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州画家 作品

第15章 进城受阻

苏妙龄好不容易盼到了小吃摊开业的日子,天还没亮,整个世界仿佛还沉浸在睡梦中。窗外,夜色如浓稠的墨汁,沉甸甸地压在村庄的上空,只有寥寥几颗星星在遥远的天际闪烁着微弱的光,像是在努力地为她照亮前行的路。偶尔传来几声犬吠,打破了夜的寂静,更衬出此刻的清冷。

她轻手轻脚地走出房间,生怕吵醒了还在熟睡的母亲和弟弟。借着屋内透出来的微弱烛光,她小心翼翼地关上房门,转身走向厨房。厨房内,昏暗的光线在角落里摇曳,灶台上的铁锅泛着幽冷的光。苏妙龄熟练地拿起火石,轻轻敲击,溅起的火星在黑暗中一闪即逝,终于,灶膛里的柴火被点燃,橘红色的火苗 “噌” 地一下蹿了起来,照亮了她疲惫却又充满期待的脸庞。

借着这温暖的火光,苏妙龄开始准备今天要售卖的小吃。她将提前泡好的糯米仔细地沥干水分,一颗颗糯米在火光的映照下,晶莹剔透,仿佛蕴含着无限的希望。她把糯米倒入蒸笼中,看着那层层叠叠的米粒,心中默默祈祷:“今天一定要让大家尝尝我做的美食,喜欢上我的药膳小吃。” 随着蒸笼里蒸汽缓缓升腾,带着糯米特有的清香弥漫在整个厨房,她的心情也逐渐被这温暖而熟悉的味道所安抚。

蒸糯米的间隙,苏妙龄又开始准备红豆馅。她把煮好的红豆用勺子轻轻压成泥,一颗颗红豆在她的巧手下渐渐变成细腻的泥状。加入适量的糖后,她开始搅拌,红豆的香甜与糖的甜蜜相互交融,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让这小小的厨房充满了温馨的气息。“这红豆馅的味道肯定能吸引不少顾客。” 她自言自语道,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仿佛己经看到了顾客们品尝小吃时满足的神情。

一切准备就绪,苏妙龄将做好的小吃小心地装进推车里,又仔细检查了一遍炉灶、炊具和调料等物品。她拿起一个调料瓶,轻轻晃了晃,听听里面调料的分量是否足够;又摸了摸炉灶的烟囱,确保没有堵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她对这份事业的认真与执着。此时,天边己经泛起了鱼肚白,柔和的晨光透过窗户的缝隙,洒在她身上,给她增添了几分温暖,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前进的决心。

她深吸一口气,推着车缓缓走出家门。门外的世界还带着清晨的凉意,微风轻拂着她的脸颊,带来丝丝凉意,也撩动着她的发丝。路边的草丛里,不知名的小虫子在欢快地鸣叫着,此起彼伏的声音仿佛在为她演奏一首祝福的乐曲。小草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晨光的映照下,宛如一颗颗细碎的钻石,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苏妙龄看着眼前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激:“希望今天能顺顺利利,这是我改变生活的好机会。” 她推着车,沿着熟悉的小路向城门口走去。一路上,天空逐渐亮堂起来,阳光慢慢驱散了夜晚的寒意,路边的景色也变得清晰可见。田野里的庄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她点头致意;远处的山峦在晨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当她来到城门口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城门口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像一条蜿蜒的长龙,一首延伸到视线的尽头。队伍里都是等着进城的百姓和商贩,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焦急的神色,有的人不停地张望着,有的人在小声抱怨着,还有的人在和身边的人交谈着,嘈杂的声音在城门口回荡。

城门口的守卫们穿着厚重的铠甲,手持长枪,神情严肃地维持着秩序。阳光洒在他们的铠甲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城墙上的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给这原本就威严的场景增添了几分肃穆。苏妙龄心中一紧:“这么多人,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进城。” 她焦急地张望着,希望能找到一个快速进城的办法。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太阳逐渐升高,阳光变得越来越炽热。队伍缓缓向前移动,每挪动一步,苏妙龄都能感受到希望在一点点靠近。她的推车在人群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车上的炉灶和炊具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刺眼的光。她不停地看着太阳,心中越来越着急。“要是耽误了开业时间,可就麻烦了。” 她皱着眉头,心急如焚,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终于,轮到苏妙龄进城了。她推着车来到城门口的关卡前,一位士兵拦住了她,面无表情地说道:“进城要交入城税,五文钱。” 苏妙龄听到这个数字,顿时愣住了。她没想到进城税竟然这么高,自己身上带的钱大部分都用来购置设备和食材了,现在根本拿不出五文钱。

