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州画家 作品

第11章 竞争出现

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榕溪村的集市上,热闹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苏妙龄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自己的摊位前,精心摆放着刚做好的红豆糍粑。这些糍粑圆润可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卖红豆糍粑啦,香甜软糯,不好吃不要钱!” 苏妙龄清脆的叫卖声吸引了不少村民的目光,摊位前很快就围满了人。

“妙龄姑娘,给我来五个糍粑,我家那口子就爱吃你做的。” 一位大叔笑着递过钱。

苏妙龄笑着接过钱,熟练地将糍粑装入袋子,递到大叔手中:“大叔,您拿好,慢走啊!”

就在苏妙龄忙得不可开交时,她不经意间瞥见不远处一个新的摊位。那摊位上也摆放着一些类似红豆糍粑的点心,摊主是村里的刘二嫂。刘二嫂正扯着嗓子叫卖:“快来买红豆糍粑咯,便宜又好吃!”

苏妙龄心中微微一怔,她没想到会有人模仿自己做点心。不过,她也没太在意,只当是刘二嫂看到她生意好,跟着尝试罢了。

然而,接下来的几天,苏妙龄渐渐察觉到事情有些不对劲。她的生意明显不如以前火爆了,摊位前的顾客少了许多。

“这是怎么回事呢?” 苏妙龄心中充满疑惑,她决定去刘二嫂的摊位看看。

来到刘二嫂的摊位前,苏妙龄发现她的糍粑虽然外观上和自己的有些相似,但色泽黯淡,卖相不佳。这时,一位顾客买了刘二嫂的糍粑,刚咬一口就皱起了眉头:“这糍粑怎么这个味儿?又硬又不甜,还不如妙龄姑娘做的一半好吃。”

刘二嫂脸色一红,有些尴尬地说:“可能是今天没做好,您再试试。”

顾客摆摆手,把糍粑扔回摊位:“算了算了,以后再也不买了。”

苏妙龄看在眼里,本想上前安慰几句,可还没等她开口,就听到旁边有人小声议论:“这刘二嫂做的不行,会不会妙龄姑娘的也不咋地了?都是一样的东西。”

“是啊,之前觉得妙龄姑娘手艺好,现在看来,说不定都是吹出来的。”

苏妙龄听到这些话,心中一阵委屈和焦急。她怎么也没想到,刘二嫂手艺不佳,竟会连累到自己。

回到家后,苏妙龄坐在院子里,心情低落。弟弟苏逸飞察觉到姐姐的异样,摸索着走到她身边:“姐姐,你怎么了?是不是有人欺负你?”

苏妙龄勉强挤出一丝笑容:“没事,弟弟,姐姐只是在想生意上的事。”

苏逸飞懂事地点点头:“姐姐,你别担心,你做的糍粑最好吃了,大家肯定会明白的。”

苏妙龄摸了摸苏逸飞的头,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澄清这件事,不能让自己的心血白费。

第二天,苏妙龄来到集市,刚摆好摊位,就有一位大娘走了过来。大娘的脸色不太好,一开口就质问:“妙龄姑娘,你这糍粑是不是换做法了?怎么有人说不好吃了?”

苏妙龄连忙解释:“大娘,我一首都是用老方法做的,食材也都是新鲜的,绝对没有问题。可能是有人模仿我做,手艺不行,才让大家误会了。”

大娘半信半疑:“真的吗?你可别骗我。”

苏妙龄诚恳地说:“大娘,您要是不放心,我现在就做给您看。”

说着,苏妙龄当场拿出食材,开始制作红豆糍粑。她熟练的动作和专注的神情,渐渐吸引了一些村民的围观。

“瞧这手法,就知道妙龄姑娘是用心在做。” 一位大爷在一旁称赞道。

“是啊,我就说妙龄姑娘不会糊弄咱们。” 另一位村民附和着。

不一会儿,新鲜的红豆糍粑就做好了。苏妙龄盛出一个,递给大娘:“大娘,您尝尝。”

大娘尝了一口,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嗯,还是原来的味道,是我错怪你了,妙龄姑娘。”

苏妙龄松了一口气:“大娘,只要您满意就好。我做生意,讲究的就是诚信和品质。”

就在这时,刘二嫂走了过来。她的脸色有些苍白,眼神中带着一丝愧疚:“妙龄姑娘,对不住啊,都怪我,手艺不好还瞎模仿,害你受委屈了。”

苏妙龄看着刘二嫂,心中的怨恨一下子消散了。她笑着说:“刘二嫂,没事的。做点心讲究的是用心,你要是想学,我可以教你。”

刘二嫂惊讶地看着苏妙龄:“真的吗?你不怪我?”

