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上朝

邵宁昭这几日忙前忙后的,也顾不得搭理那个嬷嬷。

那嬷嬷观察了好几日,也没看出来祁君茂与邵宁昭之间有什么暧昧。

这二人平日里都凑不到一块儿,也不知邵扶阳是怎么看出来的。

怀着心中的疑惑,她回去回禀了皇后。

“皇后娘娘,恕老奴无能,实在是没看出来公主与镇北王究竟哪里有男女私情。”

得了这样的回答,皇后点了点头。

要不是邵扶阳和她这么说,皇后压根就没有往这方面思考过。

毕竟对皇后而言,她平日里要处理的事情已经够多了。

邵宁昭眼看着都已经嫁过人了,又哪里会对镇北王再产生感情呢?

但若此事是真的,那对皇后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祁君茂手握大权,自然是一个值得拉拢的权臣。

再者说了,邵宁昭和她总归是有一段母女情分的,而邵扶阳只不过是旁枝的孩子罢了。

想到这里,皇后也不由得起了些心思。

若是能够把邵宁昭和祁君茂凑到一起,未免不能成为一桩美谈。

祁君茂手握大权,等日后太子登基,未免会成为心腹大患。

若是能够让邵宁昭嫁于他为妻,倒能够让他少去妻子母家的助力。

如此一来,哪怕日后祁君茂对皇帝之位有所肖想,也不会成为什么问题。

皇后认真的思考着自己这个主意,越想越觉得可行。

“墨墨,你说说是把邵宁昭和祁君茂凑到一块儿是否也是一桩好事?他们二人男未婚女未嫁,若是能够联姻,也是一件美谈。”

嬷嬷听到皇后这主意,不由得惊讶。

皇后从前可没有为人做媒的心思。

甚至从前在邵扶阳不曾成亲的时候,皇后都没有劝说过一二。

怎么今日偏偏起了这样的念头呢?

似乎是看出来了嬷嬷的不解,皇后略微抿唇。

“镇北王本就是值得拉拢的对象,若能够成为太子的助力,日后君臣和睦,也可以更进一步。再者这件事情与其便宜了扶阳,倒不如让宁昭重新找一位称心如意的驸马。她当初远嫁北疆,本就是本宫心头的一大憾事。”

听完皇后的这一番分析,嬷嬷点了点头。

别说还挺有道理。

似乎是得到了嬷嬷的认可,皇后心中也越发起劲了。

这件事情真是越想越可行。

只不过祁君茂的婚事可不能全然由得她做主。

皇后这边还在盘算着日后该怎么同献帝提起此事,试探一番他的意思。

若是献帝不同意,即便是她这边谋划的再好也无用。

但皇后就是有自信。

她嫁给献帝那么多年,也知道献帝是什么样的人。

对献帝而言,这件事情有利无弊。又能巩固他的皇权,自然没什么不可以的。

但现在显然不是最佳时机。

皇后也知道了献帝想让邵宁昭入朝堂仪式,这些日子也在持续观察着。

若这件事情真的做成了,日后天下的女子或许都有入朝为官的机会了。

她虽然自私,但也是一国之母。

再往小了说,皇后也是一个女子。

从小她就是被当做日后母仪天下的皇后来培养的。

从琴棋书画到诗歌曲赋,再到家务管理,皇后无一不通。

甚至就连政治上,她都是母家最出众的那一位女子,否则也不可能被选为献帝的妻子。

可若是有机会,皇后也不一定会选择入后宫这一条路。

若是当时女子也可以入朝,或许她会入朝。

当然,这一切也都是过去式了。

皇后甩开自己心中的那几分念头,继续处理着手中的宫务。

没过几日,万众瞩目的事情在朝堂之上被彻底确定了下来。

邵宁昭入朝一事也算是尘埃落定了。

虽说那些朝臣反对,但献帝可不是那种由得他们拿捏的皇帝。

他本就坚定了让邵宁昭入朝的心思,又怎么可能会被这些人的三言两语而改变呢?

献帝自认算是一代大帝。

他想做的事情,是将所有的土地皆归拢于秘楚之下。

朝堂之事必须得有人治理。

而无论是天下百姓的税赋,还是打仗所需要的粮草银两,这一切全部都需要由户部参与。

在这件事情上,邵宁昭不比那些互不吃干饭的官员差。

甚至她的能力会更加出众一些。

次日清晨,邵宁昭首次穿上了特制的朝服。

宝翠和绿珠在一旁为她整理着衣裳。

“公主,您可真厉害。”

绿珠忍不住说道。

听到绿珠的话,邵宁昭也露出了几分笑容。

与从前的颓废不同,此刻的她信心满满。

邵宁昭本就不认为自己说了那些男儿多少,只不过是因为自己身得女子身罢了。

如今献帝给了机会,她自然要抓住这一场机遇。

她迈着坚定的步子走向朝堂。

大殿之内唯有邵宁昭一位女子。

面对众人投过来各式各样的目光,邵宁昭不为所动。

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那些朝臣也没想过,邵宁昭竟然能做到如此地步。

看着她对众人的视线无动于衷的样子,这些人心中也不由得升起了几分敬佩。

除去那些世家子弟,大部分的人是通过科举一步一步考上来的。

而这些人想到自己第一次站在朝堂上的那份紧张忐忑,与邵宁昭此刻的淡然自若,做对比也不由得自行惭愧。

也难怪献帝会如此看重邵宁昭了。

献帝身旁的大太监声音响起,此刻便是上朝的时候。

献帝坐在皇位上,俯视着台阶下的那些朝臣。

邵宁昭在其中显得鹤立鸡群。

只是看到邵宁昭适应良好,献帝心头也不由得多了几分安慰。

这就是他一手教养出来的孩子,果真是比那些只懂琴棋书画的女子强多了。

但也得亏是邵宁昭不知道他的想法。

否则也怕是要和他辩上一辩的。

这天下女子并非是人人都只懂那些琴棋书画,不通政务朝堂。

只是因为世人对女子苛刻,从来不曾给她们崭露头角的机会罢了。

邵宁昭站在这里,就是另一种信号。

朝堂之上说的皆是政务琐事,邵宁昭第一日上朝并未贸然发言,而是仔细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