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2.全球化战略

  顾允原本以为,五月的日子会很平静。

  无非就是陪陪几位女朋友,三方维持一个平衡,把日子提前规划出来,让彼此不在同一个地方撞车。

  江城很大,辖区又有三個镇,其实如果不是在同一所学校,没有那么容易遇见。

  至于工作,一切都按部就班地发展着。

  抖乐筹措了大笔资金,处于疯狂扩张的阶段,在顾允超越时代的策划能力下,鲸吞着无数年轻人的注意力。

  四月的海外扩张计划被证明是错误的,收购

  或许出于他们身上的悲壮色彩,或者是统管大局的魄力。

  又或者只是人在见识过商业和人生谷底后,吐露的句句真挚话语,总让人感到同病相怜、惺惺相惜。

  在抖乐,同事称赵祺是“中国互联网花钱花得最多的人”。

  简单来说,赵祺掌管的用户中台往外花钱换用户增长,将产品雪球似的滚大。

  而抖乐掌管的商业化中台再通过兜售产品往回挣钱。

  而此时,对抖乐的发展来说,商业化基本赚不到什么钱。

  从乐园集团的其他公司吸血,花大价钱做增长是头等大事,谈商业化为时过早。

  tiktok从中国出发,像八爪鱼的脚在地球上肆意伸展,全球化版图不断撑大。

  顾允牵头,把国家划分为s、a、b、c四个等级,战略优先级依次降低。

  与上一任失败的国际化走向不同,朱骏懂得真正的国际化玩法,发达国家才是需要着力攻占的要害。

  原因很简单,文化性产品,一旦攻克枢纽,再向其他区域辐射,属于文化降维打击。

  在全球的投放预算大盘中,发达国家拿走了绝大部分钞票。

  印度因为版图大而战略性投入,拉美和俄罗斯分别是因为竞争对手去了,出于“不留空档”四字方针必须投入。

  文化降维势能太大了。

  东南亚是中国文化下游,tiktok只做了少量投放,便在当月登顶了泰国Appstore榜首,并斩获越南Appstore和googleplay双榜第一。

  “东南亚这些国家受我国文化影响太大,哗一下就上来了。”

  在中东,tiktok只投放了沙特和阿联酋,周围国家也靠其自然辐射。

  “朱总的打法,加上大老板的策略,结合起来太过恐怖,所有人都惊呆了。”

  有海外员工总结道,“tiktok和同时期的国外竞品最大区别是,就占领发达国家。它有一个公共池子,美国内容供应全球,抖乐内容供给东亚、东南亚,这个降维打击的威力特别大。”

  顾允的策略并不复杂,但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能够做到像他一样果决和盲目自信。

  他在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四阶段理论。

  普遍来说,抖乐的全球化,未来必定会跨越四个阶段,“拐点降临”是最绝妙时刻。

  第一阶段是无脑砸资源。

  抖乐在国内的从零到一,验证了这个商业故事的非凡,在全球不过是复制,所谓“简单相信、傻傻坚持”。

  第二阶段是内容生态建设。

  运营人员把youtube、instagram、pinterest等网红全挖一遍。

  如果竞争对手花1万,tiktok就砸2万。

  机器两端是用户和内容。用户增长端源源不断输送用户,内容端源源不断输送达人,两边产生化学反应,用户体验螺旋式上升。

  第三阶段就是里程碑时刻,也就是俗话说的,拐点降临了。

  顾允特意要助理贺璇连夜做出了一张图,用以佐证自己提出的“拐点理论”。

  理论中说,全公司要额外重视“dAu渗透率”这一数据(日活渗透率)。

  日活渗透越高,用户粘性就越高,先前困扰tiktok、也令facebook误判的留存率,会水到渠成地提升起来。

  虽然大家都没有看到,但是顾允的表达无比自信,资金投入完全不经考虑。

  他说,当各国的渗透率抵达20%-30%时,必将迎接拐点。

  拐点是神奇的时刻。

  一待降临,App的大流行就主要靠人际传播、自然增长。

  互联网用户的增长,要看一个比例,也就是买量和自然量的比例。

  拐点一旦出现,“买量:自然量”从买量占大头,过渡到自然量占大头,数字一格一格向后挪动。

  最终,形成了自然、健康的增长状态。

  第四阶段是品牌建设和商业化。

  s/a/b/c分级不会一尘不变,每个国家可能随时坐上“升降梯”。

  决定因素很复杂。不仅和人口基数、人均gdp、互联网渗透、数字营销广告的市场天花板等硬指标相关,和软性因素也密不可分。

  品牌的最终形态,是希望抖乐成为各国文化的一面镜子。

  “我们的目的很直接,用乐园集团积累这么久的底蕴,用迅疾速度和雄厚资金,重锤凿出一道护城河,保证短视频项目做到行业头部,三五年后没有对手。”

  京城的会议室里,掌声如雷。

  没有人知道大老板究竟是哪里来的底气,赌抖乐一定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