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魏军东逃(三)
……
夏侯霸远远望见徐晃中箭,坠落马下,眼睛瞬间通红,接着,他嘶吼着便想率部冲进汉军内圈。
见状,陈泰暗叫不好,急忙挥鞭上前,侧身一把拽住夏侯霸的缰绳,喊道:
“仲权(夏侯霸)!公明将军已逝,人死不能复生,眼下切不可意气用事,我等应留着有用之躯,日后方可他报仇。”
“蜀军势大,城内的薛礼随时可能会咬上来,再不走可就来不及了!”
夏侯霸被陈泰猛地一拽,身子晃了晃,听到这番话,眼中的疯狂之色才稍稍褪去一些。
夏侯霸咬着牙,脸上肌肉都在颤抖,片刻后,仰天长啸一声,大声下令道:“众军听令,随我杀出去,向东撤退!”
指令下达后,魏骑兵发疯似的向前冲杀,欲突破汉军防线,朝东面冲去。
汉军这里,全琮和黄崇见魏军疯狂突围,立刻指挥士卒围困抵挡。
长枪如林,刀光闪烁,喊杀嘶鸣,血肉横飞。
但魏骑兵毕竟数量众多,且此刻又听到将领下令可以撤退后,一个个都爆发出惊人战斗力。
魏国骑兵不顾一切向东猛突,一个倒下,另一个立刻杀出。
过了一刻钟。
在付出了一些代价以后,夏侯霸和陈泰终于带着约一万四千骑,突出了重围,摆脱了汉军,向东边疾驰而去。
……
时间已至亥时。
夏侯霸东去后没多久,战场上硝烟未散,血腥之气仍刺鼻浓烈。
汉军士卒在战场上往来穿梭,救治伤员,清点伤亡。
宛城城内逐渐恢复宁静。
城内战斗基本已结束,诸葛亮、薛仁贵、马谡三人带兵从宛城东城下缓缓驶出。
姜维远远瞧见,双腿一夹马腹,迎了上去:“丞相,我军已彻底拿下宛城了?”
诸葛亮目光平和,点头道:“不错,薛将军已将城内魏军清理干净,魏将戴陵也已被我军俘虏。”
薛仁贵上前一步,铠甲上沾染了不少血迹,开口问道:“伯约,开战到现在,这里过去了多少魏军?”
姜维皱眉,脑海中迅速盘算,思索后说道:“大约有七万多,骑兵至少占了一半。”
闻言,诸葛亮摇着羽扇,目光望向东边,感慨道:“曹魏的将领果真皆非等闲之辈,在兵败如山倒,如此混乱的局面下,竟还能组织起七八成的兵力有序撤离……”
“看来,这魏国的南阳总督——司马懿,此人也并非庸才。”
薛仁贵拱手道:“丞相勿忧,后方还有鹏举、徐将军父子布下的三道防线,大将军又亲自坐镇在伊阙道口,这些魏军即便逃出宛城,也绝难逃出南阳。”
诸葛亮再次颔首,对薛仁贵的话表示赞同。
姜维接着问道:“丞相,魏军逃窜人数众多,我等还要不要向东追击?对了,陛下和文长将军也向东去了。”
“什么,陛下也向东去了?”诸葛亮一怔。
“是……”姜维摸了摸陛下,表情有些尴尬。
诸葛亮闻言,面上露出无奈,仰头看向星空,终究沉默未语。
少顷,诸葛亮神色恢复,扫视众人,下令道:“马谡、黄崇听令!”
“末将在!”
“你二人率领三万士卒,随本相在城中打扫战场,安抚百姓,尽快恢复城中秩序。”
“喏!”
接着,诸葛亮看向全琮和薛礼:“全琮、薛礼听令!”
“末将在!”
“你二人带领四万士卒,立刻向东追击,配合鹏举、天德,围剿东逃魏军,若有可能,当生擒曹叡!”
全琮一听,眼中闪过兴奋,抱拳道:
“末将遵命!”
最后,诸葛亮看向姜维:“伯约,你率领麾下骑兵继续向东追击,若是遇见陛下,务必要确保陛下安全。”
姜维:“末将遵命!”
……
另一边,郭淮率领骑兵驶出十几里地后。
夜色愈发深沉,四周静谧,朦胧月光下,郭淮瞧见前边有零散魏军士卒驻足。
他当即策马上前,询问道:
“你们的主将是何人?”
话音刚落,程武从人群中挤了出来,拱手道:“郭将军,是我!”
郭淮看着灰头土脸的程武,不禁皱起眉头,问道:“你部为何在此停滞不前?”
程武叹了口气:“前方好像有蜀国伏兵,数量感觉还不少,我等残部不敢走大路了,我欲带他们往南边绕山而行。”
“伏兵?”郭淮闻言,心中一紧,追问道:“有多少?”
