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众大臣听后,纷纷表示赞同。

散朝后,楚容朝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新政权的建立。

与诡越、宿品韵等心腹大臣日夜商议,制定新的律法、官制和税收制度。

新的律法旨在减轻百姓负担,促进科举公平;官制则打破原有的四国界限,根据才能和功绩选拔官员;税收制度也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足。

然而,改革并非一帆风顺。

新的律法触动了一些旧贵族的利益,她们联合起来,暗中抵制。

楚容朝得知后,并没有退缩,而是果断采取措施。

将带头抵制的旧贵族召入宫中,严厉斥责,并向她们阐明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朕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天下百姓,为了这来之不易的太平盛世。你们身为贵族,本应以身作则,支持朕的改革,可如今却为了一己私利,妄图破坏大局。”

“若再不悔改,朕定不轻饶!”楚容朝的声音威严而有力,让那些旧贵族心生畏惧。

在楚容朝的强硬态度下,旧贵族们不得不有所收敛。

但楚容朝知道,她们也只不过是暂时屈服,若不彻底解决问题,日后仍会是隐患。

于是,楚容朝决定对旧贵族的势力进行削弱。

当即下令收回部分旧贵族的封地和特权,将这些土地重新分配给那些在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将士和平民。

这一举措得到了广大百姓和将士的拥护,但也引起了旧贵族们的强烈不满。

她们暗中勾结,企图发动叛乱,推翻楚容朝的统治。

楚容朝通过听风阁的情报得知了她们的阴谋,提前做好了准备。当旧贵族们发动叛乱时,楚容朝迅速调遣大军进行镇压。

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叛乱被成功平定。

为首的旧贵族被斩首示众,其余参与叛乱的人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经过这次叛乱,楚容朝深刻认识到,改革之路充满荆棘,必须加快新政权的建设,才能彻底稳定局势。

在叛乱平定后,楚容朝全身心地投入到新政权建设的各项事务中,每天都忙碌得不可开交。

这日,宿羡之进宫求见。

楚容朝正在御书房审阅各地呈来的关于新政权建设筹备情况的奏折,听闻宿羡之到来,忙命人请他进来。

宿羡之走进御书房,只见楚容朝面容虽略显疲惫,眼中满是心疼。

他微微欠身行礼,“陛下,多日不见,陛下为国事操劳,可要保重身体。”

楚容朝放下手中奏折,微微一笑,“羡之,你来了。不必多礼,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我哪能歇啊。你今日前来,可是有要事?”

宿羡之轻轻一笑,拍了拍手,随后便有几名侍从抬着几个沉甸甸的箱子走了进来。

“陛下,这些箱子里装的都是我手上现有的银两。如今四国统一,垣安城被陛下选定为新主城,在垣安建设新的宫殿必定需要大量银钱,这些银子陛下先拿着用。若是不够,羡之再给陛下赚。”

楚容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感动,她没想到宿羡之竟如此贴心,为新宫殿的建设送来及时雨。

“羡之,你此举真是雪中送炭。我正为新宫殿建设的银钱一事发愁,有了这些,可解朕燃眉之急。只是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你费心了。”

宿羡之微微摇头,神色认真,“陛下为了天下苍生,致力于建立新政权,统一四国,何等气魄与担当。羡之不过是略尽绵薄之力。”

“况且,四国统一,垣安城的确是最适合做主城的地方。新政权需要新的气象,新宫殿便是这新气象的开端,理应全力支持。”

楚容朝点头,心中满是欣慰,“有你这番心意,我真的甚是感动。如今建设新政权,每一步都艰难无比,幸得你们在我身边支持。”

宿羡之又与楚容朝探讨了一些关于新宫殿建设的设想,他提出可以借鉴四国建筑风格中的精华,融入到新宫殿的设计中,使其既具独特性又能象征四国融合。

楚容朝对他的提议十分赞赏,两人就此讨论了许久。

待宿羡之离开后,楚容朝立刻召集负责新宫殿建设的官员,将宿羡之送来的银两数目告知他们,并传达了宿羡之关于建筑风格融合的建议。

官员们听后,纷纷表示这是个绝妙的主意,对新宫殿的建设也更有信心。

然而,新宫殿建设才刚刚起步,便遇到了难题。

负责勘探地形的官员上报,垣安城选定的宫殿建造地址下有一条暗河,若不妥善处理,不仅会影响宫殿的地基稳固,施工过程中也存在极大风险。

楚容朝得知此事后,立刻召集朝中工部大臣、水利专家以及经验丰富的工匠,共同商讨应对之策。

众人围在巨大的垣安城地图前,各抒己见。

一位老工匠皱着眉头说道:“陛下,这暗河着实棘手。若强行施工,地基不稳,日后宫殿恐有塌陷之危。但要改选地址,又得重新规划,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难以估量。”

水利专家沉思片刻,进言,“陛下,臣以为可尝试引开暗河水流。在距离此处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天然沟渠,若能开凿一条水道将暗河与沟渠连通,或许能解决水流问题。只是这工程浩大,需要大量人力和时间。”

楚容朝认真听完众人的发言,思索片刻后说道:“改选地址虽能避免暗河难题,但之前的准备工作便白费了,且重新选址也会带来诸多新问题。”

“引开暗河水流虽工程浩大,但能保住既定的宫殿建造地址,长远来看更为有利。朕决定,按此方案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