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的日光,暖融融地洒在靖王府的庭院中,将满院的繁花映照得愈发娇艳。庭院里,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假山旁流水潺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本该是一派闲适美好的景象。然而,在这看似祥和的氛围下,却悄然涌动着一股暗流。
苏妙龄与靖王正漫步在庭院小径,两人有说有笑,苏妙龄眉飞色舞地讲述着美食文化节上的趣事,靖王则专注地倾听,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眼神中满是宠溺。他们的身影在花丛间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甜蜜的画面。
而这一幕,却被不远处回廊上的靖王侧妃柳氏尽收眼底。柳氏出身名门,自小养尊处优,她身姿婀娜,身着一袭华丽的织锦长裙,裙摆绣着精致的牡丹图案,头戴镶嵌着宝石的凤钗,整个人看起来雍容华贵。可此刻,她那双原本妩媚的眼睛里,却燃烧着熊熊的嫉妒之火,死死地盯着靖王和苏妙龄。
“一个出身平凡的女子,也敢和我争!” 柳氏咬着牙,低声自语,声音中充满了怨恨。在她心中,自己才是最适合靖王正妃之位的人,凭借着家族的显赫地位和自身的才貌,她一首认为靖王理应将所有的宠爱都倾注在她身上。可苏妙龄的出现,如同一颗石子,打破了她心中的平静,让她的嫉妒心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
柳氏的目光中闪过一丝决绝,她决定不能坐视不管,一定要给苏妙龄一个教训。她深知,仅凭自己的力量,想要彻底扳倒苏妙龄并非易事,于是,她将目光投向了礼部侍郎周大人。周大人本就对苏妙龄心怀不满,觉得她一介平民,却在城中声名鹊起,还与靖王关系密切,这让自视甚高的周大人颇为不悦。
柳氏精心准备了一份厚礼,悄悄派人送到周府,随后自己也乔装打扮,趁着夜色来到周府。在周府的书房中,柳氏见到了周大人。
“周大人,久仰您的大名。今日冒昧前来,还望您不要见怪。” 柳氏微微欠身,脸上挂着得体的笑容,语气却暗藏玄机。
周大人坐在书桌前,看着眼前这位打扮精致的女子,心中暗自揣测她的来意。“柳侧妃客气了,不知您深夜到访,所为何事?” 周大人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警惕。
柳氏轻轻叹了口气,佯装无奈地说道:“周大人有所不知,如今城中有个叫苏妙龄的女子,自恃有靖王撑腰,在城中横行霸道,傲慢无礼。她的行为实在有损靖王府的声誉,也让我这个侧妃颜面无光。我深知周大人一向刚正不阿,所以特来寻求您的帮助,希望能一起惩治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子。” 柳氏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周大人的表情,心中暗自盘算着如何说服他。
周大人听了柳氏的话,脸色微微一变,他本就对苏妙龄心存芥蒂,如今听柳氏这么一说,心中的不满愈发强烈。“竟有此事?这苏妙龄也太放肆了!” 周大人一拍桌子,气愤地说道。
柳氏见状,心中暗自得意,她趁热打铁地说:“周大人,我知道您在城中人脉广泛,只需您稍稍动点心思,就能让那苏妙龄吃点苦头。只要能让她收敛些,我定不会亏待您。” 说着,柳氏从袖中拿出一张银票,放在桌上,推到周大人面前。
周大人看着桌上的银票,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贪婪和对苏妙龄的不满占据了上风。他伸手拿起银票,微微点头:“柳侧妃放心,此事我会办妥。”
两人又低声商议了一番,柳氏这才满意地离开周府。回到靖王府后,柳氏立刻招来一个家丁。家丁低着头,恭恭敬敬地站在她面前。
柳氏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塞到家丁手中,恶狠狠地说:“去,在城中散布消息,就说苏妙龄自恃有靖王撑腰,在城中横行霸道,傲慢无礼。记住,一定要让所有人都知道。” 家丁抬起头,看了看柳氏阴沉的脸色,吓得连忙点头哈腰地接过银子,匆匆离去。
很快,城中大街小巷都流传着关于苏妙龄的负面传闻。百姓们茶余饭后,都在议论着苏妙龄的 “恶行”。一时间,苏妙龄的名声一落千丈。
苏妙龄对此却浑然不知。这日,她像往常一样,准备去饭馆看看。当她走在街头时,却发现周围人的目光有些异样。路过的百姓们,对她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
“看,那就是苏妙龄,听说她仗着靖王的权势,欺负了不少人呢。” 一个妇人拉着身旁的孩子,低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厌恶。
“是啊,没想到她是这样的人,之前还以为她是个好人呢。” 旁边的人附和道。
苏妙龄听到这些话,心中十分委屈。她停下脚步,看着周围的人,眼眶泛红,心中满是不解:“我从未做过这些事,为何要这样污蔑我?” 她的声音有些颤抖,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
苏妙龄继续往前走,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荆棘上。她看着曾经对她笑脸相迎的百姓如今投来厌恶的目光,心里像被一块大石头堵住,难受极了。曾经,她为了帮助百姓,在疫病期间西处奔波,研制养生粥;在美食文化节上,她也一心想要推广美食文化,给大家带来欢乐。可如今,这些恶意的谣言却将她的努力都毁了。
苏妙龄强忍着泪水,加快了脚步,她只想快点回到饭馆,躲起来,远离这些无端的指责。然而,她并不知道,这只是柳氏和周大人阴谋的开始,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等着她。
此时,在靖王府中,柳氏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天色,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苏妙龄,这只是给你的一个小教训,接下来,有你好受的。” 她的眼神中闪烁着狠毒的光芒,仿佛在期待着一场好戏的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