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乔老太太的安排
顾清感觉到了他身上的森然冷意,赶紧说,“哥,你放心,我这就搬,马上就搬。”
“我有名有姓,你还是叫我名字的好。”
接连碰了两个人的鼻子,顾清的脸上顿时有些挂不住。他不敢生气,还点头哈腰地说,“对不起,下次我会注意的。”
东西着实不少,司机和顾清一时拿不完,老太太和乔月便拿了些小巧轻便的,跟在两人身后。
发现理疗中心空荡荡的,连一个人都没有,老太太不由得疑惑。
“这是什么单位,怎么这么空?”
顾清有些尴尬,只得说,“这里是卫生局下设的一个理疗机构,其他人都调走了,目前,整个理疗中心,就我一个人。”
一个单位就一个人,这也太,太离谱了吧。
尽管老太太事先已经有心理准备,真看到顾清的宿舍,她还是难过得差点掉下泪来。
这里实在是太寒酸了,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想到乔月将来就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她的后背顿时一阵阵发凉。
按照计划,她今天是要见顾家父母的。
乔月的父母不能来,她这个当祖母的,得承担起责任来,不能让顾家简慢了乔月。
她很快就收敛心神,对着顾清说,“你安排一下,跟你父母一起吃顿便饭,一是认识一下,二来嘛,两家大人坐在一起,也可以商量一下你们的婚事。”
他在电话里早说清楚了,只领证,不办婚礼。摆几桌酒席,请一些至亲好友吃顿便饭。现在老太太却说,要跟父亲商量婚事,这不是扯蛋吗?
再说了,他跟云梦瑶结婚,云家从头到尾,都没提出过要跟他的家人见面。现在老太太却提出要见他爹娘,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爹娘都是农村人,没见过世面,也不会说话,乔老太太却是省城贵妇。两个分属不同阶层的人,硬坐在一起,岂不是让双方难堪。
想了想,顾清还是说,“我爹娘是农村人,什么也不懂。万一不小心,若奶奶生气,我可就百死莫赎其罪了。”
“不过双方家长见一面,哪有你说的这么严重。”
老太太不以为然,“我在这里不能呆时间太长,时间就定在明天吧。明天中午,在饭店摆一桌,我请你爹娘吃饭。”
顾清只得说,“吃饭的事,还是我来安排吧。奶奶大老远来一趟,哪有让你破费的道理。”
话刚说出口,他就恨不得狠狠地扇自己几个大耳括子。
在饭馆摆一桌,够他们一家吃一个月了。自己捉襟见肘,硬要请客,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吗?
他希望老太太能体量他的难处,坚持不让他破费。
但他失望了,老太太随口说,“既然你愿意安排,我也不跟你争。到时候,把果儿一家也叫上,人多热闹。”
人多热闹,是乔老太太这种不知人间饥馑为何物的贵妇人的专利,穷人家讲求的,可是能省一分是一分。
不过,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除了顺从,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他低头看着脚尖,小声说,“就按你说的办吧,奶奶。”
老太太打量了一下四周,接着说,“这里房间这么小,连卫生间和厨房都没有,月儿跟你住在这里,还不委屈死。把你们单位领-导叫来,我要见他。”
老太太无官无职,不过是凭借乔老将军的威权,才受人尊重。没想到,这老太太还真把自己当一碟菜了,居然让他的领-导来见她。
他的脑子里突然闪出一个成语,狐假虎威。
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想,他突然有一种山穷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春的感觉。
再跟老太太说话的时候,他说话的语气便轻快起来。
“连地区专员见了奶奶,都得肃然起敬,魏局长要是知道能见到您,还不知道有多高兴呢。但我觉得,这里不是谈话的好地方,还是去魏局长的办公室比较方便。”
老太太听得十分受用,扫眼看了一下四周,也觉得,在这里谈话,有损她将军夫人的威仪,便欣然接受了顾清的建议。
“行,那就去你们局长的办公室见他吧。抓紧时间,争取这两天内,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妥。”
顾清如释重负,立即奉上一连串溢美之词。
“奶奶做事雷厉风行,颇有大将风度。若是在战场上,肯定是巾帼不输须眉。”
老太太听得眉开眼笑,“你这孩子,一张嘴抹了蜜似的,真会说话。”
乔月却说,“我累了,想要休息,就不跟你们一起去了。”
老太太见顾清的上司,不过是想兑现她对自己的承诺,替她跟顾清要一套结婚用的婚房。她去不去,打什么要紧。
她在乔家,什么样的高官显贵没见过,又岂会把一个小小的局长放在眼里。
这么说着,她已经一屁股坐在了床上。
这里只有木椅,没有柔软的沙发。床上铺的虽然是席子,好歹软和些。
乔月着一套剪裁得体的套裙,脸上化着精致的妆容,连头发也经过了细心的打理。此刻坐在用稻草铺就的小床上,形成的强烈反差,实在是太刺眼了。
老太太心里不由得一阵唏嘘。
叶一眉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乔月,只希望女儿将来能跟她一样嫁入豪门,成为上流社会的贵妇,享受荣华富贵。
现在,乔月却不得不委身于一个无权无势的穷小子,只能说,世事难测,造化弄人。
这一刻,她已经选择性地忘记了,枉死的前儿媳妇和还坐在轮椅上的大孙子。只一脸怜爱的看着乔月,柔声说,
“那你在这里好好休息,我就跟顾清去了。”
此时,卫生局长魏一平正在办公室,为理疗中心的事愁得不行。
理疗中心成立的初衷,是为唐果这一类医术精湛的民间医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给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只是,事与愿违。唐果不光不肯进入理疗中心,还自己成立了一个理疗馆,直接成为理疗中心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而且,理疗中心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也逐渐偏离了初衷。招进来的几乎全是关系户,连一个略懂医术的人都没有。
靠着中医院那些老中医的支持,又打着免费的招牌,理疗中心才勉强维持了些日子。中医院的医生一撤走,免费结束,理疗中心立刻就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不少人指责,所谓的理疗中心,不过是那些手眼通天的人,为子女就业,搭建的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这些没机会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体制内的人,便可以顺理成章地登堂入室,成为体制内的一员。
这些人没有创造任何社会价值,反而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纯属是在浪费民脂民膏。
仿佛是为了印证这些人的话,理疗中心主任刘波很快就调去了新成立的管委会,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其他人也纷纷调进了其他机关单位,正式成为体制内的一员。
魏一平本想借助理疗中心,为自己的政绩添上一笔,现在看来,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