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涨见识!

第322章涨见识!

同样是去参加广交会,这女人和男人就是不一样。

去年孙河同样去过了,可他回来之后,廖永明却问不出什么来。

但张桂荣就不一样了,除了卖自家工厂的零食之外,张桂荣在会场里可是没少逛,真真是涨了不少见识,也见到了不少好东西。

什么真丝刺绣、手织地毯、景德镇的青花瓷餐具、福州脱胎漆器、苏绣双面绣屏风、文房四宝、钻石牌电风扇、万宝牌电冰箱、虎头牌手电筒、飞鱼牌电子计算器……

反正不论是小型工艺品,还是大型机械,张桂荣都逛过了好几遍。

“三弟,五一那天四妹不是成亲嘛。

我虽然那时回不去,但你回头跟四妹说一声,我今天已经给她买了套丝绸的衣服当添妆,她穿上一定很特漂亮。

咱爸不是开始教大哥家的兴邦写字画画嘛,我给咱爸和兴邦也买了套文房四宝。

还有……”

如今卖出那么多订单,外加上张桂荣这次出门没少带钱,所以看到好东西,她就想着要给家里人都带上件礼物。

而听到有那么多好东西展出,廖永明也来了兴致,不管是双面绣还是景泰蓝,还是啥的,他都想让二嫂给他多买点带回来。

这年头的好东西,那是真的好,很多都是真手工做的。

而不像未来,很多东西看着虽好,却都是机器做的,甚至是用什么东西合成的,根本就买不放心。

“二嫂,你有空就多逛逛,看见好东西咱就买。

尤其是那些有底蕴的,手工艺制品,你就放心大胆的买。

诶?

对了,有紫砂壶展出吗?

这玩意要是看见了,可以多买几个,每种样子的都买!

你甭心疼钱,钱不够我叫李大给你汇。

实在不行,你就先找刘厂长借都行。

二嫂你放心,这绝不是瞎花钱,我敢跟你打包票,这些东西早晚能升值!

……”

李大就站在厂长办公室里,表情极其生无可恋的看着廖永明举着电话,跟张桂荣聊天。

他真是服了,这俩人的心咋就那么大呢?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这都什么时候了,一丁点有关订单的事儿都没聊,净聊闲白儿了!

“永明,电话费也挺贵的。

要不你们先说说订单的事儿?”

李大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出言提醒。

“哦对,还有订单的事儿。

二嫂,你也太厉害了吧!

这才短短十几天,你就拿下了近两百万米元的订单,你可真是女中豪杰啊!”

对此,张桂荣也很是得意。

因为,这的确不仅仅是由于他们厂的零食口味好,以及营销手段特别。

而她张桂荣的努力,在其中也是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光为了去找咖啡,她就没少费劲。

为了了解洋人喝咖啡的习惯、细节,张桂荣更是下了不少功夫。

正是由于张桂荣做了很多努力,以及在孙河的配合下,这才牢牢抓住了洋人的口味和习惯,让洋人惊艳无比,然后才下了那么多订单。

不仅如此,张桂荣还借此机会,从洋人那里了解了更多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洋人的口味、习惯等各个方面的区别与细节。

张桂荣觉得,说不定哪天,他们工厂就可以针对性的生产,更加符合那些人口味的零食。

等到那时,他们岂不是就能拿下更多更大的订单?!

毕竟,通过广交会卖零食给洋人,这利润可不是一般的高。

根本就不是以往卖给各个国营工厂,当过年发给工人的年货的利润可比的。

所以,其实就连张桂荣也很愁这事儿。

毕竟自家工厂的零食,只要继续卖就一定还会有大笔的订单。

放着那么多利润不赚,搁谁谁不心疼?!

“三弟,广交会这儿有个负责所有事儿的徐老爷子。

他倒是给出了个建议,你看这样行不行。

他说可以把咱做不完的订单,交给其他食品厂进行代加工,然后咱两家再共享利润。

三弟,你觉得这么做靠谱吗?”

其实这个办法,在接电话之前,廖永明也想到过。

毕竟做零食,除了他最核心的调料配方之外,其他部分并没有多少技术含量。

但把订单就这么给出去的话……

“那个徐老有没有具体说,希望咱把订单分给哪家工厂?”

“这个,都不用徐老帮忙找。

光广交会来参展的那些食品厂,就有好些家到现在都没拿下多少订单的。

已经有好几家过来跟我套过近乎了,想要给咱们厂代工。

可他们虽然也是做食品的,厂里也有各种设备生产线,却根本没有电烤箱。

他们总不能因为要给咱代工,就花那么多钱买刘厂长的电烤箱吧。

再说了,人家刘厂长自己还那么多订单呢,就是那些人想买,刘厂长目前也顾不上啊!

所以,如果真让他们分咱订单的话。

他们就只能用其他方法制作零食,而且零食原料的采购,也得他们自己来。

那这成本,可就跟咱目前的成本不一样了。”

都不用张桂荣把话说完,廖永明就已经明白了。

这成本到底有多少,可就是人家说了算了。

既然成本提高了,那利润自然就少了。

而且,别看那些人现在跟二嫂这么套近乎。

可等订单拿到手,到时候就不知道变啥样了。

而最让廖永明和张桂荣在意的是,把订单这样分出去之后,对零食的质量把控,他们就没法盯着了。

毕竟距离太远,他们根本无法掌控,这说不定就会造成什么隐患。

所以,这件事儿才会让众人觉得有点棘手。

“三弟,要不然接下来几天,我就不继续卖零食了?”

尽管心里舍不得,张桂荣目前恐怕也只能这么办。

“二嫂,也别不卖。

你先把想下订单的洋人给稳住了。

最多三天,我一定给你个准信儿。”

有廖永明这句话,张桂荣心里就踏实多了。

她就知道,三弟一定又有法子了!

廖永明也不知道自己突然想到的法子行不行。

但总得去试一试。

如果他这法子真成了的话,那他以后在A市,岂不是能横着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