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亲友们

谢珩封爵赐府的消息当天便在京城中不胫而走。

不到半日,消息仿佛长了翅膀,上到王孙贵族,下到街头巷尾的百姓马夫商贩等就都知道了。

击败匈奴,保边疆太平,这份功绩封侯,没有人不服。

百姓们称赞之余只是感叹钦佩,而达官贵族们惊讶之余,眼中早已泛起了热络的精光。

一时间,通往宁国府的长街热闹非凡、人流攒动。

华车骏马络绎不绝,车轮辘辘,扬起一阵轻尘。

宁国府的人收到消息,是在圣旨昭告的两刻钟后。

彼时,秦氏正坐在寿安堂的堂屋,就着昏黄的灯捻,慢悠悠地翻着一本陈旧的佛经,手上敲木鱼之时,嘴里还不时念叨着。

“老夫人,天大的喜讯呐!” 小厮一路冲进院子,声音因为激动都有些发颤。

秦氏手里的佛经 “啪” 地一下掉在地上,她猛地抬起头,“莫不是珩儿的封赏下来了?”

小厮忙不迭点头,话都说不利索:“正是正是,老太太,给您道喜,咱们三爷封侯啦!”

秦氏腾地站起身,脸上的皱纹都笑成了花,嘴里直嚷嚷:“好啊,好啊,我就知道珩儿有出息!”

老人家高兴地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在堂屋里来回踱步,脚步轻快得不像个年迈之人。

“可知是什么封号?”

小厮忙道:“圣上敕封定远侯,还赏了宅子呢。”

秦氏喃喃道:“定远侯,定远,定远,好呀,这个封号好,原也配我家珩儿。”

秦氏还沉浸在喜悦中,谢珩的母亲裴氏也得了消息。

裴氏愣了好久好久,还掐了自己好几下,看看是不是自己在做梦。

在被自己疼得直哎呦后,裴氏随即眼眶泛红,嘴角上扬,忙转身对身旁的丫鬟吩咐:“快,让底下的婆子小厮去兑换散钱铜板,府上的下人一律有赏!办三天的流水席,再施米散钱三天。”

底下的陪房嬷嬷笑道:“哎呦,瞧太太,都高兴地不知如何是好了。”

丫鬟领命匆匆而去,裴氏又赶忙整理衣衫,准备去佛堂上香,感谢佛祖庇佑保护。

一边走,一边喃喃自语:“儿啊,你可给为娘争了大光!”

比起家中女眷毫不掩饰的欣喜若狂,宁国公谢进比女眷们得知消息更早。

毕竟他是和儿子一起在朝会上,亲耳听到帝王的封赏。

在听闻儿子封侯的喜讯时,谢进的内心虽如汹涌的浪涛般澎湃,面上却依旧努力维持着一贯的沉稳镇定。

他是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的人,深知喜怒不形于色的重要性。然而,那微微颤抖的掌心,还是悄然出卖了他内心的激动和雀跃。

散了朝会,父子俩先后往宫门处走。

宫门外的甬道上,阳光将众人的身影拉得斜长。

满朝官员纷纷围拢过来,脸上堆满了诚意十足的笑容,此起彼伏的恭贺声不绝于耳。

“宁国公,恭喜令郎封侯,真是虎父无犬子啊!”

“是啊,三公子年少有为,未及而立便封侯拜将,日后必定前途无量!”

谢进微笑着颔首示意,不卑不亢地回应着众人的道贺。

谢珩跟在父亲身后,身姿挺拔,眼中透着谦逊与沉稳。

就在这时,谢进目光一扫,瞧见崔显竟也立在甬道一侧,神色平静,身后还跟着崔家几个朝官儿子。

崔显身为朝中首辅,位高权重,平日里行事向来低调,此番亲自在此等候,着实让谢进有些意外。

谢进看了儿子一眼,谢珩心领神会,稳步朝着崔显走去。

待走到近前,拱手行礼,“见过岳父大人。”

崔显微微一笑,目光在谢珩身上停留片刻,语气平和却又透着几分深意:“此次封侯,是你应得的荣耀。” 说着,他又看向谢进,“虎父有虎子,宁国公教出了个好儿子啊。”

谢进连忙谦辞:“崔兄谬赞了,犬子能有今日,全靠陛下恩宠与各位大人的关照。”

崔嘉钰等几个舅兄也纷纷向谢珩恭贺道喜。

崔嘉澍:“不知工部的办事效率如何?什么时候能将妹夫的新宅子修好?”

