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两人就打起来了。
看热闹的人都觉得在风中凌乱,这是什么意思?
向思浓和周猛锁门出来,看到打架的两人也是震惊了。
“老板,走这边。”
周猛护着向思浓从后门进了家纺店里,店里几个客人正在挑选结婚用品。
离着五一还有一个月,又有人开始订结婚的东西了,这些东西都得提前准备起来。
赵师傅看见她过来不由笑道,“后头似乎又热闹起来了。”
向思浓也笑,“是啊,有那个王秀芳在,就不愁热闹可看。”
她见赵师傅几次想张嘴说什么,就道,“想说几个老师傅的事儿?”
赵师傅不好意思的笑了笑,“是,一直拖着没让来,所以几个人都问我了。”
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没有工作都着急。
向思浓便道,“刚才已经把缝纫机都安装好了,但是现在的规模和环境也就这样,所以暂时还是就招聘那六个人。工资跟你们一样,基本工资三十加提成。如果店里有需要定做衣服的那就以定做的衣服为准,没有定做衣服的那就按照我下过来的任务做成衣。跟她们都说明白,我这里不需要混日子拿基本工资的人,如果完不成任务,我会让人直接走人,谁跟我说情都不好使。”
“明白。”
赵师傅道,“这些之前都跟她们说过,找我帮忙的很多,但是我挑选的都是踏实肯干的,肯定不能给您丢脸。”
向思浓笑了,“等的就是你这句话,以后赵师傅你就是小组长,每个月多五块钱补贴。”
闻言赵师傅顿时惊喜,“谢谢您老板。”
“这是你应得的。”
家纺店不像服装店来钱快,但是胜在稳定,每个月的收入刨除三个工人的工资和奖金什么的也能落下不少了。
向思浓始终相信,以人为本,让员工切实的拿到钱,比听多少甜言蜜语都管用。
向思浓又去隔壁看了眼电子表的销量,发现销售的真不错,开学后虽然回落一大半儿,但是每天还是有人来买。
别说小孩子稀罕,大人也稀罕。
不舍得买一百多的手表还不舍得买十来块钱的电子表吗?
戴在手腕上也是一种时尚。
没两天,赵师傅找的六个老伙计就到位了。
赵师傅的工作地点也从前头搬到了后头院子,作为小组长要负责几个工人的工作。
另外向思浓便安排其中一个店员专门给定做衣服等物品的顾客介绍服装款式,向思浓甚至把赵师傅能做的衣服样式都画了下来。后面再补充上其他师傅的手艺。这样做成册子,顾客能直接挑选。
当然量尺寸什么的也落到了店员身上,这也是他们本身要干的,倒是没人不乐意。
安排好这些,向思浓还没等松口气,马大娘那边一直跑的院子有眉目了。
马大娘很兴奋,“那位置其实也不远,离着你家那边不算远,两大间,我让那家人过去看了一次,他们家俩儿媳妇儿都很满意,就是家里的老人不是很乐意,主要是不想离开住了一辈子的地方。但是她家儿媳妇跟我说了,让我等消息,估摸着她们能说动家里的男人。毕竟哪个结了婚的不想有个自己的小家啊。”
“那俩老人呢?”向思浓家西边的住户住着一大家子,但那个大娘和大爷很少出门,所以跟他们也不怎么熟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