“军爷,能不能通融通融?我是个小本生意,带的钱都用来准备今天的货了,实在没有多余的钱交入城税。您看能不能少收一点?” 苏妙龄焦急地向士兵求情,眼神中充满了无奈和期待。她的声音微微颤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

士兵却不为所动,冷冷地说:“这是规定,谁也不能例外。没有钱就不能进城,你还是回去吧。” 他的声音如同冰冷的石块,砸在苏妙龄的心上。

苏妙龄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了谷底,她看着眼前的士兵,心中既愤怒又无奈。阳光照在士兵的脸上,勾勒出他冷漠的轮廓,让他看起来更加难以接近。“军爷,我真的很不容易,这是我第一次出来摆摊做生意,要是今天进不了城,我的货就都浪费了。您就行行好,帮帮我吧。”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哭腔,眼眶也微微泛红。

周围的百姓纷纷投来同情的目光,但也没有人敢站出来为她说话。此时,阳光愈发强烈,炙烤着大地,让人感到格外闷热。苏妙龄感到无比的无助,她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难道我这么久的努力就要白费了吗?” 她在心里不停地问自己,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模糊了她的视线。

就在这时,一位中年男子从队伍中走了出来。他穿着朴素,洗得有些发白的衣衫上打着几个补丁,但眼神中透着一股和善。他走到苏妙龄身边,轻声问道:“姑娘,怎么回事?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在这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温暖。

苏妙龄看着这位陌生的男子,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男子听后,微微皱了皱眉头,然后从怀里掏出五文钱,递给士兵:“军爷,这钱我帮她出了,您就让她进城吧。这姑娘看着不容易,大家能帮一点是一点。” 他说话时,眼神中充满了真诚和善意。

士兵接过钱,看了看男子,又看了看苏妙龄,然后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进城了。苏妙龄感激地看着男子,眼中满是泪水:“大哥,太感谢您了!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 她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感激之情,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下来。

男子微笑着说:“姑娘,别客气。谁还没个难处的时候,我只是做了一点力所能及的事。你这是去摆摊做生意吧?看你准备得这么用心,肯定能做出好吃的东西。加油,好好干!”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让苏妙龄心中的阴霾瞬间消散了许多。

苏妙龄连忙点头:“嗯,大哥,我一定会努力的。您留下姓名和住址吧,等我以后赚了钱,一定还给您。”

男子摆摆手:“不用了,我只是顺手帮个忙,不需要回报。你快进城去吧,别耽误了生意。” 说完,他便转身回到了队伍中。

苏妙龄望着男子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啊。” 她在心里默默想着,然后推着车走进了城。

进城后,苏妙龄按照之前的计划,来到了城门口附近的小院。此时,太阳己经完全升起,阳光洒在小院里,给这个原本有些破旧的小院增添了几分生机。小院的围墙有些斑驳,墙根处长满了杂草,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角落里,一只蜘蛛正在忙碌地织网,网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

苏妙龄顾不上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她急忙开始布置摊位。她把炉灶摆放好,将炊具一一摆放整齐,又把做好的小吃摆在显眼的位置。接着,她拿出自己制作的招牌和宣传海报,小心翼翼地挂在小院的门口。“妙龄药膳小吃坊” 几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只是这几个字写得略显稚嫩,笔画间透着她的努力和认真。

一切准备就绪后,苏妙龄站在小院门口,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不知道今天的生意会怎么样?希望能有个好的开始。” 她在心里默默祈祷着。阳光洒在她身上,暖烘烘的,却无法驱散她内心的紧张。

然而,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遇到了新的问题。小院的位置虽然离城门口较近,但并不在主干道上,路过的行人大多行色匆匆,很少有人注意到她的小吃摊。苏妙龄看着空荡荡的小院,心中有些失落。“难道是我的位置选得不好?还是宣传不够到位?” 她开始反思自己的计划,试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突然,她灵机一动:“我可以主动出去招揽顾客。” 于是,她拿起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些小吃的样品,走出小院,来到城门口附近的主干道上。

主干道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阳光洒在石板路上,反射出明亮的光,让人有些睁不开眼。街边的店铺鳞次栉比,招牌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嘈杂的市井交响曲。

