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铅灰色的云层沉甸甸地压在城镇上空,仿佛一块巨大的阴霾,疫病的阴影愈发浓重,却无法阻挡苏妙龄心中那团炽热的火焰。她毅然决然地决定免费向百姓发放自己精心研发的养生粥,希望能在这艰难时刻,为饱受疫病折磨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与希望。
苏妙龄和伙计们在饭馆门口支起了几口大锅,熊熊的火焰舔舐着锅底,锅里的养生粥翻滚着,散发出浓郁而温暖的香气,混合着生姜、大蒜与陈皮的独特气息,袅袅升腾,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尽管疫病的阴霾笼罩着整个城市,恐惧如同无形的枷锁束缚着人们的脚步,但饭馆门口却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百姓们眼神中虽带着疲惫与忧虑,可望着那热气腾腾的粥,心中却不由自主地涌起一股暖流,满是感激。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身形佝偻,在家人的搀扶下缓缓走来。他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在疫病的侵袭下更显憔悴,然而,当他看向苏妙龄时,浑浊的双眼却闪烁着光芒:“苏姑娘,谢谢你啊,在这个时候还想着我们。” 老人的声音沙哑,却饱含深情,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重量,诉说着内心的感激。
周围的百姓纷纷附和,声音此起彼伏:“是啊,苏姑娘真是好人。”“多亏了苏姑娘,不然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些质朴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苏妙龄的心。
苏妙龄看着眼前这些饱受苦难的百姓,心中既欣慰又难过。欣慰的是,自己的努力能给大家带来些许帮助;难过的是,疫病如此肆虐,百姓们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微微泛红的眼眶中满是坚定,轻声说道:“大家都不容易,希望这粥能让大家好受些。” 说着,她熟练地拿起勺子,为老人盛了一碗粥,轻轻递到他手中,目光中满是关切:“大爷,您慢点儿喝。”
与此同时,刘师爷身着一袭长衫,神色匆匆地穿梭在城镇的大街小巷。他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专注与执着。利用自己多年积累的人脉,他西处打听疫病的源头和传播途径,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每到一处,他都详细询问,认真记录,希望能找到彻底解决疫病的方法。“这疫病来势汹汹,若不尽快找到根源,百姓们将受苦更深。” 刘师爷在心中暗自思忖,脚步愈发急促。
李捕头则带着手下,身着整齐的捕快服,精神抖擞地维持着秩序。他们目光敏锐,时刻留意着周围的情况,确保发放粥的过程顺利进行。李捕头站在队伍旁,身姿挺拔,声音洪亮:“大家排好队,不要拥挤,都能领到粥的。” 在他的指挥下,队伍井然有序,百姓们安静地等待着,偶尔的几句交流也充满了对李捕头和苏妙龄的称赞。
靖王在宫中,被繁忙的事务缠身。他穿梭于各个宫殿之间,与大臣们商讨对策,调配物资、组织大夫,一刻也不得闲。尽管如此,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苏妙龄。每隔一段时间,他便会抽空派人来关心苏妙龄的情况。“去看看苏姑娘那边怎么样了,有什么需要及时回报。” 靖王对侍卫叮嘱道,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担忧。
叶书生也主动来到饭馆帮忙,他卷起衣袖,系着围裙,模样有些生疏却格外认真。他负责给排队的百姓分发粥,每递出一碗,都会微笑着说一声:“小心烫。” 在这个过程中,他看到苏妙龄疲惫但坚定的身影,心中对她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只见苏妙龄不停地忙碌着,一会儿查看粥的火候,一会儿安慰排队的百姓,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发丝也有些凌乱,却依旧散发着别样的光芒。
“妙龄姑娘,你休息一会儿吧,这里有我呢。” 叶书生实在看不下去,心疼地说道。他走上前,轻轻拦住苏妙龄,眼神中满是关切。
苏妙龄摇摇头,露出一个疲惫却温暖的笑容:“我不累,大家都在努力,我怎么能休息。” 她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向疫病宣告着自己绝不退缩的决心。
就在这时,赵公子也赶到了。他骑着快马,风尘仆仆,脸上带着焦急与关切。看到苏妙龄后,他立刻翻身下马,快步走了过来:“苏姑娘,我听说你在发放粥,我来帮忙了。” 说着,他便加入到伙计们的队伍中,帮忙搬运食材,忙得不亦乐乎。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神秘人躲在远处的角落里,阴沉着脸,看着饭馆门口的场景。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嫉妒与怨恨:“苏妙龄,你以为这样就能赢得民心?我不会让你得逞的。” 神秘人低声咒骂着,心中又在谋划着新的阴谋。他的双手紧握,关节泛白,仿佛要将眼前的一切都捏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