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俩陪着周衿雅守岁,周衿雅给他们一人一个红包。
“这是压岁钱。”
两兄弟道了谢。
“以弘以宣,你们也不是小孩子了,也知道娘因何带你们出来。二叔像你们这般大时便已经立志报效国家。娘也希望你们有远大志向,做为国家人民有用的人。”
兄弟俩认真听着,频频点头。
杨家老宅,热闹非凡。大家围坐在一起,三个小孩在大人们身边绕圈圈。
“二哥,二嫂,我和彦珍有事想要跟你们商量。”荣礼和彦珍走到香堇和荣和面前,郑重说道。
“二哥二嫂,我也有话要说。”心悦也站了起来。
何蕴泽拉了心悦的衣袖一把。心悦冲他摇了摇头。
杨荣和有些诧异,但仍面不改色地道:“都是一家人,有话就说吧。”
“我和彦珍眼下的工作不适合带着佑佑,我们想请你和二嫂代为照顾一段时间。等抗日救亡结束,我们就回来接他。你看,可以吗?”
杨荣礼和彦珍商量了很久,也下了很大的决心才说出这番话。
彦珍拉着香堇的手,“二嫂,佑佑留在家里,就给你们添麻烦了。”
香堇看了一眼荣和,他没有说话,也不知道答应没答应。因为他也要去重庆。如果荣礼他们把佑佑留下,她可能会选择留在老宅。因为她想留下来照顾老夫人。
荣和神色不明。
荣礼眼里有一闪而过的失落。
他们既生了孩子,自然要亲自教养,可是国难当头,他们有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
心悦没想到三哥和彦珍跟自己想到一处去了。不过,她是想继续跟二嫂住一起,这样一一可以跟辰辰一起玩儿。她是无意间听到二嫂跟二哥的谈话,二嫂是想留在老宅侍奉公婆,照顾祖母。
大厅里一时陷入了沉默,只有孩子们的欢笑声在空气中飘荡,显得有些突兀。
许久,杨荣和轻咳一声,打破了僵局,眼神复杂:“三弟,三弟妹,这不是小事,你们容我和你们二嫂考虑一下。”
香堇也轻声说道:“荣礼,彦珍,你们的难处我们知道,只是这孩子还小,离开父母……”她的话虽没有说完,但意思已经很明显。
荣礼和彦珍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苦涩。
彦珍的眼眶微微泛红,“二嫂,我们也实在是没有办法。这仗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我们每天东奔西走,实在没办法照顾好佑佑。”
心悦在一旁看着,忍不住插嘴道:“二嫂,要不这样吧,如果三哥和三嫂把佑佑留下,我和辰辰也留下来,我们一起在老宅照顾好孩子们。我反正也没什么要紧事,而且我也舍不得离开你们。”
何蕴泽在一旁皱了皱眉,拉了拉心悦的胳膊,低声说:“你别瞎掺和。”
心悦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何蕴泽的心思她知道,他希望自己远离战场,也希望她留下,所以,他非常愿意佑佑留下。
只不过他不知道心悦已经改变主意,与其在重庆虚度光阴,还不如回来,继续做好情报员的工作。
这时,一直坐在一旁的杨老夫人开了口:“依我看,佑佑留下也好。这孩子乖巧可爱,留在老宅也能给我们添些欢乐。香堇啊,你要是愿意留下来照顾,那自然是好。荣和,你也别太为难,国家的事重要,家里的事也不能不管。”
杨荣和微微点头,对荣礼说:“三弟,既然祖母都这么说了,那佑佑就先留下吧。你和三弟妹放心,我们一定会照顾好他的。”
荣礼和彦珍的脸上都露出了感激的神情,荣礼紧紧地握住荣和的手:“二哥,谢谢你,也谢谢二嫂。等这仗打完了,我们一定马上回来接佑佑。”
彦珍走到佑佑身边,蹲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他的头:“佑佑,爸爸妈妈要出去一段时间,你要乖乖听爷爷奶奶和二伯二伯母的话,知道吗?”
佑佑眨着大眼睛,虽然不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还是乖巧地点了点头。
一一听闻佑佑可以留下来了,她很是开心。而跟在两人屁股后面的辰辰才刚学会走路没几天,自然是跟不上。他也不哭不闹,迈着小短腿,走路吭哧吭哧的,异常可爱。
小一一很有大姐的风范了,都能使唤佑佑到祖母那里要吃的了。
李延芯和杨培安知道孩子们身上的责任,也没有多劝,孩子留下,他们多帮忙照顾着就是。左右家中的生意荣谦和荣和打理得都不错。
接下来的日子里,香堇留在了老宅,全心全意地照顾着杨老太太和三个孩子。
李延芯见香堇对孩子很好,心里别提多感动,香堇是她看着长大的孩子,果然这个儿媳没有选错。
佑佑刚开始有些不适应,常常哭闹着要找爸爸妈妈,但在香堇的悉心照料下,逐渐习惯了老宅的生活。
心悦和小辰辰也留了下来,心悦帮着香堇照顾孩子们。美其名曰是一起照顾孩子,但心悦却时常外出,很快就跟蓉城的组织联系上了。
杨荣和安顿好香堇和孩子,又看了看正和孩子们玩得开心的心悦,他的小妹,生了孩子后仍然那么活泼可爱。
杨荣和跟何蕴泽一起踏上了前往重庆的路,他们的心中都装着国家的命运和家人的牵挂。
荣礼和彦珍回到上海,很快也投身到了抗日救亡的工作中,他们虽然思念着孩子,但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
日子在炮火声与孩童的嬉闹声中缓缓流逝,香堇将老宅打理得井井有条,佑佑也在她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出落成一个活泼伶俐的孩子,对她这个二伯母亲昵非常,已然把老宅当成了自己真正的家。
杨荣和在重庆的工作艰巨而忙碌,时常在深夜里望着家乡的方向,默默为家人祈福。
战场上硝烟弥漫,生死一瞬间,可每当想起家中的温暖,他便又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荣礼和彦珍在前线辗转奔波,救助伤员、传递情报,他们见证了无数的生离死别,这使他们更加渴望战争早日结束,早日一家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