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黄河渡口!(求订阅!)
在离开青石沟生产队之后,苏文宸一行人继续一路向南。
当从阳谷县出来之后,刚进入黄泛区之后,舒适的公路就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硬化过的土路。
显然这个时期,在这种盐碱地上修建公路并不是一件合算的事情,因为受到土壤中盐分的侵蚀,路估计没多久就需要费人力物力重修了。
苏文宸摇下车窗,放眼望去,道路两边不少地方都泛着碱的泥潭,土地在这里仿佛裂开的千万张嘴一般,每一道裂缝都吐着盐碱的白沫。
不过远处,也有一个个插着“战天斗地试验田”的木牌。
此时用苇席围出的改良田里面,已经长出了嫩绿的冬小麦的嫩苗。
虽然看起来依旧营养不良,可是却依旧顽强的在这片改良过的盐碱土地上扎根了下来。
后世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修复,已经看不到黄泛区的痕迹了。
都是农田遍地,瓜果成林。
甚至苏文宸曾经去旅游的时候,黄河都已经没那么黄了,甚至一些时间段还比较清澈。
只是他如果不是亲自走一趟还真不知道,原来黄泛区的前身居然是这个样子。
想到这在阳谷县打听到的消息。
苏文宸转头对开车的赵卫国说道。
“我在阳谷县招待所问清楚了,他们说这边有一个东风人民公社,他们有专门的渡口航运队,可以乘渡轮过河。”
“待会儿遇到人问问,东风人民公社怎么走。”
苏文宸话音刚落,就发现好像远处有一大群羊。
“老赵,你看那是不是羊吗”
“停在路边上,我去问问路。”
听到苏文宸这么说,赵卫国立刻打了个方向盘,在路边停下。
苏文宸跳下车子,没走几步。
一阵大风掠过,卷起地上细碎的白色晶粒,打在他的脸上如同刀刮一般。
苏文宸摸了摸脸上的结晶粒。
一瞬间他感觉这边仿佛空气中都有淡淡的咸涩味,甚至让他觉得自己这是来到海边了呢。
走到羊群附近之后,苏文宸发现一个穿着黑色补丁袄的老汉,正在一边放羊一边把盐碱水引进排水沟里去。
而旁边的羊群倒也不乱跑,此时也都在舔舐着沟沿的析出的芒硝。
苏文宸抽出根香烟,递过去说道。
“老同志,跟你打听个路,东风人民公社怎么走”
“我们如果要过河的话,除了走渡轮有修好的桥吗”
放养老汉看了一眼苏文宸的军大衣,又瞅了一眼停在路边的大货车。
接过苏文宸递过来的烟之后,才缓缓的摇了摇头。
“那我不知道,不过我听说,往西跨省走老远确实有一座铁路桥,能不能走车就不知道了。”
“不过东风公社航运队,你只要往前开就行了,到河边就看到指示牌了。”
“附近就这么一个渡口,人还是挺多的,你过去就看到了。”
苏文宸听到之后,发现跟阳谷县那边给的消息差不多。
至于老汉说的那座铁路桥,道路网上是有标注的,不过那座桥都已经在豫省的郑市了。
他们从那边走,得绕老大一个远路了,最起码得多半个月的行程。
所以还是直接靠渡轮算了。
沿着土路又开了一个多小时之后,苏文宸就知道为啥那个放羊的老汉说过去就知道了。
因为确实人不少,一辆辆的大车都停在渡口,排队等待过河。
苏文宸往前瞅了一眼,发现居然都没有看到头。
而这边不少大车司机都在驾驶室用被裹着身体御寒,甚至还有在苏文宸前面的一辆车,居然下车开始搭起了灶台。
看到这情景,给苏文宸看着都有些懵了。
大哥你这是要在这过夜啊!
