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二战风云-【德国-罗盘行动】
草原
八思巴缓缓地睁开双眼,轻声问道:“天幕此刻播放到何处了?”
声音虽轻,但在这静谧的氛围中却显得格外清晰。本文免费搜索:新天禧小说
站在一旁的人听到问话后,急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道:“回国师,天幕目前仍在讲述德国的事。”
此人的语气中透露出一丝紧张和敬畏。
一旁的心腹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道:“国师,这天幕持续播放德国之事,也是在向我们传递希望啊!”
然而,八思巴的面容依旧毫无波澜,只见他微微颔首,淡定地回应道:“我们心里都清楚,今日必然会有结果,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说到这里,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又重复了一句“不是吗?”
随着这句话音落下,整个场面瞬间陷入了一片死一般的沉寂之中。
【1940年,这注定是一个问题频出的年份】
【很快,xtl又遇到了一个烦恼的事情——没错,意呆利在北非战场又打了败仗】
【而与废柴老伙计墨索里尼不离不弃的xtl自然要去处理】
【当然,以上几句话多少带点玩笑的成分】
【其实在xtl的眼里,只要稳住局势就可以了】
【毕竟,一旦北非失守,英格兰必定会乘虚而入,从地中海地区包抄欧罗巴大陆的侧翼】
【那时,整个欧罗巴大陆的战略格局都可能因此发生剧变】
【而且,更糟糕的情况是,如果意呆利选择投降,那可真是雪上加霜】
【毕竟这种事可不是没有先例可循】
秦朝
扶苏皱着眉头说道:“父皇,这意呆利可真是令人失望至极!每次关键时刻总是掉链子,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秦始皇双手背于身后,缓缓踱步,沉声道:“世间总有一些国家,若不带它们一同前行,它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投向敌人的怀抱。而那意呆利所处之地对德国而言至关重要,不容有失。”
说完,秦始皇微微叹息一声。
扶苏苦笑着摇了摇头,表示无奈。
这时,秦始皇话锋一转,说道:“不过,朕倒是认为xtl不该派遣隆美尔前往。”
扶苏满脸疑惑,连忙问道:“父皇何出此言?儿臣实在不解。”
秦始皇停下脚步,目光深邃地看向远方,解释道:“此将领进攻欲望甚强,一旦让他前去,十有八九会主动发起攻击。”
扶苏面露惊讶之色,脱口而出:“不会吧,父皇?”
秦始皇点了点头,继续分析道:“且看之前的法兰西战役,当时尚有众多上司节制约束,隆美尔尚且能够狂飙猛进。如今若是让他远离,山高皇帝远,你觉得他会不会选择出击?”
扶苏听后,沉思片刻,道:“这……父皇所言确实不无道理。”
【于是,xtl命令隆美尔前往北非,稳定局势】
【隆美尔欣然答应,因为他深知这对自己而言,是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
【隆美尔来到了北非,在他的眼里,怎么来的不重要,关键是怎么走】
【此时此刻,北非的战况可谓是糟糕到了极点】
【早在1940年9月,意呆利就按捺不住,对驻守在北非的英格兰军发动了进攻,却屡攻不下】
【1940年12月,英格兰制定了代号“罗盘”的反击行动】
【在此之后,不出意外的一幕发生了——拥有近20万之众的意呆利军队被人数仅三万有余的英格兰军打得大败】
【意呆利军队被击退了1300公里】
【如此惊人的战况甚至催生出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俘虏太多,已经无法清点,大约有5英亩的军官和200英亩的士兵。”】
【没错,英格兰俘虏了意呆利13万人,自身伤亡不到1000人】
唐朝
李世民皱起眉头,目光凝重地说道:“这可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啊!你们都来说说看,到底是什么样的地形能够让意呆利军如此轻易地被击退1300公里呢?总不会是意呆利弱成这样吧?”
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似乎在思考着其中的缘由。
站在一旁的房玄龄微微躬身,拱手回答道:“陛下,依微臣之见,恐怕唯有广袤无垠的沙漠地带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在那样的地方作战,后勤补给困难重重,一旦防线被突破,很容易导致全线崩溃。”
李世民听后点了点头,表示赞同,接着又感慨地说道:“是啊,照此看来,这意呆利简直是自讨苦吃,结果落得如此下场。这不禁让朕想起一句话来——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说完,他无奈地摇了摇头。
房玄龄连忙附和道:“陛下,只能说总有人看不清楚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笑着摇了摇头,不说话了。
【若不是受到希腊局势问题的牵扯以及自身兵力过于分散等因素的影响,意呆利可能早被赶出北非】
,!
【就算这样,英格兰也推进到了阿盖拉休整,看着意呆利的残兵败将在黎波里瑟瑟发抖】
【事已至此,对于意呆利而言,失败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面对这样的局面,隆美尔首先还是要了解情况,因为他过来了没有用,关键是要有兵】
【xtl只给了他两个师,而且还要到5月才能到齐】
【对此,英格兰虽然得到了德国支援的消息,但因此却认为德意联军短时间内不会发起进攻】
明朝
朱棣微微眯起双眼,缓缓说道:“嗯,不错,已经有那么点儿意思了,正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啊!”
一旁的太子闻言,连忙拱手问道:“父皇,您的意思莫非是……隆美尔将会发起进攻不成?”
朱棣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地回答道:“那是自然,天幕不是已然言明,此人极度渴望得到一个证明自身能力的契机嘛。”
太子皱着眉头,面露忧色地问道:“可若是兵力不足,这仗该怎么打?”
朱棣哈哈一笑,胸有成竹地回应道:“难道你忘却张文远了么?”
太子先是一怔,旋即恍然大悟般地点头应道:“哦,父皇所言极是,只是如此行事,是否有些不妥之处呢?”
朱棣摆了摆手,朗声道:“怎会不妥?朕反倒有种强烈的预感,他会大放异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喜欢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