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清闻言倏地抬头看向潘风华,潘风华嘴角噙着笑,对他点了点头。
眼底的怅然无人懂,不过一息,颜清便收起眼中的神色。
回到府邸,却见陈英在府内,颜清净手后,莞尔道:“今日怎么有空闲到我这来。”
“呐,遇安托我给你高中状元的贺礼。”陈英指了指桌上的东西。
颜清垂下头,低喃道:“多谢。”
陈英无语地抿唇,“我说你们两个,还是小孩子么?作甚回回让我从中转圜。”
这两人也不知闹了什么矛盾,三年前遇安匆促春试,颜清的贺礼也是托他送去。
这三年,他真是来回给这两人送礼了。
说闹掰吧,这两人回回年节都不落,颜清及冠沈遇安送的礼更是极其难得的徽墨。
说不闹掰吧,这两人又非得要经过他的手送来送去的。
难不成他是两人的信鸽啊?
“是我的错。”
见颜清神色忧虑,却还是没把事情说出来,陈英起身打算离开。
“随你们,我还有事先走了。”
陈英几人和颜清一同参加春闱,名次没有颜青好,也能授官外任,但陈英还是选择参加馆选,在翰林院当个庶吉士。
而康远和傅元青则是授官外放了。
颜清沉默地起身送陈英离开。
两人沉默地走到门口,陈英实在受不了了,“你们二人感情一向好,到底有什么解不开的。”
颜清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苦笑。
“你不说,我也能猜到几分,知己难寻,切莫生分了。”
感情再好,若一直这样下去,日后情分也不剩几分了。
颜清手指微颤,目送陈英离开。
春去秋来。
岭南府最先收成的粮食,竟然是玉米,而此刻,岭南府的辣椒已经卖到外地几个月。
玉米地里,老百姓们掰着一根根玉米放在背篓中。
陆大人每称重一次,互相都加重一次,沈遇安怀疑,再这样下去,陆大人要撅过去了。
“陆大人,要不换本官来记?”任大人觑了一眼陆大人。
陆大人连连摇头,“我来我来。”
半个时辰后,陆大人停下笔,“沈大人,约莫每亩地,玉米七十斗。”
“七十斗!”陆大人尖叫一声,忙上前翻着账簿。
片刻后,陆大人颤抖着手,“天,竟然还有七十多斗的。”
采摘玉米的百姓们听到两人的话,顾不上害怕官员,激动地凑上前,“七十多斗?真的假的?”
边上的百姓笑道:“这还能有假,这都是我们摘的,有多少你们没数吗?这斤数都是陆大人一笔一笔记下来的。”
“玉米产出高,又饱腹,味道也好。”
沈遇安让老乡去煮上一些,要不是他坚持,那老乡还有些舍不得煮。
吃过玉米后,众人更开心了。
“这玉米甜滋滋的,味道也好,吃得人很暖和,大人,”这人说完,双眼亮晶晶地看着沈遇安。
其实沈遇安觉得这玉米还是老了些,不过这是准备留种的,也只能这样了。
“剩下的玉米全部做种子,村长,你记一下村里多少人要玉米种子,可到府衙登记买种子。”
“若有拮据的,可签契约,玉米成熟后,加倍返还玉米种子。”
村长兴奋地搓手,他们村因为离官田近,官田里的作物如何,他们村最是了解了。
因为官田地里的活计平常都是找他们附近几个村子的人干活。
“我,我要种子,村长,快把我家的记上。”
村民们着急地围着村长。
“村长,本官还有一事要说。”
围着村长的村民停了下来,转头看向沈遇安。
“玉米高产,本官想让岭南的百姓们都种上,日后地里的玉米都要收到府衙。”
村民们有些失落。
“不过,玉米的银钱,本官不会少了各位乡亲的。”
众人又开心起来,虽说种好了还是收回府衙,但这可比粮食挣的多多了。
村民们继续让村长记他们要的种子数量。
沈遇安转头吩咐道:“地里的玉米不用采摘了,留种子的话,过些时日再摘更好。”
众人连连点头,甚至那些雇过来的村民也神色郑重地看着地里的玉米。
“沈大人,此等大喜事,不如让人快马加鞭上奏朝廷,好让圣上龙颜大悦。”任大人满脸喜色地提议。
玉米的收成让两人知道,即便日后沈遇安再无功绩,也能靠玉米晋升。
更不用说地里还有沈大人更看重的红薯。
两人满面笑容,想着蹭沈遇安的光,也多几分功绩。
岂料,沈遇安一句话,否决了两人的打算。
“不可。”
两人愣在当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