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鸟飞 作品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五个穿越者被一个土著给团灭了

“我现在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赵俣每一天!”

张纯此言一出,李琳、叶诗韵、麻晓娇很难得地跟张纯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首发免费看书搜:狐恋文学

想她们五个,不说穿越者的身份,只说上一世,哪个不是粉丝几百万的大网红。

像袁倾城,更是粉丝超千万的超级大网红。

再者,李琳还是第一陆军学校的客座教授,常去给军官上课的那种;叶诗韵更是某中国排名第一的大学的经济学博士。

就她们这身份,她们这相貌,她们这身材,在上一世,哪个没有优先择偶权?

她们还拿到了别人可望而不可及的穿越权,并且顺顺利利地就穿越到了北宋。

结果呢?

四女你看看我,我再看看你,她们竟然被同一个土著把肚子给搞大了。

关键,她们还是自愿的。有些人为此,甚至不择手段,没有下限,付出了所有,这才勉勉强强怀上了这个土著的孩子。

真没脸去想,她们都干过什么事。

更没脸去想,她们是穿越者这件事。

现在,甚至就连她们中唯一的幸存者,也已经快支撑不下去了。

眼看着,她们五个穿越者就要被一个土著给团灭了。

最可气的是,这个土著,不仅把她们全都给玩了,让她们全都怀孕了,同时还拥有一大堆其她女人,每天逍遥快活!!!

这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个土著才是穿越者,她们拿的是女配的剧本。

这也就难怪张纯会羡慕赵俣了。

事实上,李琳等女也羡慕和嫉妒赵俣,恨不得跟赵俣交换一下人生。

李琳压下心中的羡慕和嫉妒,说道:“都别看了,倾城好不容易才走出这一步,万一被咱们给吓到又缩回去了,那咱们前功尽弃不说,倾城没准真会离开咱们这个圈子。”

张纯三女听言,收回目光,继续聊自己的,假装没看见赵俣把手伸进了袁倾城的怀中……

不一会的功夫,袁倾城就被赵俣撩得面红耳赤,呼吸变得急促起来。

赵俣在袁倾城耳边说:“爱妃可愿侍寝?”

袁倾城有些犹豫!

倒也不是说,袁倾城不愿意侍寝。

——袁倾城很清楚,她这辈子都不可能离开后宫,而后宫中又只有赵俣这一个男人,关键,她不讨厌赵俣,不,应该说她很喜欢赵俣,赵俣也挺喜欢她的,这样一来,她和赵俣早晚会走出这一步。

就是,袁倾城怕自己侍过寝,她和赵俣的“恋爱阶段”就这么草草地结束了。

上一世,为了当好网红,保住自己极具东方韵味和田园气息的复合型人设,袁倾城一直住在古朴乡村小院,周围山水环绕、田园似锦,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远离城市喧嚣,沉浸在自然怀抱中,享受简单宁静的生活,为现代都市人构建了一个理想的田园生活样本,满足人们对诗意栖居的向往。

这样的袁倾城,是不可能谈恋爱的,也没有机会谈恋爱。

说句不好听的,但凡袁倾城跟谁传出点绯闻,她多年苦心经营的特殊人设,立马就会化为乌有。

这无疑是袁倾城的一个巨大的遗憾。

如今有机会弥补这个遗憾了,袁倾城肯定希望这个时间能长久一些,因为她听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才是最幸福的。

赵俣看破了袁倾城的小心思,他在袁倾城的脸颊上又亲了一口,说道:“既然爱妃想再等等,那就再等些时日好了。”

赵俣真不着急。

——自从去年礼部海选的那三百个美人陆续进宫,以及向太后死以后赵俣按照自己当初的承诺将慈德宫中的女人全都收了,赵俣已经有近千个女人了,而且其中大多数都还是完璧的处女,赵俣是真不缺解决生理需求的女人,还能差一个袁倾城?

