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名琪妙 作品

第114章 朝堂争论

京城皇宫

李全候在御书房外,候着皇上的传唤,思绪却不由自主地飘回到了朝堂之上。

彼时,晨光初照金銮殿,朝会的气氛却凝重得似能滴出水来。

丞相贺长亭率先出列,他那保养得宜且透着睿智与威严的面庞上,此刻满是凝重的质疑之色,对着皇上深深一躬,朗声道:“陛下,老臣以为,那沈璃年仅八岁便获封乡君,此事于礼制不合,且于朝情亦有诸多不妥之处。

况其所言有神仙师父并能求雨之事,太过虚妄离奇,实难令人信服,望陛下明察,切勿轻信此等无稽之谈,以免被奸人蒙蔽,乱了朝纲。

古往今来,封赏皆依功勋德才,如此稚龄而受封乡君,臣恐人心浮动,朝制难安。”

老将军萧震霆一听,浓眉紧皱,虎目圆睁,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声如洪钟:“陛下,臣不敢苟同丞相之言。

福喜乡君献上的粮种,近日经多处试种,成效斐然,并且已经发芽,实乃解我朝百姓饥荒之困的有功之人。

且上次求雨之举,据众多地方官员与百姓皆亲眼目睹,甘霖普降,润泽大地,此乃造福苍生之善举,焉能有假?

丞相大人仅凭臆测,便妄言其为谣言,恐有失偏颇,且挫伤忠臣义士之心呐。

想我朝以民为本,福喜所为正是顺民意、解民忧,此等功绩,封乡君亦不为过。”

贺长亭微微扬起下颌,神色严肃,据理力争:“萧将军,此非老臣臆测。治国理政,当遵循常理与朝制。

一个黄口小儿,竟能有此等超乎常人之能,若不究其根源,详加勘察,日后若有心怀叵测之人效仿,以妖术幻术蛊惑人心,我朝根基势必动摇。

老臣身为丞相,佐君辅国,自当为陛下深思远虑,防患于未然。礼仪纲常,乃国之根本,不可因一人而废。”

萧震霆双手抱胸,神色坚定,毫不退让:“丞相大人,您虽心怀社稷,然行事未免太过墨守成规。如今天下局势变幻莫测,时有奇人异士出世,或为上天眷顾我朝,降此英才。

沈璃小乡君以稚龄之身,心怀黎民,所行之事皆利国利民,此乃我朝之福。

您这般无端质疑,岂不是寒了忠君爱国之士的心?且当下旱情肆虐,正需此等能解民困之人,若因礼制束缚而疑之弃之,岂是明君所为?”

御史大夫赵启铭见双方僵持不下,气氛愈发紧张,急忙出列,满脸堆笑,和声道:“两位大人且息怒,朝堂之上,应以和为贵,共商国事。

此事或有蹊跷之处,然亦不可仅凭一面之词便仓促论断,不妨再行详查,徐徐图之。陛下圣明,定能权衡利弊,妥善处置。”

就在这一片争执声中,户部侍郎面露忧色,出列禀奏:“陛下,臣启奏。

全国各地粮食现已收割完毕,然经详细核算,减产数额巨大,几近半数。

户部各司连日来苦思冥想,商讨应对之策,然终因受灾范围过广,灾荒情形过于严重,至今仍未寻得妥善解决之法。

还望陛下圣裁,指条明路,以解百姓倒悬之危,救我朝于困厄之中。仓廪不实,民心难安,臣等忧心如焚。”

户部尚书亦随之出列,他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无奈:“陛下,臣等失职,致使百姓受苦,罪该万死。

今年大旱肆虐,虽有局部地区承蒙上天庇佑,降下甘霖,然受灾之地广袤无垠,大量农田干裂荒芜,颗粒无收。

各地粮仓存粮急剧减少,若不能及时筹得粮源,安抚百姓,臣恐民心惶惶,生民变之祸端,危及我朝社稷安稳。

陛下,事急矣,请陛下速做定夺。国库空虚,赋税难继,臣等实在是无计可施。”

一时间,朝堂之上议论纷纷。礼部尚书轻捻胡须,缓缓开口道:“陛下,这沈璃之事,无论真假,于礼制而言,确实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八岁稚童封乡君,前所未闻,若开此先例,恐日后礼制崩坏,难以收拾。臣掌礼部,司礼仪教化之责,不得不言。”

刑部尚书则神色冷峻:“陛下,老臣以为,若沈璃真有奇异之能,当再召其入宫,由臣等仔细盘查,以防有不法之徒借其名行不轨之事,危害朝廷。刑部司职刑狱缉查,定能辨明真伪,保朝廷安宁。”

工部尚书也站了出来:“陛下,如今粮食减产,各地水利设施亦因干旱受损严重,若要恢复民生,重建水利工程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臣部虽有心,然国库空虚,亦是有心无力啊。水利关乎农事,农事关乎国运,臣部亟待陛下明示,筹措之法。”

太学博士王大人也站了出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陛下,臣以为,沈璃之事虽异于常理,但当此灾年,若真能解旱情救百姓,或可视为祥瑞之象。

古有诸多奇人异事被传为佳话,且沈璃献粮种之举属实,若因其年幼而全然否定,恐失上天眷顾之意。

然为防其有诈,可遣德高望重之臣前往查探,再做定夺。”

户部员外郎白宣州沉默的站在那,听着朝堂的争吵默默不语,暗自思忖着:白锦那个逆子去了那青山县,老子多次去信询问打听,都石沉大海,难道竟与老子离了心,真是不懂老子的筹谋!

而一些年轻的御史们则窃窃私语,其中一位林御史鼓起勇气出列:“陛下,臣等以为,丞相之虑虽有道理,但老将军之言亦不可忽视。

当下之急,是应对旱情与粮食减产,若沈璃能有所助力,不妨先搁置争议,合力解困。至于礼制与疑虑,可待危机过后,从容探究。”

一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整个金銮殿内嘈杂声一片。

有的大臣眉头紧锁,陷入沉思;有的则满脸焦急,等待皇上的决断;还有的在一旁窃窃私语,交换着彼此的看法。

皇上端坐于龙椅之上,面色愈发阴沉,眼神中忧虑与沉思交织。

李全在一旁侍奉,瞧着皇上的神色,心中亦忐忑不安。

最终,皇上似是不堪重负,猛地一挥那明黄色的衣袖,起身离座,一语不发地径直向后殿走去,留下满朝文武大臣面面相觑,金銮殿内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一般,寂静得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