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州画家 作品

第321章 拜访老工匠

江南的秋日,阳光温暖而柔和,宛如一层薄纱,轻轻披在大地上。本文搜:看书屋 免费阅读苏妙龄手提一个精致的竹篮,里面装着从加工厂挑选出的各类产品,既有那色泽不佳、带着霉斑的蔬菜干,也有味道寡淡、令人失望的腌制酱料。她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朝着城外老工匠的住处前行。

这条小路两旁,满是金黄的银杏,微风拂过,银杏叶如蝴蝶般翩翩起舞,簌簌落下,铺就了一条金色的地毯。苏妙龄却无心欣赏这秋日美景,她的脚步匆匆,心中满是对解决加工厂难题的急切渴望。每一步,都带着她对美食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未知答案的期待。

终于,一座宁静的小院出现在眼前。小院被一圈低矮的木栅栏环绕,栅栏上爬满了不知名的藤蔓,开着星星点点的小花,散发出淡淡的芬芳。院内种满了各种花草,有娇艳欲滴的玫瑰,有清新淡雅的雏菊,还有一些苏妙龄叫不上名字的绿植,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苏妙龄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紧张的心情,轻轻叩响了门环。“咚咚咚”,清脆的敲门声在这宁静的小院外回荡。片刻后,门 “吱呀” 一声缓缓打开,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出现在门口。老人身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粗布麻衣,满头银发整齐地束在脑后,脸上虽布满岁月的痕迹,但那双眼睛却炯炯有神,透着一股睿智与沉稳。

“老人家,您好。我是苏妙龄,听闻您对食材加工很有研究,我在这方面遇到了难题,想请您帮忙看看。” 苏妙龄微微欠身,礼貌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与忐忑。她深知,眼前这位老人或许是解决加工厂困境的关键,自己的美食事业能否重回正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次拜访。

老工匠上下打量了一番苏妙龄,目光落在她手中的竹篮上,微微点头:“进来吧。” 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却让人莫名地感到安心。

苏妙龄走进小院,一股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让人心旷神怡。她环顾西周,只见小院的一角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工具和几个大缸,似乎与食材加工有些关联。“老人家,这是我加工厂的一些产品,最近加工出来的质量不太稳定,可把我急坏了。” 苏妙龄一边说着,一边将竹篮放在院子中间的石桌上,小心翼翼地取出里面的产品。

老工匠走到石桌前,拿起一片蔬菜干,仔细端详起来。他用手指轻轻捏了捏,又放在鼻子下闻了闻,眉头微微皱起。接着,他又打开一罐腌制酱料,用勺子舀起一点,放入口中细细品尝。苏妙龄站在一旁,紧张地看着老工匠的一举一动,大气都不敢出,心中默默祈祷着老人能找出问题所在。

“你把加工厂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跟我说说,包括加工的具体流程。” 老工匠放下手中的勺子,目光望向苏妙龄,神情专注。

苏妙龄连忙将加工厂的设备、工人们的操作步骤,以及近期出现问题的种种细节,详细地告诉了老工匠。老工匠一边听,一边微微点头,偶尔提出几个问题,眼神中透露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嗯,我大概知道问题出在哪儿了。你们在晾晒蔬菜干的时候,没有注意到湿度的控制,腌制酱料时,香料的比例也不太对。” 老工匠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苏妙龄心中一喜,就像在黑暗中摸索许久的人,突然看到了一丝曙光。“老人家,您说得太对了!我们一首找不到问题的关键,原来是这些细节出了差错。那请问该怎么解决呢?” 苏妙龄迫不及待地请教,眼中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老工匠微微一笑,眼中透着和蔼:“晾晒蔬菜干,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晾晒的时间和方式。天气潮湿时,可在屋内生个小火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干燥度。至于腌制酱料,香料的比例很重要,不同的酱料有不同的配方,你得严格按照比例来。” 说着,老工匠走进屋内,拿出一本泛黄的册子,翻到其中一页,指给苏妙龄看。“你看,这是我多年总结的一些酱料配方,你可以参考一下。”

苏妙龄接过册子,小心翼翼地翻阅着,眼中满是惊喜与感激。“太感谢您了,老人家。您的指点对我们太重要了。” 苏妙龄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哽咽,这些宝贵的经验,对她来说犹如雪中送炭。

老工匠看着苏妙龄,语重心长地说:“美食加工,讲究的就是用心和细节。每一道工序,每一种调料,都关乎着最终的味道。你既然热爱这份事业,就要用心去钻研。”

苏妙龄重重地点点头:“老人家,您放心,我一定会用心做好的。”

在小院里,老工匠又耐心地教了苏妙龄一些独特的加工技巧,比如如何让蔬菜干更快脱水又保持色泽,怎样搅拌酱料能让味道更均匀。苏妙龄认真地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还拿出纸笔,将老工匠的话一一记录下来。

不知不觉,太阳渐渐西斜,天边泛起了一抹绚丽的晚霞。苏妙龄知道,自己该告辞了。她再次向老工匠道谢,带着满满的收获,踏上了回城的路。一路上,她的心情格外轻松,手中紧紧握着那本记录着宝贵经验的册子,仿佛握着整个美食事业的未来。她知道,有了老工匠的帮助,加工厂的难题一定能够解决,美食文化也将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