“各位乡亲,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尝尝我的药膳小吃,美味又健康!” 苏妙龄大声吆喝着,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在这喧闹的环境中努力地传向西方。她的吆喝声吸引了一些行人的注意,有的人放慢了脚步,有的人投来了好奇的目光。

一位年轻的女子停下脚步,好奇地看着苏妙龄手中的小吃:“这是什么小吃啊?看起来挺特别的。” 女子穿着一身淡蓝色的衣衫,面容清秀,眼神中透着好奇与期待。

苏妙龄连忙介绍道:“这是我做的药膳红豆糍粑和药膳糕点,用的都是新鲜的食材,还加了一些有养生功效的草药,不仅好吃,还对身体有好处呢。姑娘,您尝尝。” 说着,她递上一块红豆糍粑。红豆糍粑在阳光的照耀下,泛着诱人的光泽,散发着香甜的气息。

女子接过红豆糍粑,尝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嗯,味道真不错!又甜又糯,还有一股淡淡的药香。这怎么卖啊?” 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美食的喜爱。

苏妙龄心中一喜,连忙说道:“红豆糍粑两文钱一个,药膳糕点三文钱一块。姑娘,您要是喜欢,可以多买几个。”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和期待,希望能促成这笔生意。

女子想了想,说:“那给我来两个红豆糍粑,一块药膳糕点吧。”

苏妙龄高兴地说:“好嘞!姑娘,您稍等。” 她迅速将女子要的小吃包好,递给女子。“姑娘,您慢走,要是觉得好吃,下次再来啊。” 她的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看着女子离去的背影,苏妙龄心中充满了成就感。“终于开张了!” 她开心地想着,然后继续在主干道上招揽顾客。

在苏妙龄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人被她的小吃吸引,纷纷来到小院品尝她的美食。小吃摊前的人越来越多,苏妙龄忙得不可开交,但她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姑娘,你这小吃真不错,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药膳小吃。” 一位大爷一边吃着糕点,一边赞不绝口。大爷穿着一件灰色的布衫,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但此刻他的笑容却如同孩子般纯真。

“是啊,而且价格也实惠。以后我肯定会常来的。” 一位大嫂也附和道。大嫂穿着朴素,身上围着一条蓝色的围裙,手中还提着一篮子刚买的菜,但此刻她却被苏妙龄的小吃吸引,暂时忘记了手中的琐事。

听到顾客们的称赞,苏妙龄心中比吃了蜜还甜。“谢谢大家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做出更好吃的小吃。” 她感激地说道。她的声音充满了热情和真诚,让顾客们感受到了她对这份事业的热爱。

然而,就在苏妙龄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的时候,一个不和谐的声音传来:“哼,就凭这些小吃,也敢在这儿卖?看着就不怎么样。” 苏妙龄抬头一看,只见一个穿着华丽的公子哥带着几个家丁走了过来。公子哥身着一袭锦袍,头戴玉冠,腰间系着一块玉佩,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他一脸傲慢,眼中充满了不屑,嘴角微微上扬,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

苏妙龄心中一紧,不知道这个公子哥想要干什么。她强忍着心中的不满,礼貌地说道:“公子,您要是感兴趣,可以尝尝我的小吃。如果觉得不好吃,您也可以给我提提意见。” 她的声音尽量保持平静,但内心却十分忐忑。

公子哥却冷笑一声:“就你这破玩意儿,还让本公子尝?别脏了我的嘴。我看你就是个乡下来的土包子,在这儿瞎折腾。” 他的话引起了周围一些人的哄笑。周围的人有的跟着哄笑,有的露出了尴尬的表情,还有的人投来了同情的目光。

苏妙龄的脸涨得通红,她看着公子哥,愤怒地说道:“公子,您可以不喜欢我的小吃,但请您尊重别人。我虽然是从乡下来的,但我靠自己的双手努力赚钱,并不觉得丢人。” 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愤怒和坚定,毫不畏惧地首视着公子哥的眼睛。

公子哥被苏妙龄的话噎住了,他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柔弱的女子会如此反驳他。他恼羞成怒,大声说道:“你竟敢顶嘴!今天我就让你知道,在这城里,不是什么人都能随便摆摊做生意的。” 说着,他一挥手,几个家丁便围了上来,准备动手砸苏妙龄的摊位。家丁们个个凶神恶煞,眼神中透着凶狠,他们挽起袖子,摆出一副要大打出手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