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数钱
姜寂进来时,姜暖下巴支在桌上,胳膊耷拉着,酸痛得没力气举起来。
听到姜寂的话,立马怨气满满看过去。
“哪里没客人了?我们都卖光了好不好?”
不然她累成这样算什么?
姜寂闻言挑了挑眉,跟在他身后的几个工人也“哟”了一声,接连感叹:“嫂子生意还挺好啊。”
“姜哥还怕你们卖不好,请我们过来捧场,看来是白来一趟咯。”
“怎么能算白来呢?至少姜哥的心意到了是吧?这绵绵的爱妻情……”
姜寂冷冷看了眼说话调侃的人,后者毫不收敛,反倒问宋泠:“姜哥还害羞了,嫂子,你说是不是这样?”
好几道八卦的视线灼灼落到宋泠身上,看得她不自在,就连店里的员工也在所难免。
暧昧的眼神在她和姜寂之间流转不歇。
宋泠无奈。
“你们吃不吃东西?这边剩下的给你们分一分?还有剩了点饮料,也尝尝吧。”
“好啊好啊,上次尝过后,一直惦记着嫂子的手艺呢。多给我称点,我带些回去给媳妇尝。”
边说着,那人就做出了掏钱的动作。
其他人也跟着说:“我也买点,有什么推荐的吗?”
“买什么买,都是自己人,拿回去吃吧。就剩了些,卖不了,想吃什么自己拿。”
宋泠把食物夹给了他们,又拿了一次性餐盘,打包用的包装盒也拿出来了。
霞姐见状帮忙包装,怕他们折不好盒子。
工人们挺高兴的,但依旧觉得白占便宜不好意思,说什么都要给点。
宋泠脸一沉:“你们要再这么客气,我就轰人了哈。”
“这次开业高兴,请你们吃了,下回再来,我肯定收钱,不跟你们客气。”
因为宋泠坚持,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倒是姜寂有些不好意思了,本来是想帮宋泠招揽点业绩,反倒让她破费了。
心想下次还是别带人过来了,真有需要,就让他们自己来买,也省得给宋泠添麻烦。
正想着,一块点心递到他面前,宋泠看着他:“你也尝尝?”
“嗯。”
姜寂在店里坐下来慢慢品尝,没忘关心一下她接下来的打算。
“东西卖完了,下午打算怎么办?”
“收拾东西,回家睡一觉。晚上再准备明天要卖的。”
“行,等会儿一起吃个午饭,完了送你们回去。”
“晚上下班再帮你弄。”
“嗯,也行。”
宋泠点点头,姜寂年轻力壮,倒不担心累着他。
今天准备的这些食物里,就有不少他的功劳。
“嫂子生意这么好,一天得赚不少吧?”
旁边有人打量着周围环境,打听起了宋泠的生意流水。
宋泠几乎立马摇了摇头:“没有的事,赚个辛苦费。光应付租金就够呛,还有这几个员工等我养活呢,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本。”
“今天开店搞活动,来的人多,接下来还不知道怎么样,先做做看嘛。”
“哦,这样啊。”
听到宋泠这么说,其他人就没再问。而店里知道生意流水的几个人,都老老实实的,什么话也没说。
入职之前,宋泠就跟她们说了,像店里的配方用料这些绝对不能对外泄露,都签了保密合同。
至于店里的营业额,也属于私密内容,不能外传。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小心些总是好的。
宋泠让人收拾完卫生,就带上店员一起跟姜寂他们去附近找了家饭店吃饭。
一群人吃饱喝足,便各自散了。
临走前,宋泠不忘叮嘱员工。
“下午三点到店集合,预备明天要用的面团,你们也再练练做蛋糕的手艺。”
在她们都应下后,宋泠才跟姜寂回去。
一路上,宋泠手紧紧搭着她的小挎包,想到里面装的东西,嘴角时不时咧开来。
偶尔的,还能听到她嘴里哼出小调。
见她这副反应,姜寂心里有了猜测:“赚钱了?赚了多少?”
宋泠立马警惕地看了眼周围:“什么赚钱了,谁赚钱了?”
见她一副守财奴模样,姜寂觉得挺逗,也没再追问。
三人到家以后,发现姜母他们也从医院回来了,正在客厅里看电视呢。
听到开门的动静,姜母立马回头:“回来了,是不是回来吃饭?王姨都做好了,我去给你热一热。”
“不用,我们在外面吃过了。”姜暖年轻,分享欲强,藏不住什么话,立马就跟姜母说了,“妈,嫂子店里今天生意特别好,一上午就卖完了。所以我们提早回来了。”
“哟,这么好。那是不是得补货,再做点蛋糕啊?”
“不补,下午休息。傍晚再去准备明天要卖的,补了怕卖不完,放到明天容易坏。”
姜母点点头,“也好,别累着,快过来休息。吃不吃水果,给你们洗点。”
嘴上虽然在问,但姜母已经站起身去忙,根本闲不住一点。
姜暖去拉宋泠的手:“嫂子,你不是把钱都带回来了吗?快数数,我们今天赚了多少。”
她从刚才就盼着数钱了。
本来他们在要关店时就要清点盘算的,但后面姜寂带了人过来,这才没能数成。
宋泠一股脑地把小钱箱装进了包里。
现在终于到家,姜暖有些迫不及待。
宋泠嘴角带起一丝无奈的笑,眼里透着宠溺:“知道了,我们现在就数,给你发工资。”
姜暖小脸一红,有些局促,结结巴巴道:“我,我不要工资。”
“傻话,付出劳动就得有报酬。先清点,清点完给你算日薪。”
宋泠本来就没打算白占她便宜,今天姜暖在店里忙前忙后帮忙,她都看在眼里,劳动所得自然是要给的。
姜母一开始也觉得没必要给,但见女儿羞涩又期待,加上宋泠也真不介意,索性就由着她们去了。
小钱箱打开的一瞬间,姜父姜母眼皮子都是一跳。
满满当当一张张钱票,看着还挺唬人。
“哟,还挺多,这是赚了多少啊?”
宋泠收的大部分钱,大致上有个印象:“不多,应该差不多一个月工资,等会儿抛去成本算算利润。”
于是,除姜父外,一大家子都加入了数钱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