再者说,赵俣这一年多的时间,天天吃肉,偶尔来点小清新,似乎也不错。

见赵俣这么宠爱她、迁就她,袁倾城心中更甜,她由衷地说:“谢官家。”

赵俣和袁倾城又耳语厮磨了一会,赵俣才进屋,而袁倾城则叫来宫女走菜……

趁着这个当口,赵俣问张纯:“爱妃以为,何人可担任太后山陵使?”

张纯知道,赵俣这是在考她,而不是让她出主意。

‘这还真是一道不错的考题。’

这山陵使的选择可不是一件小事。

要知道,赵宋王朝一般都以前朝宰相担任山陵使。

例如宋太宗丧礼,名义上由太宗第四子担任山陵使,实际上却是由宰相吕端导引灵驾。

所谓山陵使,其实就是丧葬事务总管:负责大行帝后的丧礼相关事宜,包括灵驾发引,即运送帝后的棺材,以及整个葬礼过程中的一系列仪式,如启菆、启奠、祖奠、遣奠等,另外也负责掌管帝后陵寝制度的议定以及监造帝后陵寝。

赵宋王朝遵循“七月而葬”的礼制,山陵使需在此期限内完成帝后的葬礼,并遵循相关服丧规定,在不同阶段举行相应仪式。

山陵使在完成帝后葬礼后,按惯例不能再入朝,需辞去宰相之位,这成为新皇帝除旧布新以及臣僚权力斗争的手段。

最显著的例子就是:

当初,高滔滔死以后,赵煦让高滔滔时期的宰相吕大防担任山陵使,离开朝堂,等到高滔滔下葬,赵煦、章惇君臣已经剪除了吕大防手下的旧党。

还有,历史上,赵佶借任命章惇为赵煦的山陵使的机会除去章惇,让韩忠彦和曾布担任左右宰相;赵佶又让曾布担任向太后的山陵使,并借此机会除去曾布,让蔡京担任宰相。

当初赵俣登基时,向太后以及一众旧党就盼望着章惇担任赵煦的山陵使,想以此来除去章惇。

可当时,赵俣力保章惇、曾布、蔡卞、许将四位宰执,这才没让他们随着赵煦的离去成为政治斗争失败的弃子,而是任命由于被曾布陷害致其背叛章惇的原宰执林希担任赵煦的山陵使。

也正是因为如此,新党当时才义无反顾地拥抱赵俣,帮赵俣抗衡有向太后照应的旧党。

如今,向太后也过世了,赵俣又要面对选择了。

这次,赵俣要选择的,肯定不是让不让章惇担任山陵使。

就在几天前,章惇的孙女章楠给赵俣生下了赵俣的第七子。

关键,赵俣、章惇君臣可是定下了“要在三到五年内收复西夏”的战略战策。

这赵俣怎么可能抛弃章惇?

那像历史上那样让曾布担任向太后的山陵使?

曾布是枢密使,主管军事的。

可现在,章惇的手伸得太长,经常越过曾布直接指挥前线的各个军事主管,甚至是前线将领。

这也使得章惇和曾布之间有很深的矛盾,两人的职责现在也有些重合了。

在这种情况下,赵俣选择将曾布给踢出朝廷,看似也挺合情合理的。

可作为皇帝,哪怕再信任一个大臣,都必须得防一手。

放在赵俣这里就是,哪怕他再信任章惇、蔡京,也必须得防着他们。

而曾布,在王安石变法初期是坚定的支持者和重要助手,积极参与变法的推行。

然而,在变法后期,曾布与王安石在一些具体政策和人事安排上出现分歧。

例如,在市易法等问题上,曾布的观点就与王安石不同,这导致两人的关系逐渐疏远。

其实,从曾布的整个政治生涯来看,他在不同时期对变法的态度有所变化,不能简单地将其归结为对王安石的“背叛”。他在赵煦亲政时期又积极支持恢复变法,说明他对变法本身还是有一定的认同和坚持,只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同看法和利益考量。

