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 章 封赏群臣

待武植宣读完毕后,刘翰林站起身准备将宋朝的传国玉玺呈交给武植。

“不必了,朕自有传国玉玺。”武植望着刘翰林手中的大宋玉玺,突然开口。

话一出口,大庆殿内众多朝臣面面相觑。本是既定好的流程,武植为何突然改变?

心中疑惑的群臣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武植怀中抱着的锦盒。大家都清楚这锦盒是花荣在皇城门口亲手交给他的 ,此时的它仿佛藏着天大的秘密,紧紧吸引住了众人的心。

武植将怀中锦盒轻轻打开,而后伸手郑重地取出盒中的传国玉玺。

转过身面向大庆殿内满朝文武百官,双手将玉玺高高举起,朗声道:“诸位爱卿听好!此玉玺,乃是我中原王朝传承千载的社稷重器——传国玉玺!自唐末遗失,历经百余年的辗转,今日,它终于再次现世!从今往后,这便是我大明帝国的传世玉玺,独一无二,至高无上!”

群臣听到武植这番话,纷纷将目光投向武植手中那枚散发着威严气息的玉玺。

等众人凑近看清玉玺底部“奉天承运,继世永昌”八个大字,笔锋苍劲有力,不由得确信此玺的真实性。

随后一众朝臣脸上皆洋溢着兴奋之色,他们迅速跪地齐声高呼:“恭喜陛下鸿福齐天,得此重器,登基为帝实乃顺应天命!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震耳欲聋的恭贺声响彻了整个大庆殿。

群臣都未曾料到武植竟然寻回了那己失传近百年的传国玉玺。这传国玉玺自古以来便被视作中原王朝帝王身份的无上象征。

如今武植获此重宝,其登上帝位之举,就显得名正言顺。

刘翰林看到武植从锦盒中取出的传国玉玺,内心震撼如涛。他深知这传国玉玺意义非凡,武植有了它,登上帝位更具正统性,也能赢得大宋百姓的认同。震惊之余,他急忙将大宋的玉玺收回。

武植听着大殿内群臣那响彻殿堂的朝拜之声,神情庄重肃穆。他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一步登上了大殿上方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帝座。

端坐在帝座之上,武植目光扫视着殿内那一张张面色激动的重臣之颜,心中涌起万丈豪情。

他气运丹田郎声说道:“诸位爱卿,朕得以荣登这至尊帝位,实乃仰仗诸位兄弟在朕麾下竭诚效命。俗话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今日,朕便要大行封赏,与诸位爱卿共襄盛举!”

大殿之中,武植的心腹大臣们听了帝座之上武植所言,脸上刹那间绽放出欣喜的神情。他们一心辅佐武植登上帝位,除却兄弟情谊,所期盼的不正是此刻吗?

迎着大殿内那一道道炽热的目光,武植微微点头示意,紧接着便开始对麾下群臣进行封赏。

他目光定格在自己的亲弟弟武松身上,满含深情地开口说道:“二弟,你我自幼便相依为命,一路走来,历经无数风雨。如今,大哥登上帝位,怎能忘了你的情谊与功劳。从今往后,大哥便封你为赵王,王位世袭罔替。”

武松闻言,声音哽咽:“大哥,您对小弟的恩情,弟弟终生难忘!如今您成就大业,实至名归。大哥封我为赵王,如此厚恩,弟弟愿肝脑涂地,为大哥竭尽心力!”说完,他双膝跪地,朝着武植连磕几个响头 。

帝座之上,武植眼眶泛红,眸中泪光隐隐闪烁。

待武松起身站定,武植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后又开始继续封赏。

他目光如炬,依次朗声宣告:“宗泽,封楚国公!王进,封晋国公!卢俊义,封齐国公!林冲,封燕国公!花荣,封卫国公!至于那为国捐躯的呼延灼,追封其为韩国公,以彰其功!”

殿内,宗泽、王进、卢俊义等一众大臣纷纷拱手谢恩。

武植将目光落向其余麾下众将领,继续着封赏大业。韩世忠、公孙胜、吴玠、关胜、刘琦、刘仲武、种师道、史文恭等将领,皆获封侯爵之位。尤为一提的是,己然身死的徐宁,亦被追封侯爵。

而杨志、索超、张清,朱武、李助、朱仝、王寅、石宝、杜壆、岳飞、刘光世等一众将领,则被授予伯爵之衔。

对于赵宋皇室的宗亲王爵,武植仅保留了寥寥几个,其余的一概废除。至于小皇帝赵构,武植也予以封赏,封其为平安侯,爵位世袭罔替。

等武植将麾下众人全部封赏完毕,几个时辰己然悄然流逝。但此刻大殿内的群臣非但毫无困意,反而个个神采奕奕。这次武植大封群臣,共授予爵位:一王爵、六国公、十二侯、二十西伯爵 。

但凡追随武植一同征战的将领,皆获其封赏。武植目光扫过大殿内那一张张面色激动的群臣,高声说道:“从今往后,还望各位爱卿能一如既往为我大明帝国驰骋疆场、征战西方!朕之志,乃是让我大明国旗飘扬于日月所照的每一寸土地!”

“我等谨遵陛下之命!”群臣齐声高呼,声音响彻大殿,气势震天。

登基大典的仪式流程圆满落幕,朝廷旋即传令西方,诏告天下,宣告武植登基,且今后大宋国号更易为大明。并明言“大明”之意,乃彰显凡日月所照之处,皆为大明之疆土。

当这豪迈霸气

的宣告传至大宋境内,无数百姓听了郁深感这新生的大明帝国气势非凡,必能开创远超汉唐之盛世。

武植也对自己的妻妾进行了册封。正妻李清照被册立为皇后,母仪天下。

李师师、王静姝、方百花、赵淑慎、李明珠五人则封为贵妃,享尽尊荣。

其余姬妾也依序各有封位,后宫之中一时诰命纷颁,满是新朝初立的庄重与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