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州画家 作品

第134章 经营难题

分店开业的热闹氛围还未完全消散,苏妙龄却己被接踵而至的经营难题困扰。午后的阳光透过饭馆的雕花窗棂,洒在略显冷清的大堂里,与开业当日的热闹形成鲜明对比。几个伙计正百无聊赖地擦拭着桌椅,偶尔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

“这菜太辣了,我们本地人可不习惯吃这么辣的。” 一位顾客皱着眉头,将筷子搁在碗边,满脸无奈地说道。苏妙龄听到这话,心中一紧,连忙走上前,脸上挂着歉意的微笑:“实在对不住客官,是我们考虑不周。您看这样,我们给您重新做一道口味清淡些的菜,您看可好?” 顾客摆了摆手,说道:“罢了罢了,我看你们这菜品大多都偏辣,和我们本地口味实在不合,下次怕是不会再来了。” 说罢,便起身离开。

苏妙龄望着顾客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她意识到,要想在当地长久经营,必须做出一些调整。她缓缓转身,环顾着饭馆,墙壁上精美的装饰此刻也仿佛失去了光彩。“不能改变菜品的精髓,但可以在辣度、口味上做些微调,或许还能开发一些适合本地人口味的新菜。” 她在心中暗自思忖,随后陷入了沉思,在饭馆的房间里来回踱步。

房间不大,却堆满了各种烹饪书籍和食材样本。苏妙龄的脚步在一本本泛黄的古籍间穿梭,她的眼神中既有焦虑,又有坚定。“本地人的口味偏清淡,喜甜鲜,可我的招牌菜多以香辣为主,这可如何是好?” 她低声自语,眉头紧锁。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轻轻拂动着桌上的纸张。苏妙龄停下脚步,看着被风吹起的书页,上面记载着一道用当地新鲜河鱼制作的菜肴。她心中一动:“或许可以从本地食材入手,既能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又能融入我独特的烹饪手法。” 想到这里,她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的食材和饮食习惯,苏妙龄决定亲自去集市探寻。清晨,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她便起身前往集市。集市上早己人头攒动,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苏妙龄穿梭在摊位之间,仔细观察着每一种食材。她拿起一根鲜嫩的莲藕,洁白如玉,质地脆嫩。“老板,这莲藕怎么卖?” 她笑着问道。摊主热情地回应:“姑娘,这可是咱本地的好莲藕,又脆又甜,做汤、凉拌都好吃得很!” 苏妙龄心中记下,又继续向前走去。

在一个卖鱼的摊位前,她看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小鱼,鱼身泛着银色的光泽,眼睛明亮。“这是什么鱼?” 苏妙龄好奇地问。摊主自豪地介绍:“这是我们这儿特有的银鱼,肉质鲜美,入口即化,清蒸或者做羹都堪称一绝。” 苏妙龄眼睛一亮,她似乎己经看到了一道新菜品的诞生。

回到饭馆,苏妙龄迫不及待地将厨师们召集起来。厨房里热气腾腾,炉火熊熊燃烧,弥漫着各种香料的味道。“大家都知道,咱们分店目前遇到了些困难。” 苏妙龄神情严肃地说道,“但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今天我去集市转了转,发现了不少本地的特色食材,我们就从这些食材入手,研究改进菜品。”

厨师们纷纷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干劲。一位年长的厨师说道:“苏姑娘,我觉得咱们可以把这本地的莲藕和咱们擅长的煲汤技艺结合起来,说不定能做出一道独特的莲藕排骨汤。” 苏妙龄听后,连连点头:“这个主意不错,不过我们可以在汤里加入一些本地特有的香料,让味道更符合本地人的口味。”

于是,厨房里开始了一场紧张的研发。锅碗瓢盆碰撞声不断,各种食材在厨师们的手中不断变换着形态。苏妙龄也亲自参与其中,她熟练地切着食材,眼神专注而坚定。“大家注意火候,这银鱼很鲜嫩,不能煮太久。” 她一边操作,一边提醒着厨师们。

经过多次尝试,一道新的银鱼羹终于出锅了。羹汤呈乳白色,细腻丝滑,漂浮着鲜嫩的银鱼和翠绿的葱花,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苏妙龄小心翼翼地盛出一碗,递给一位伙计:“拿去给外面的顾客尝尝,听听他们的意见。”

伙计端着银鱼羹走出厨房,不一会儿,便满脸笑容地跑了回来:“苏姑娘,顾客们都说这银鱼羹味道鲜美,清淡可口,还问什么时候能正式上桌呢!” 苏妙龄听后,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她激动地说:“太好了,这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大家再加把劲,争取研发出更多适合本地人口味的菜品。”

然而,苏妙龄并不知道,在她努力解决经营难题的同时,江墨白和刘福也在暗中谋划着新的阴谋。江墨白坐在漕帮昏暗的大厅里,脸色阴沉:“苏妙龄,你以为调整几个菜品就能在这立足了?我绝不会让你轻易得逞。” 他转头看向身边的手下:“去,给我找些人,在她饭馆附近散布谣言,就说她的菜不卫生,吃了会拉肚子。” 手下领命而去。

刘福也没闲着,他在自己的饭馆里来回踱步,心中满是嫉妒:“苏妙龄,你抢了我的生意,我定要让你付出代价。” 他想到了一个恶毒的主意,准备买通苏妙龄饭馆的伙计,在食材里动手脚,让顾客吃坏肚子,败坏她的名声。

苏妙龄还在为新菜品的研发忙碌着,她与靖王见面的时间也越来越少。靖王看着苏妙龄日渐憔悴的面容,心中满是心疼:“妙龄,你别太辛苦了,有什么困难都可以跟我说。” 苏妙龄微笑着摇头:“靖王殿下,我没事。这是我自己的事业,我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靖王无奈地点点头:“那你自己多注意身体,若有需要,随时告诉我。”

随着新菜品的陆续推出,苏妙龄的饭馆渐渐有了起色,顾客越来越多。然而,就在她以为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些顾客开始反映吃了她饭馆的菜后身体不适。苏妙龄心中一惊,她知道,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搞鬼。她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