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这是要抢翻译的饭碗?!

“吐刀乐!吐刀乐!”

“对,就是这么念,吐刀乐。

这就是两米金的意思。

到时候你就在洋人面前,指着咱的零食喊就行。

永强媳妇,我跟你说,到时候面对洋人你可得硬气点。

你要是不硬气,那洋人反而就欺负你。

要是洋人觉得吐刀乐贵,那你也甭理他,就咬死了吐刀乐,让他爱买不买。

你越是硬气,洋人反而老老实实的买账……”

廖永明的旅店院子里,张桂荣把孙河从厨房叫了出来,很认真的向孙河请教广交会的事儿。

那句“吐刀乐”的鸟语,对张桂荣似乎也没啥挑战,她学着念了几遍就会了。

只是傍晚时分,当钱金盾老爷子从外面宣传完公益回来时,听到这两人的对话,他忍不住赶紧过去纠正。

“你们这么念不对,不是吐刀乐,是twodoller,最后这个了,你舌头得弹一下。”

啥情况?

钱老爷子竟然还会洋文呢?

能不会嘛,钱金盾年轻的时候,毕竟也曾留洋过好几年。

虽然如今已经忘记了很多,但这些最日常的话,他还是记得很清楚的。

一听钱老爷子不仅仅会说吐刀乐,居然还能从一二三四五刀乐,一直说到几万刀乐,张桂荣一下子就来了劲了。

她之前一直都喊钱金盾为钱老爷子,可此时此刻,张桂荣竟然直接跟着廖永明喊上干爹了。

并拉着“干爹”,非要让他教说洋文。

张桂荣近来信心爆棚,学习热情更是异常高涨。

不就是小小的洋文吗,能有多难?!

没看她才念了几遍,就已经学会了说吐刀乐了么。

张桂荣早就想明白了,她们零食工厂想要真正发展起来,光靠在附近几个城市卖零食可不够。

国内群众的消费力多低呀!

人们手里的钱本就不多,她们零食工厂也不能卖个高价。

这种零食赚钱,至少目前来说,主要还是靠走量。

但卖给洋人就不一样了,没听孙河说嘛,在广交会上二三两重的烤土豆片子,都能卖出吐刀乐的高价。

这利润才叫高呢!

所以为了达成目标,无论如何张桂荣都决定把洋文给学会了。

可张桂荣想学,钱金盾老爷子哪有工夫教啊!

自打认了廖永明当干儿子之后,钱金盾老爷子就真将廖永明说的,让他尝试做的公益宣传给做起来了。

钱老爷子成天自费搞宣传,目前A市市区以及A市范围内的村镇,他已经宣传了快接近四分之一了。

而且他的宣传,不仅起到了推广和警示的作用,甚至还真帮两个家庭找回了丢失的孩子。

原来,因为钱老爷每到一个地方进行宣传,就会像廖永明的旅店一样,帮忙把丢失孩子的家庭的信息进行登记。

而登记的本子,钱金盾老爷子出去宣传时,总是会随身带着。

结果当他去相隔几个山头的,其他村子做宣传时,竟然就正好碰到了,与那两家丢失孩子的人家描述特征一样的孩子。

然后等他不动声色的宣传完,回来就去找了公安王磊。

后期在公安同志的配合下,丢失孩子的家庭终于能与孩子团聚了。

这件事,给了钱金盾很大的触动。

这让他正在干的所谓的公益事业,一下子就有了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与此同时,这也给了钱金盾更大的希望。

或许,在他的有生之年,他还是有希望与亲生儿子们团聚的。

所以除了过年这几天外,钱金盾老爷子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干公益宣传干的那叫一个积极。

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还有功夫,教张桂荣学什么洋文。

“哎呀,干爹,公益您什么时候都能宣传。

可您教我洋文就不一样了,这事儿可是能给国家创汇的,这可是大事儿,您必须得教我。”

张桂荣这话,钱金盾可就不爱听了。

难道只创汇是大事儿,个人的事儿,尤其是帮人找孩子团聚,难道这就是小事儿了?

这事儿可不能这么论!

两人的态度都十分坚决。

没办法,张桂荣只能把廖永明拉来,给她帮忙一块儿劝说钱老爷子。

“三弟,咱们零食工厂这次能不能发家,成败可就在此一举了!

你快去跟你干爹好好说说,让他教咱俩学洋文。

诶?

光咱俩学是不是还不够,是不是也该让爱华,还有厂里的骨干跟着一起学?”

好嘛!

二嫂张桂荣这话,听得廖永明直接打了个寒颤。

让他平时多看看报,这就已经够不错的了。

他连考大学、上夜校都不愿意去。

二嫂居然还打算让他学洋文?

这不等于是想要了他的命嘛!

不行不行!

这洋文,廖永明坚决不愿意学。

“你这孩子,咋一点都不知要积极向上呢?

别以为你现在有点钱,就用不着学习了。

你可别忘了,我虽然是零食厂厂长,可这厂长毕竟是你的。

你说说,你不学谁学?

报纸上不是说了嘛,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你才是咱们零食工厂真正的车头,学!你必须得一块儿学!”

廖永明生无可恋的,直接被二嫂推到了干爹的房门前。

张桂荣和钱金盾老爷子,全都看着廖永明,这让他怎么说?

诶!

有主意了!

干爹,二嫂,我觉着吧。

这洋文确实得学学,但这公益宣传也绝不能耽误。

你们看这么着行不?

这洋文啊,咱用不着从头学,更不用学那么多。

二嫂你先别着急,听我跟你分析。

你看哈,咱去参加广交会,是不是上头本来就给安排了翻译?

这专业的事儿,就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干。

咱最近就算没日没夜的学,也根本不可能达到人家翻译的水平。

与其累死累活,咱倒不如让干爹就教咱几句最常见、最实用的。

就像那个吐刀乐,咱一学就会,一说洋人就明白,还实用。

这不比学那么多没用的强?!

干爹,您老也不用太费劲。

更不用纠正我们的发音啥的。

您就挑十来句,我们最可能用的到的,然后用谐音给标注在旁边。

回头我们就照着这个自己练就行,反正只要洋人差不多听明白,这就完全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