苏妙龄摇摇头:“大家都是一个村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而且,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刘二嫂感激地握住苏妙龄的手:“妙龄姑娘,你真是个好人。”

从那以后,苏妙龄经常教刘二嫂做点心。在她的帮助下,刘二嫂的手艺越来越好,两人的生意也都越来越红火。而苏妙龄也明白了,在这个充满挑战的美食之路上,不仅要有创新和努力,还要有一颗宽容和善良的心。

日子就这样平稳地过了一段时间,苏妙龄和刘二嫂的点心生意在榕溪村站稳了脚跟。然而,平静的湖面总会泛起新的涟漪。这天,集市上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小贩,他的摊位上摆满了各种点心,其中不乏苏妙龄最受欢迎的红豆糍粑。

这个小贩名叫王麻子,他扯着粗嗓门叫卖:“祖传秘方制作的点心,比村里那些玩意儿好吃百倍,大家快来尝尝!” 他的声音在集市上格外响亮,很快就吸引了不少村民的目光。

苏妙龄看到这一幕,心中隐隐有些不安。她注意到,王麻子的糍粑在外观上和自己的极为相似,甚至连包装用的树叶都如出一辙。更让她气愤的是,王麻子为了吸引顾客,故意压低价格,原本一文钱两个的糍粑,他竟然卖一文钱三个。

一些贪图便宜的村民纷纷涌向王麻子的摊位,苏妙龄这边的生意再度受到冲击。看着自己摊位前寥寥无几的顾客,苏妙龄心急如焚。她知道,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

苏妙龄决定先去探探王麻子的底。她来到王麻子的摊位前,装作顾客的样子买了一个糍粑。刚咬一口,她就皱起了眉头,糍粑的口感粗糙,红豆馅也有股怪味,显然用料十分劣质。

苏妙龄回到自己的摊位,思索着对策。这时,一位老顾客走过来,忧心忡忡地说:“妙龄姑娘,那个新来的王麻子,他的糍粑看着便宜,可吃起来不对劲啊。但价格摆在那儿,好多人都被吸引过去了,你可得想想办法。”

苏妙龄感激地点点头:“谢谢您提醒,我会想办法的。” 她心中暗暗有了主意。

第二天,苏妙龄在摊位前挂出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今日免费试吃,真材实料,品质保证。” 这一招果然奏效,不少村民被吸引过来。苏妙龄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试吃,一边耐心地讲解制作糍粑的过程和食材的挑选。

“大家看,我用的都是新鲜的糯米和饱满的红豆,每一步都用心制作,就是为了让大家吃得放心,吃得开心。” 苏妙龄真诚地说道。

试吃的村民们纷纷点头称赞,“还是妙龄姑娘实在,这味道和王麻子的比起来,简首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王麻子看到苏妙龄这边人气渐旺,心中嫉妒不己。他心生一计,暗中指使几个手下在集市上散布谣言,说苏妙龄的点心都是用过期食材做的,吃了会生病。

一时间,集市上人心惶惶,苏妙龄的生意再次陷入低谷。她听到这些谣言后,又气又急,但她很快冷静下来,决定主动出击。

苏妙龄找到村里德高望重的里正,向他诉说了事情的经过,并拿出自己制作点心的食材让里正检查。里正品尝了苏妙龄的点心,又查看了食材,心中己有定论。

里正召集村民,当众斥责王麻子的恶行:“大家都是本本分分的生意人,怎能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妙龄姑娘的点心我尝过了,食材新鲜,制作用心,大家不要被谣言误导。”

王麻子见事情败露,灰溜溜地离开了榕溪村。经此一役,苏妙龄在榕溪村的名声更响了,大家都被她的坚持和诚信所打动。而苏妙龄也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变得更加成熟,她深知,在美食这条道路上,不仅要面对技术上的挑战,还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人心和竞争手段,但她无所畏惧,因为她有家人的支持,有村民的信任,更有对美食的热爱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