苏文宸看向赵卫国。
“老赵,你以前往南方跑过长途吗”
赵卫国摇了摇头。
“我们部队在北疆,太远的话,物资基本都是火车运,只有附近的几天路程的地方,才会用汽车运。”
“我也是第一次跨河运输,看来过河要很慢,不然不能攒这么多车。”
苏文宸点点头,用手放在眉上给眼睛遮了遮阳,朝着对岸看去。
虽然看的不清楚,可是光从外形就能看清楚,应该也是有不少大车的。
苏文宸走下车。
双手揣在袖里,朝着那个正在自己车不远处搭建灶台的司机走过去。
“同志,你怎么还搭起灶台来了这是要过夜吗”
听到这话,对方看了苏文宸一眼。
“你是第一次跑车你没师傅吗”
苏文宸摇了摇头,确实第一次跑长途,我们不是运输站的,是场里自己的车。
听到苏文宸这么说,对方才恍然大悟。
不过还是比较热情给苏文宸解释了起来。
“这渡口,一次只能过两辆车,如果拉重物一次只能过一辆车。”“现在还不是河水的丰沛期,有时候还会在浅谈搁浅,那就需要人力去拉,慢的一天也就是能过十几辆车。”
“等着吧!估计三五天就到咱们了。”
苏文宸有些无语,他完全想不到这时候过黄河还要排队。
“要等这么多天,怎么不往西走几天,那边不是有跨河大桥吗”
司机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
“你都知道,我们这些经常跑的能不知道那边虽然走的快,但是走那边的车更多。”
“另外那座桥是铁路桥,有时候还要留时间给火车过。”
“所以跟这边也差不了多少,再加上绕路,还不如消停的在这等几天。”
“不过下游没多远,听说济市已经在修一座新的跨河大桥了,到时候应该就好多了。”
“对了你去登记没有,得往前面去登记完,还有人会过来检查货物运输单,如果发现你们携带东西不一样,是要补缴支农建设费的。”
“不过五斤以下就不用缴纳了。”
苏文宸也没想到,这个公社航运队的领导居然还挺有想法的。
居然从这些司机身上创收。
显然这个支农建设费就跟服务费一样,因为哪个司机都会携带一些单子上没有东西。
真说起来,这个什么支农建设费,肯定是没那么合理的,因为名义上现在的车都是给国家运输的。
而他们这种航运队,也都是上面会拨粮食,并且给他们发固定的工资。
不过之所以没有司机举报这事,主要是因为问题本身就出在司机自己身上了。
这举报了,人家航运队有没有事情不清楚,可是自己夹带私货却是怎么都跑不了的。
再说补缴的什么支农建设费,肯定比例不会太高,司机估计也就只能忍着接受了。
甚至苏文宸觉得,其他地方估计也大差不差,不然这边肯定就没人来了。
在收到这个消息,苏文宸回车里拿着货物单和场里的介绍信,按照前面司机的描述,准备去前面渡口去登记。
打开车门。
“老赵,我去渡口登记,你带着小周和郑师傅下去搭个临时的火堆,我看看能不能整点吃的回来。”
“行,场长,交给我就行。”
苏文宸一路往前走。
发现不少司机,有的好几个一起都围坐在搭好的火堆前面取暖聊天。
苏文宸也是真正了解这个年代司机的富裕。
因为这些搭好的各个形状的火堆前方,苏文宸发现有午餐肉,鱼罐头,水果罐头,还有不少人人用木棍插着好几条黄河大鲤鱼,正在那里翻烤。
别的不说,就这些鱼,苏文宸敢肯定绝对不是这些司机下河捞的,肯定是跟当地社员们换的。
看着焦黄色的烤鱼,闻着空气中的香味,连苏文宸都馋饿了。
决定等登记完,也去找当地人买几条黄河大鲤鱼尝尝。
不对,应该是换几条鱼尝尝。
一路走到渡口,苏文宸估算了一下,最起码得是六七十辆车了。
这在后世真就分分钟的事情,可是在这个时候,一船两辆车,就算黄河没那么宽,也得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一趟。
看着渡口上,一个穿着蓝布工装大衣的调度员,正手里拿着铁皮喇叭指挥车辆登船。
还有一只手则拿着绑着红布条的信号旗,似乎是用来通知对面的。
宽阔的渡口上,还有不少背着56式半自动的民兵,在检查要过河的车辆。
苏文宸直接找了一个空闲的调度员问道。
“同志,这个过河去哪里登记大概多久可以轮到我”
听到苏文宸的问话,对方看了苏文宸一眼。
指了指远处的砖瓦房。
“那边登记,过河安排是按照行政级别来的,国家级和省级单位立刻安排,地区和市级单位前面还有六七辆,剩下的县里和公社的车大概三五天左右可以过完。”
苏文宸听到后一愣,他没想到居然是按照行政级别来排序的。
这么来看,他们好像还排在挺前面的,恐怕今晚或者明早就能过去了。
道了声谢。
苏文宸来到登记处的红砖房,发现这里应该就是渡口的办事机构了。
甚至边上,苏文宸还看到了供销社和渔产收购点,显然这边虽然盐碱地不少,导致粮食减少,但是靠水吃水,打到的鱼不光是可以自己吃,卖给收购点换到的粮票也可以缓解这边产粮不足的情况。
在困难的地方,人民群众也终究会给自己找到出路。
随后苏文宸登记完之后,就领着一个中年人和一个戴着眼镜的年轻人朝着车的方向走去。
大货车的车厢里。
戴眼镜的年轻手里拿着货运单一一对照起来。
“一头,两头,三头,四头”
年轻人不可置信的看了一眼手上的货运单。
发现只写着三头黑猪。
直接转头看向车厢里的饲养员小周。
“你们居然敢夹带一整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