程武回道:“方才我派人上前查看,估计不低于两万。”
郭淮一愣,只觉一阵头疼,他麾下虽是骑兵,但也只有三千骑,不可能是两万人的对手。
随即,郭淮揉了揉太阳穴指示道:
“你部皆是步卒,行动迟缓,你先行往南部山地绕行至博望,本将在这里等等,等陛下率虎贲军到此后,我再与他一起向前突围。”
程武点头:“如此,郭将军多加小心,我先行一步。”
说罢,程武指挥着他那两千步卒,向南边迂回行去。
……
画面一转,魏延和张苞处。
魏延望着身后拖沓的队伍,焦急道:“不行不行,慢,这样太慢了!贤侄,这些步卒的速度根本提不起来,行军拖沓,再这么下去,战机要贻误!”
张苞面露难色,问道:“文长将军的意思是?”
魏延扫视着四周,果断说道:
“这样,咱们分兵,我带着这五千骑兵先行一步,你带着士卒在后方,加紧脚步跟随,前方曹叡手上有一万虎贲军和一万虎豹骑,若是他们一拥而上,我怕鹏举那边压力太大……”
张苞点头:“好,既如此,文长将军多加小心,我会督促将士们,尽快赶上!”
魏延拍了拍张苞肩膀:“得嘞!”
……
伊阙道口,月光如水。
一阵急促马蹄声传来,赵云转头望去,只见刘禅带着李球向这里驶来。
赵云迎上前去,皱眉问道:“陛下不是答应丞相,不亲自上阵么?”
刘禅脸红,神色间带着几分尴尬,挠挠头说道:“那个啊,四叔,朕是答应相父不亲自领兵,朕也确实没有要领兵啊!此间领兵者还是四叔,朕只是过来看看。”
赵云眉头皱起,说道:“陛下,战场凶险万分,即便您不亲自领兵,可若是遇到危险,臣如何向丞相交代……”
刘禅走上前,转移话题道:“四叔,伊阙道可直通洛阳,朕实在放心不下……朕宁愿那些东逃魏军,全部逃回豫州……”
“四叔,若是魏国虎贲军沿此道逃回洛阳,再凭借三关防守,我军攻下洛阳的难度会大大提高。”
根据可靠情报:洛阳兵力已被曹叡抽空,如今整个洛阳地区的防守兵力都不过万人。就这么点人,还分散在函谷关、虎牢关、伊阙关、洛阳城四地。
刘禅想的是,待把魏军赶出南阳后,他便可以沿“伊阙道”行军,绕开函谷关,从南边进入洛阳,一举拿下魏国都城!
赵云也知道刘禅说的有理,不再多言,只是抱拳道:“陛下放心,有臣和元芳在此,必然不会放魏军一兵一卒过去!”
刘禅笑了笑,说道:“好!有四叔这句话,朕就安心了。”
……
大路上,夜色如墨,曹叡带着虎贲军与虎豹骑,终于和郭淮相遇。
月光下,曹叡催马向前,高声问道:“伯济!为何停止不前?”
郭淮见曹叡大军来了,大喜,随后翻身下马,言道:“陛下,前方大路上有蜀国伏兵,人数不低于两万,我部已然残败,无力突破,故而特意在此等候陛下。”
曹叡脸色一沉,低声咒骂几句,随后目光一转,看向远方,问道:“大军可否不走大路,向北行进伊阙道回洛阳?”
话音刚落,王凌上前一步,阻拦道:“陛下不可!伊阙道地势毕竟狭窄崎岖,不适合大军行进,万一蜀国在那里设下埋伏,我们这三万大军在道里拥挤不堪,一旦混乱,后方的追兵又咬上来,我军将陷入绝境,死无葬身之地!”
曹叡闻言,脸上犹豫,勒紧缰绳,座下战马不安的刨蹄子。
沉默片刻后,曹叡抬头,高声下令道:
“郭淮、曹洪、牛金听令!”
三人迅速出列:“末将在!”
“你三人率虎豹骑及剩余骑兵、步卒共计两万人,继续向东突破……冲破蜀国这一道防线后,朕料想前方大路上必然还有伏兵,尔等务必小心行事!”
“末将领命!”
曹叡顿了顿,又道:“朕和许褚、王凌亲领一万虎贲军转道向北,行伊阙道退回洛阳。”
“陛下不可!”郭淮大惊,急忙说道:“王将军方才已经说了伊阙道恐有伏兵,陛下不可涉险!”
闻言,曹叡却反驳道:“兵法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算了,你们不懂。”
“朕只领这一万虎贲军,虎贲军皆为精锐中的精锐,纵有伏兵,朕也能迅速退回,再与尔等会合,不必多言,就这么定了。”
众将还想再劝,曹叡瞪眼道:
“都别再说了!洛阳,不可失!”
众将见曹叡主意已定,不敢再劝,只得齐声领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