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营救铁军长

国军和美国人都对中野的德械来源十分困惑,说是共军自行仿制肯定是没人信的,说是德国援助的在逻辑上也根本讲不通,倒是共军自称的从倭寇手头缴获来的更为可信,毕竟有情报显示德军的确和倭寇在武器开发方面是有互相提供样机、资料和派出教官的。

不管这些德械是从哪儿来的,都有必要提高对国军的美械增援力度。

国军本来计划装备五个全美械军级单位,受中野德械军的刺激,最终美国政府又多追加了两个军,把拱卫重庆的第五十四军和第七十一军两支原德械部队纳入了换装序列。

原时空中的五大主力也就此变成了七大主力。

此时,早在印度就完成了换装的新一军和新六军正通过海路开赴华南接受倭军投降,第五军也开赴华东作为接收国都南京的核心力量。

作为王耀武一手创建的起家部队第七十四军出乎意料地也被调到了华东地区,并没有被划归到他的麾下,反而把土木系王牌第十八军交给了他来指挥。

王耀武虽然是黄埔生,但并不是一个对自家校长百依百顺的黄埔生,他尽管不会公开违抗或驳斥大师的远程遥控,但却常常耍些障眼法按照自己的想法自行其是。

就比如眼下,王耀武看似按照大师的命令派出了部队进攻岳阳,实则施行的却是自己诱敌南下、以守代攻的思路,这如何能叫自诩军事奇才的大师满意。

调走七十四军,塞进来土木系的十八军就是大师给王耀武的一个警告。

王耀武看懂了这个警告,可他仍然不为所动地坚持要先完成换装训练才肯北上与中野决战,气得大师几欲再次临阵换将,好在美国人这时候提出了军事调解的建议。

大师本来是不想接受军调的,可一方面美国人给他施加的压力很大,国内各民主党派也一直极力反对打内战,另一方面,国军内部包括王耀武在内的将领们也大多建议先通过接收美械和缴获的倭械增加部队战斗力以后再行开战。

内外压力之下,大师也只得被迫同意了走一走军事调解的过场。

军事调解的实际负责人是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调解依据则是两党在重庆谈判期间共同签署的《关于停止国内军事冲突办法的协定》《军队整编及统编中共部队为国军之基本方案》。

我方一开始提出的条件是把军队整编为十六个军四十八个师,但大师哪能容忍我们拥有这么多的军队,他先是提出完全“交出军队”的条件拿我们当一枝独秀耍,在遭到拒绝后才说可以允许我们保留十二个师,后来又讨价还价地逐步提高到十六个、十八个师,而我方的底线则是保留二十四个师。

后来在民主党派当中间人作保的情况下,我方才给面子接受了十八个师的条件,并且让出了江南一带的部分根据地。

随即,军事调解小组就开始进驻各地区监督裁军。

华中地区的军调小组驻地就设在岳阳,国军代表为保密局副局长毛人凤,美方代表是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罗伯逊。

我方的原定代表本来是吴震寰的父亲吴玉章,但赵骥却给中央发去电报要求把华中地区军调代表换成铁军长。

赵骥的态度很简单,要裁军可以,那你得先把我方的裁军代表给释放了才能有得谈呀。

这个条件拿到哪里去说都是合情合理的,大师也不得不碍着美国人的面子点头答应,并且表示愿意派飞机送铁军长回来。

“这件事你亲自去办”,赵骥叫来已经是参谋部情报处长的老地下党孙林,“我估计重庆那边不会轻易放铁军长活着回来的,他们一定会使尽下作手段取铁军长的性命”。

“你小心留意一下,我估计敌人搞不好会在飞机上做手脚,演一出意外坠机的戏码”。

“请司令员放心,我一定把铁军长好端端地接回来”。

……

重庆,铁军长走出监狱,用手遮了遮刺眼的阳光。

来接铁军长的同志告诉了他将作为华中地区谈判代表负责停战裁军的事宜。

铁军长对此很意外,他被关在监狱这么多年,对外边的情况知之甚少,根本不清楚华中地区的敌我实力详情,突然间要负责军调谈判这么大的事情,他自觉怕是会力不从心。

“这是中野司令员赵骥同志的建议”,来接人的同志介绍说,“这么做为的就是造势逼国府尽快放人”。

原来是赵骥,铁军长点点头想起这个自己当年的年轻下级,没想到短短几年间,他竟然已经成长为一方重将了,亏他还记得自己这个军长。

当听说赵骥麾下的独立师已经发展成了拥兵数十万的庞大野战集团时,铁军长更加吃惊,心中也隐隐多了几分光阴易逝、后生可畏的感慨。

回到我方办事处后,接人的同志这才避开耳目话里有话地低声说道:“请首长明日借口游玩,去一趟朝天门码头,那里有船接应……”

次日,铁军长果然来到朝天门码头闲逛,他随意地在热闹的店铺间边走边看,买了些果子,又买了些点心,然后走进一家成衣店询问起一套西装和圆礼帽的价格来。

保密局的特务们从铁军长出门开始就一直在跟踪盯梢,一路监视下来,至少目前铁军长还没有露出什么异常的迹象来。

穿着监狱里的衣裳不吉利,也不好看,铁军长购置一套西装是很正常的举动,而且特务们清清楚楚地看着铁军长进了换衣间,然后头戴圆礼帽,全身上下一新地复又走了出来。

走出成衣店,铁军长不再闲逛,他压低帽檐叫了一辆黄包车径直返程,特务们赶紧快步跟上,生怕铁军长脱离了自己的视线。

就在特务前脚刚离开时,成衣店里后脚就走出一个穿着短衫、头戴草帽、码头搬运工模样打扮的汉子,脚下毫不停留地跑向岸边的一艘货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