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黎明破晓,晨曦透过稀薄云层,给苏妙龄的饭馆笼上一层柔和的光。饭馆尚未开门营业,里头却早己热闹非凡。苏妙龄立于大堂中央,目光挨个扫过眼前的伙计和厨师,眼神中满是期待与笃定。
“大伙听好了,咱们和方公子达成合作,要在江南开分店了。这对咱们而言,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不小的挑战。” 苏妙龄的声音清脆响亮,在饭馆里回荡,“我挑中你们,是信得过你们的本事。接下来,咱们得一同钻研江南的饮食文化和烹饪技法,唯有如此,才能在江南站稳脚跟。”
伙计们和厨师们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憧憬。年轻厨师小李按捺不住,大声说道:“苏姑娘,您尽管放心,我们肯定好好学。早听说江南美食精致细腻,我早就盼着见识一番了。”
苏妙龄嘴角上扬,露出一抹微笑:“小李啊,江南美食可不单单是精致细腻。它讲究食材的鲜度,烹饪手法的精妙,还有菜品里蕴含的独特意境。咱们要学的东西还多着呢。”
说着,苏妙龄从书架上取下几本关于江南饮食文化的书籍,一一分发给众人:“这些书里,详细记载了江南各地的特色美食、食材特性以及烹饪方法。大家先仔细研读,有啥问题随时来问我。”
在苏妙龄的带领下,众人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饭馆后厨里,时不时传出热烈的讨论声。“苏姑娘,这江南的清蒸鲈鱼,听说得用活鱼现杀,还得在鱼身上划几刀,好让味道渗进去,是这样吗?” 一位厨师指着书上的内容,向苏妙龄请教。
苏妙龄走上前,认真看了看,说道:“没错,不仅如此,清蒸的时长也十分关键,多一分鱼肉就老了,少一分又不够熟。这火候的把握,全在这转瞬之间。” 一边说着,她一边拿起一条鱼,亲自示范起来。
同一时间,远在江南的方公子,正漫步在繁华的街道上。他身着一袭淡青色长袍,手持一把折扇,举止间尽显风度翩翩。他的目光在街边一家家店铺上扫过,心里暗自考量着店铺的选址。
“这地段虽说热闹,可租金太贵,成本着实太高。” 方公子微微皱眉,望着一家位于闹市的店铺,权衡着利弊,“而且,周边店铺大多是卖绸缎、珠宝的,和咱们饭馆的定位不太相符。”
方公子继续前行,来到一条古色古香的街道。街道两旁是白墙黑瓦的建筑,垂柳依依,河水潺潺流淌。这儿满是江南的韵味,行人往来不断,大多是当地居民和游客。
“嗯,这儿倒是个不错的地方。” 方公子眼中闪过一丝欣喜,“既有江南的独特风情,又有稳定的客源。” 他瞧见一家店铺正在招租,赶忙上前询问。
和店主一番交谈后,方公子心里有了数。他回到自己在江南的住处,即刻派人筹备店铺的装修事宜。“这店铺的装修,得凸显出江南的特色,还得让顾客觉着舒适自在。” 方公子对手下说道,“店内布局要合理,厨房得宽敞明亮,方便厨师们大展身手。”
筹备店铺的过程中,方公子也碰上了些小麻烦。装修工人进度缓慢,材料采购也出了问题。“这可不行,时间紧迫,必须加快进度。” 方公子眉头紧锁,心里有些着急。他亲自去和装修工人沟通,又重新寻觅可靠的材料供应商,总算是解决了这些难题。
而在京城这边,苏妙龄和伙计们、厨师们的学习也并非一帆风顺。江南的饮食文化和京城差异颇大,一些烹饪技巧和调味方法,大家一时难以掌握。“苏姑娘,这江南的甜口菜肴,我老是拿捏不准甜度。” 一位厨师满脸苦恼地说道。
苏妙龄耐心地安慰道:“别着急,这得花时间慢慢练习。咱们可以多尝试,摸索出最合适的甜度。江南人爱吃甜,但也不是越甜就越好,得甜得恰到好处,甜而不腻。”
在苏妙龄的鼓励下,大家不断尝试改进。渐渐地,他们掌握了一些江南美食的烹饪技巧,做出来的菜品也越来越有江南风味。
日子一天天过去,江南分店的筹备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苏妙龄和方公子通过书信保持密切联系,分享筹备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方公子,我们这边学习进展顺利,大家都很努力。不知你那边店铺筹备得怎么样了?” 苏妙龄在信中写道。
方公子很快回了信:“苏姑娘,店铺选址己经确定,装修也在顺利进行。只是筹备开业事宜时,还需要些宣传方面的点子。”
苏妙龄看完信,陷入沉思。她想起在京城时举办的美食活动,或许在江南也能办一场类似的活动,吸引顾客的目光。“方公子,我们可以在开业前办一场美食品鉴会,邀请当地的名流和美食爱好者参加,让他们提前尝尝我们的美食,为开业造造势。” 苏妙龄在回信里提出自己的建议。
方公子看到信后,眼前一亮:“苏姑娘的主意太妙了!这样既能宣传咱们的美食,又能提升店铺的知名度。” 他立刻着手准备美食品鉴会的相关事项。
亲爱的读者,你要是你对这些情节有想法,比如江南美食同行暗中使绊、二皇子的具体破坏手段,欢迎随时和我讲,咱们一起把故事写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