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熬带鱼!

“徐锦晟同志,你怎么有空过来了?

你说你来就来呗,怎么还给我带东西?

这我可不能收,快都装车拿回去!”

廖永明送黄振强出旅店,自然也看到了徐锦晟的到来。

对于廖永明来说,徐锦晟毕竟是省里的重要\/干部,岂能给他这个小人物送礼。

“廖永明同志,你这话可就见外了。”

徐锦晟说着,一把将廖永明拉到了旁边,好让周围的人都听不见他们的对话。

“廖永明同志,你毕竟救了我家锦心,你可是我们徐家的大恩人。

无论怎么感谢你,这都不为过。”

“哎呀,这都过去多久的事儿了,怎么还提呀?!

再说什么救不救的,不过就是帮把手的事。

都过去了都过去了,这点小事儿以后可不许再提。”

徐锦晟最欣赏廖永明的就是这一点,明明救了人,却完全不会携恩图报,这人品真是没得说。

但这事儿,廖永明可以不当回事儿,他们徐家却不行。

所以他就听从爷爷徐柏瀚的话,赶在过年之前,以徐家的名义,给廖永明送点像样的年货过来。

就为这点年货,廖永明与徐锦晟拉扯了好半天,最终还是收下了。

徐锦晟环顾了下,长途汽车站四周目前的情况,准备上车离开之时,他还是犹豫了一下。

“廖永明同志,上次你跟我提的那个自由市场的事儿,你现在是否依旧看好?”

嗯?!

廖永明没有想到,徐锦晟会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难道这是……有转机了?

廖永明的眼神突然更亮了,“徐锦晟同志,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我确实认为开自由市场很有必要,一定能促进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就是不知……上面是如何决定的?

是否打算开自由市场?

如果要开的话,那A市的自由市场,不知道我能不能……?”

廖永明满怀期待的看向徐锦晟。

可惜,徐锦晟不可能给他任何肯定的答案。

“是这样,自由市场这件事儿,上面目前还没有讨论完,所以一时也无法确定。

不过呢我有一个想法,既然廖永明同志你第一个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构思。

不知你是否方便,把你对自由市场的建设初衷,以及各项规划等等问题,以书面的方式写下来?

如果可以的话,等过完年我参加有关这方面的会议时,也好把你更详尽的想法,准确的传达给上面。

如此一来,说不定就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这事儿你看……”

让廖永明写写规划,这本不是个问题。

唯一让廖永明有些犹豫的是。

就怕他把规划写完之后,回头上面若真开了自由市场,要是跟他廖永明没有半点关系,那他岂不是白忙活了?

到时候他心里,难免会有些不得劲。

但谁让这个要求,是徐锦晟提出来的呢。

甭管什么原因,反正他的旅店能扩建,又能盖那么大一个零食工厂,毕竟是徐锦晟下达的命令。

所以就算是给徐锦晟一个面子,写规划这事儿他也得同意。

“啊……行。

这事儿就交给我了,你放心吧,等回头我写完,我就找机会给你。”

站在旅店门口的黄振强,虽然听不到对话的内容,却也把廖永明与徐锦晟交流的过程看了个仔细。

他发现,廖永明面对徐锦晟这个看起来应该挺有身份的人时,根本就没有半点卑躬屈膝的意思。

两人反而像是老朋友,整个聊天的过程显得特别自然。

这种情景,让黄振强越看心里越不得劲。

他今天明明是来向廖永明显摆的,可没想到,他不但没显摆成,反而被廖永明秀了一脸!

廖永明不仅开的旅店有着稳定的收入,比在工厂上班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居然还能认识厉害的人物,而且就连这样的人物,还能给廖永明送年货,甚至送的还是普通人有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的一整只羊!

气死人了!

可真是气死个人了!

黄振强气的咬牙切齿,最后连招呼都没跟廖永明打,就直接骑上自行车回家了。

好在没有廖家人在的黄家村,终归还是他黄振强最棒。

即使村民们每次看到黄振强和他妈时,总会说上几句酸话。

但这在黄振强和他妈看来,这不才更能证明,村民们对他们家的羡慕嫉妒嘛!

村民们说的话越酸,黄振强母子俩反而感觉越得意。

黄母更是还没等过年,就已经穿上了黄振强给她买的,鹏城如今最时髦的衣服,一天到晚的挨家去显摆。

黄家更是拿着黄振强给的钱,大张旗鼓的置办年货,说是要过一个从未有过的最肥的年。

尤其是黄振强家附近的邻居,最近这些日子几乎天天都能闻见,从黄振强家飘出来的炖大肉的香味儿。

可黄振强家刚嘚瑟了没两天,等到周日的时候,也就是1984年1月29号,农历腊月二十七这天。

不仅是黄家村,还有旁边刘家村以及附近的几个村子。

凡是在工厂工作的,这一天几乎全带着厂里发的年货回家来了。

几块香皂、毛巾、几尺布、一斤白糖、几斤带鱼……

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大包小包的东西。

小物件可能都会有所不同,但相同的是,所有人手里都拎着一大包零食。

“哎呦!

我家姑娘回来了!

快让娘看看……”

“嘿!

还真是,我家老小子也回来了。

要不说还是进工厂好呢,看看,过年厂里还给咱发东西……”

几乎家家村民都高兴的欢天喜地。

家里孩子不仅端上了铁饭碗,月月有工资可以拿,如今他们也能跟着沾光过个肥年。

这日子,还真是越过越有盼头啦!

“他三婶儿,我家今天熬带鱼,过来一块儿吃点儿呗。”

“不啦不啦,我家闺女今儿个也拿带鱼回来啦,我就不去啦。

正好我闺女带了几尺红布回来,你小儿子不是年后要娶媳妇吗,这布正好用的上。

等吃完饭,我给你拿过去。

……”

腊月二十七,黄家村以及附近的几个村,简直就跟今天就是除夕似的。

一家家全都喜气洋洋,家家灶房里几乎都冒出熬带鱼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