崔嘉钰:“这还不简单,三叔是工部尚书,五弟,你回去和三叔说一声,这事虽然轮不到他堂堂尚书亲自过问,但好歹是自己侄女婿的宅邸,让三叔帮忙督促一下效率还是可以的。”

崔嘉晟笑道:“这事何须大哥你吩咐呢,我父亲心里肯定也清楚。”

崔嘉逸:“等新宅邸修好了,你和三妹可不许自己悄无声息的就搬了过去;搬新家可是有许多讲究的,既要挑选良辰吉日,还要有亲戚好友暖房;别的不说,一顿酒席你是跑不了的。”

崔嘉钰:“三弟说得有理,怀予,我知道你性子低调,可有时候,你太过低调会显得没有威仪,你如今都是侯爷了,该有的规格不要省,若是强行节省谦虚,成为众矢之的,可不是好事。”

这都是舅兄们的教诲啊。

谢珩拱手谢过,承诺迁居新府之日必定设宴款待亲友。

儿子们说完了,崔显才又再度开口,“你出征离家两年,乔乔心里惦记你,夜间梦魇惊醒;你如今既安全回来,陛下又给了十日的假,趁这个机会,好好陪陪乔乔和孩子们。”

谢珩:“岳父说得是。”

崔嘉逸想到了什么,道:“我给昭哥儿和晗哥儿做了两把弓,晚些让人送到你们府上。”

不待谢珩道谢,崔嘉澍忽然说道:“你说得不会是那两把黑玄铁大弓吧?”

崔嘉逸点头。

崔嘉澍一巴掌拍过去,“你哥我求了你好几日,你都没松口!”

崔嘉逸一闪身躲了过去,“你都多大年纪了,再练也就那么回事。还不如给两个小外甥,让他们自幼有个好兵器,勤勉练习,长大了支应门庭。”

崔嘉澍:“……”别的也就算了,多大年纪了是什么意思!

崔显斜了眼聚在一起就没个正经的几个儿子。

谢珩向崔嘉逸谢过。

舅舅疼外甥,也是毫无道理可言。

这些年,崔家几个兄弟得了什么好东西都不忘给昭哥儿和晗哥儿留一份。

血浓于水,大概就是此意。

……

封侯的消息一阵强劲的东风,吹进了府邸的每一处角落。

没多会儿,谢府几个嫂嫂便结伴而来,纷纷向乔乔道贺。

大嫂子薛氏走在最前面,脸上挂着热络的笑,二嫂子纪氏和二房的庄氏蒋氏紧跟其后,眼神中满是羡慕与好奇。

“弟妹,恭喜啊!”纪氏一进门,拉着乔乔的手,热情地说道,“三弟封侯,你如今可是侯夫人了,往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红火。”

薛氏:“是啊,弟妹这福气真是让人羡慕。咱们整个府里,也都跟着沾光了!”

庄氏则围着乔乔转了一圈,上下打量着,调侃道:“也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总觉得三弟封侯,弟妹的气质也不一样了,到底是侯夫人了。”

乔乔微笑着一一谢过,神色坦然,没有丝毫的骄矜。

请几位嫂嫂坐下,丫鬟们赶忙端茶拿点心。

刚一坐下,纪氏迫不及待地问道:“弟妹,听说陛下赐了大宅子,你和三弟打算什么时候搬过去呀?!”

乔乔轻轻抿了口茶,不紧不慢地笑道:“那宅子许久没有住人,好些地方都年久失修了,陛下着工部修缮,想来还需要一些时日。再者,乔迁也是大事,诸多事宜都得细细筹备,急不得。”

众妯娌们听了,纷纷点头,可眼神里的艳羡之色愈发浓重。

在她们眼中,乔乔一下子从和她们一般的公府少奶奶变成了侯夫人,这身份的跃升简直如梦如幻。

庄氏:“弟妹,你和三弟搬新府可要提前找人算个黄道吉日,乔迁新居也是大事,不能马虎的。”

乔乔笑道:“多谢嫂子提醒,我明白的。”

纪氏叹道:“咱们同一屋檐下住了这么久,你若是搬走了,想想还真是不大舍得。”

蒋氏:“对了,弟妹,新宅子在哪个位置?离国公府远不远啊?”

乔乔:“在灵椿坊那一片,隔着几条街;但也不打紧,什么时候一家子要团聚,坐车也就过来了。”

纪氏:“还说呢,真要搬出去了,那可就不一样喽。”

薛氏:“那也是没法子的事;三弟立功封侯,总不能让一个堂堂的侯爷还住在公府的一个小院子里吧?”

其他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大伙在一起相处了这么久,乍一要分开,心里还真有点不落忍。

乔乔心里也有些不舍得,但比起这些不舍。

她更想有一个只有他们夫妻和孩子的家。

不是其他人不好,而是能有一方完全属于自己的天地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