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有百姓壮着胆子问道:“大人家中还种菜呢?”

沈遇安含笑地点头,“家中一直都有种菜,本官求学的时候,就是靠家中的菜卖了银钱,这才能继续求学考取功名。”

“怪不得大人能如此体恤百姓。”

原来知府大人就是一路从这难处走过来的,知府大人好啊,不忘本。

沈遇安看了一下天色,对百姓们微微点头,跨上马离开了。

百姓们看着沈遇安远去的背影。

“咱们岭南可算是有救了。”有人感慨地说着。

众人附和,“是啊,之前那些贪官不说了,便是上一位知府大人,也从未这么关乎百姓农桑。”

百姓们都是做惯了农活,是不是做样子给外人看的,大家都看得出来。

知府大人不止亲自下地忙活,对于地里的活计,有时候比他们这些老百姓还厉害呢。

前些时日地里的害虫,他们这些老把手一筹莫展,还是知府大人配的药,这才把地里的稻穗给救活了。

京城。

经过几个月的路程,沈遇安让人进贡的珍宝到达京城。

“陛下,岭南知府进贡。”

文景帝手一顿,“还不到年关,就进贡了?”

沈遇安年前不是才刚进贡了东西过来么,抬眸看了下对面挂着的万民朝拜谢恩图,文景帝有些意外。

双喜弓着身子,“听闻是先前出海的那些人带了些好东西回来。”

“抬上来吧,让朕看看沈爱卿得了什么好东西。”

文景帝还没看到所谓的好东西,却已经被沈遇安的信气笑了。

“沈遇安啊沈遇安,这脸皮比城墙还厚。”

文景帝看着信中此次出行挣了不少好东西,沈遇安昧下不说,还拿去换给了那些商贾。

双喜看了下文景帝,却不见帝王脸上的怒容。

文景帝看重沈遇安,且他也是用来修建堤坝和道路,便也没和沈遇安计较。

还有一点就是,文景帝也看出来,出海交易确实能换不少好东西。

沈爱卿信上说了,下次出海的交易,除了下面那些人的俸禄,都送到京城来。

还说有几个大惊喜,最多两年后就给他,对此,文景帝期待不已。

沈遇安的本事,文景帝可是知道的。

便是沈遇安当场斩杀了公冶靖,父皇都舍不得贬谪,沈爱卿经世之才,作为一个帝王,懂得取舍。

珍宝他不缺,反正每年国库还要给岭南赈灾,沈爱卿也是用在百姓身上,他为何要计较?

文景帝不计较,一些消息灵通的官员,没少给沈遇安上眼药。

“沈大人仗着圣宠,把出海的船队换的金银珠宝贪下,请陛下圣裁。”

文景帝看着底下的官员,淡声道:“此事朕已知晓,沈大人把那些珍宝换了银钱修路建桥,朕颇慰。”

那官员欲要再说,和他关系不错的刘御史摇摇头,官员瞬间住嘴,退回自己的位置。

很快便散朝,朝臣互相闲聊。

“你说这沈大人都被明升暗降到岭南了,怎么还能在京城搅和呢?”

“沈大人岂能和我等庸人一般?”

人光是连中六元,都不可能会被埋没在岭南。

翰林院。

新晋状元郎听着同僚谈起上一届连中六元的状元郎沈遇安,眼眸微微转动。

潘风华摇晃着折扇,“颜大人,听闻沈大人和你乃同窗好友?”

今科状元颜清低头看公文,“是,潘大人消息倒是灵通。”

“那倒不是,是沈大人听闻颜大人高中,便让本官多照顾你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