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在拿下中原的这些时日,董裕虽然坐镇中原没有亲自到各处,但却并不妨碍各支兵马的进度。

捷报频传,几乎没有太多的阻碍。

攻略中原最大的障碍就是曹操,在曹操倒下后,其他的小诸侯也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江东手中夺庐江、九江。

青州田楷主动派人送来书信投降。

原本占据琅琊、东海两郡的臧霸和赵云拉关系,最终从董裕手中讨到了一个平东将军后,也是率众归附,并亲自率军把不愿投降的昌豨给讨了。

“地虽然拿到了,但是这人心怕是还需要一些时日。”

董裕放下一封封战报,感叹道。

在一封封战报之中,同时还包含着各军将领在收复各地时遇到的阻碍。

其中大多数都是唱衰董家之人。

可以说,董军是盯着臭鸡蛋、烂菜叶子收复的各地。

“民心需要时日,急不得。”

郭嘉笑了笑,显然是已经想到各地对董家的骂声。

砰——

“笑笑笑,还笑。”

“有那么好笑?”

“老子挨骂你开心是吧?”

董裕拿起一个果子,丢在郭嘉的头上。

“哈哈哈,急了。”

“不用急,慢慢来吧。”

“只需各种仁政如数执行,百姓自然能够体会到主公的仁德。”

“打天下需要武力,治天下则需要仁德。”

“这仁德之名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

郭嘉也不恼,捡起果子就吃了起来。

“如今淮水一带已经尽归于我。”

“豫州初定,混乱不堪,恐怕得需要一个文武兼备之人才能够稳定局势。”

“不知诸位觉得谁能担当此任?”

董裕捋了捋胡须,有些头痛的问道。

他手底下人虽多,但是一时间还真不知道派谁去。

贾诩?

的确文武兼备,但他去了怕是会让董家的名声更臭。

毕竟人品太差,手段太脏,为了效率难免会用些激进的手段。

“京兆尹杜子绪文武全才,倒是可以,不过主公需要在长安有自己的人,杜袭不能动。”

“除此之外,河内、幽州等地的郡守、刺史皆不能乱动,一时间属下也不知道谁人能够胜任。”

郭嘉皱了皱眉,也是有些为难。

“主公是否忘了一人?”

崔琰捋了捋胡须,笑着问道。

“不是你吧?”

“你要当毛遂?”

董裕挑了挑眉,反问道。

“不不不。”

“在下虽然也能胜任,但此番在下欲要举荐之人,乃是王朗,王景兴。”

“他虽然曾是曹操帐下之人,却不过是一个中立之人。”

“陶谦得势时他为徐州之臣,刘备得势之时,他亦是徐州之臣。”

“投曹,不过是因为徐州被曹操所得。”

“如今中原之地尽为主公所有,他自然是主公之臣。”

崔琰连连摆手,旋即开口说道。

王朗这个人,绝对不是一个普通人。

很多人对他的印象是他在演义里被骂死的形象。

殊不知王朗是个文武全才。

文能辩经,武能统兵。

历史中就是老王坐镇会稽,曾数次击退来犯的孙策。

没错,是孙策而不是孙权,这个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至于忠诚度倒也不用担忧。

老王这个人算是个明白人,一辈子在乱世中求生,最终得以善终,足以见得对方并非是忠诚于汉室的老顽固,而是一个愿意依附强者明白人。

“嗯,我记得王朗就在军中是吧?”

董裕捋了捋胡须,询问道。

“在军中,不过因为被马超气得不轻,现在还在休养。”

崔琰神色古怪地说道。

“...”

“让人传他过来吧。”

董裕有些无语的瞥了崔琰一眼,开口吩咐道。

(/3/3115/31712973.ht。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