姓扎草人。

北齐那边的羽箭也不是一刻都不停歇的,他们趁着羽箭初歇的间隙,将草人一个紧挨着一个架在城楼上,又将盾牌架在草人后头,这样既不会让羽箭伤到守城的兵卒,也可以利用草人收集羽箭,这些收集来的羽箭日后都会变成利器还给北齐。

姜原遂稳稳地抵在盾牌后头阻挡羽箭,手中持盾,脑中却仍在思索高恭不出此战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