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小牛 作品

第781章 我周应淮的女儿,决不吃亏

mgu周家。

傅卿把两个丫头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遍,确定没有任何伤势,这才放下心来。

可看着玉丫头一头凌乱披散的头发,她始终有些不相信。

玉丫头最是乖巧懂事,只是惹急眼的时候才会大声说话。

说她打人,傅卿怎么都不敢相信。

而旁边正在上蹿下跳,像只山猴子的乐安倒是极有可能跟人动手。

可,她才两岁半,能有点多少力气打人?

“傅姨,我看见了,你家周乐安打人可厉害了,她把三丫摁在地上这么打。”

陈小汶比划了两下,动作软绵绵的,一点儿力度都没有。

但傅卿还是后怕了一下。

这也就是李云跟其他孩子在场,要是没有其他人,乐安肯定只有挨打的份儿。

慧娘把陈小汶领到一边去,小声的提醒她要仔细说话,别吓着了正在坐月子的傅卿。

另一边,傅卿正拿着梳子,帮两个丫头重新把头发梳好。

乐安是个皮厚的,才梳好头又跑出去玩儿了,但是玉丫头已经懂事了,今天打架是她先动的手,她知道自己肯定是犯了错的。

可是娘为什么不骂她?

“娘,你不生气吗?”

“我为什么要生气?”

傅卿替她绑好头花,耐心的跟她讲道理。

“虽然是你先动手打人,但也是她们嘴欠,说哥哥的不是。你能保护家人,这是好事。但如果下次只有你一个人,没有比你大的,也没有站在你这边的,那你就不能动手。”

玉丫头撅着小嘴,“那我就等着被人欺负?”

周应淮过来,帮她整了整有些乱的衣服。

“那就回来找爹娘,爹娘不在,就找别人。”

瞥见一点儿也不像个小姑娘的周乐安,周应淮明显皱了下眉。

“不行的话你找乐安也行,她能打。”

傅卿用手肘给了他一下,“孩子面前你怎么能这么说。”

“我亲眼看见过的。”

从刚才回来,周应淮脸上的自豪就没放下来过。

傅卿哭笑不得,这又不是什么值得表扬的事情。

周应淮拉着玉丫头,语重心长,“以后再有人欺负你,欺负弟弟妹妹,你直接打回去。打不过就来找哥哥,哥哥不在就找乐安。我周应淮的女儿,决不能吃亏。”

玉丫头点头,喊得格外大声,“爹,我知道了。”

因为是陈小汶的生日,晚上这一顿吃的格外丰盛。

洗碗时,来帮忙的陈小汶小声跟慧娘说:“原来过生辰比过年还幸福。”

慧娘鼻尖一酸,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她婆婆钱氏偏小姑子,对陈塘山这个儿子反倒是没这么上心。可她生了个女儿后,钱氏又把重男轻女那一套搬出来。

从陈小汶出生,别说生辰,就连过年也没机会上陈家的饭桌吃饭。

她的女儿没感受过过年的热闹,也不知道原来过生辰能穿新衣,吃好吃的。

慧娘实在愧对女儿。

“娘你怎么哭了?”

陈小汶懂事的给她擦着眼泪,又把傅卿偷偷给她的糖拿出来,分给她一颗。

“这是傅姨给我的。”

她垫着小脚凑到慧娘耳边,悄声说:“他们都没有,傅姨只给了我一个人。”

慧娘把糖推过去,也悄声的回应她,“那你自己躲着吃。”

陈小汶剥开糖纸,往娘的嘴里塞了一颗糖。

“傅姨说,生活已经够苦了,所以过生辰必须要吃点甜的。吴先生也说,孩子的生辰,也是为人母的生辰,我们母女俩是一起的。

生辰要一起过,糖果也要一起吃。”

糖果是酸酸甜甜的,像极了生活的滋味儿。

周应淮跟少禹把鹅毛收好,看着天色渐晚,跟傅卿打了招呼后便要去陈家休息了。

出门时承良找来,又把他们父子俩请到了家里。

问的,正是鹅绒的事情。

而这边,慧娘久久等不来钱瑶,便亲自拿着嫁衣去了她家。

婚期将至,在乡亲们的帮衬下,钱瑶家的房子已经修补翻新的差不多了。她这几天都不准备出摊,自然也不用早睡,慧娘过来的时候她正在家里收拾。

见她过来,钱瑶赶紧把扫帚放下,又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这才敢过来。

“嫂子。”

慧娘把嫁衣递给她,“快试试,哪里不合适我还能改一改。”

虽然是晚上,但慧娘还是看见钱瑶脸上害羞的红色。

她笑道:“听说温正天天都在糕点铺子里帮忙,你们日日都能见到,应该早就熟悉了,怎么现在还会害羞?”

钱瑶只觉得脸上烫的厉害,结结巴巴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

慧娘拉着她回屋,帮她换上嫁衣。

屋里昏暗的油灯下,钱瑶窈窕的身段被嫁衣衬得更加动人,没有任何装扮的脸蛋也变的明艳起来。

“真好看。”

钱瑶爱不释手,“嫂子你手艺真好。这衣服不大不小,刚刚好,不用改。”

慧娘也觉得满意。

她又拿出温正那一身来,把衣服展开给钱瑶看。

“我看着身量应该是没错,等明天你带过去给他试试,要是不合适就赶紧告诉我,趁着还有点时间,还改得出来。”

刚说完,慧娘又摇头。

“不行不行,要不你明天直接把他叫过来,当面试试我才知道该怎么改。”

钱瑶点头,声音小的像只蚊子。

转眼,这就到了钱瑶出嫁的日子了。

虽说温正是入赘,但娶媳妇该有的礼温家是一点儿没落下。

不光如此,温家还请了花轿,接了钱瑶从村子里一路抬到镇上,在温家拜了堂后,又送回两河村,再拜一回堂。

大家看着不伦不类,但两河村的乡亲都是真心盼着钱瑶好,明面上肯定不会说什么。

而温大娘也不在乎镇上那些指指点点,甚至还亲自跟来了两河村,又坐上高堂,再喝了一杯儿媳妇儿敬的茶。

她擦了擦眼角,拉着钱瑶,高兴道:“别人不知道,反正我温家是不用分这么清楚的,你们只是成了小家,但我那边都留着你们的碗筷,有我一口饭吃,就绝不会饿着你们。”

此时,有人慌慌张张的跑到村口,拍响了第一户的大门。

“爹娘开门,快开门,那老东西要把我卖了,他要把我卖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