在真正的新党,也就是章惇和蔡卞这两派新党,尤其是后者看来,曾布就是新党中的叛徒,新党永远都不会再信任曾布。

而另一方面,曾布又是实实在在的新党,不可能被旧党所接纳。

在这种情况下,曾布就只能当帝党、当孤臣。

事实也正是如此,曾布是最早一批投靠赵俣的,最开始时,赵俣也是靠着曾布的力量,才在新党和旧党之间建立起来了平衡,最终稳住了自己的皇权。

值得一提的是,曾布不论是在政治方面,还是在经济方面,亦或是在军事方面,都很有一套,是一个一流的万金油,所以,不论是章惇出事了,还是蔡京出事了,他都能在第一时间顶上去。

另外,曾布虽然是新党,但他是新党里的保守派,也可以说是务实派,很多时候,他能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他可以一只眼睛帮赵俣盯着激进的章惇,另一只眼睛帮赵俣盯着更激进的蔡京——有他在,章惇和蔡京行事时,应该不敢太过肆意妄为。

所以赵俣不可能抛弃曾布。

剩下的新党宰执,就是具体干事的了,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干得不错,赵俣应该不会抛弃他们才对。

如此一来,就只有从旧党中选向太后的山陵使了。

之前,赵俣将新党的宰执吕恵卿派去熙和路治理新收复的青唐地区和准备与西夏开战的事宜,同时,向太后死之前又让赵俣将范纯礼提拔为宰执。

此消彼长之下,就使得新党和旧党在中央的力量发生了逆转。

换而言之,最近旧党在中央的力量有些太强了。

这不利于变法改革。

还有就是,旧党的左正言任伯雨在这半年时间内上了一百八十道奏章弹劾大臣,而他主攻的就是宰相章惇,次之的便是宰执曾布、蔡京、蔡卞。

任伯雨执拗地认为,人才本来就不应当划分成不同的派别,但自古以来就没有君子和小人混杂在一起同时被任用,却能够实现国家大治的情况。因为君子不贪恋权位容易引退,小人却难以被罢黜离开官场,这两种人一起被任用,最终的结果必然是君子自行离去,而小人依然留了下来。

任伯雨还举例,认为唐德宗就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流亡迁徙的灾祸。

巧合的是,“建中”也是唐德宗的年号。

任伯雨希望赵俣引以为戒。

像任伯雨这样自以为是的旧党还有很多。

他们乐此不疲地跟赵俣唱反调,完全不考虑赵宋王朝的实际情况。

得敲打一下他们了。

所以张纯说:“教韩忠彦担任山陵使如何?”

张纯的意思是,既然要敲打旧党,那么就挑最大的敲打,谁让韩忠彦管不住这些谏官呐,就该收拾他。

赵俣在张纯的额头上敲了一下:“就你聪明。”

见她猜对了,张纯不禁露出得意之色。

只是,张纯不知道的是,她只猜对了一半。

至于另一半赵俣只准备吓一吓韩忠彦和旧党,不准备真就此罢免韩忠彦,赵俣则没跟张纯说。

接下来,赵俣又跟李琳说:“我准备,再建一支神机前军、一支神机中军、一支神机后军,军官就从神机左军和神机右军中抽,监军我已然教吏部去太学里招了,兵源我准备派兵部去关中招五千,河北招五千,再从南方招五千,爱妃以为如何?”

神机军最不同于别的军队的地方就是,五人为伍设伍长,十人为什设什长,五十人为一队,一队当中便有一队长、一低级监军,实行双长官制。

这使得神机军中有大量寒门出身、道德高尚、崇尚气节的文人,他们充当的就是后世我军当中的指导员、教导员、政委等职责。

这是李琳帮赵俣设计神机军时特意强调的。

如今,要扩建神机军了,赵俣在第一时间就把监军班子给李琳招全了。

由此也不难看出来,李琳设计的这套机制很管用。

只不过,与之前李琳只要北方兵不同的是,这次赵俣还想招募五千南方兵,单独成一军。

李琳明白,赵俣这是担心,一旦南方有事,北方兵去南方作战会很不适应。

而且,北方兵不擅长水战,而南方兵则多有好水性,在一些特殊战场作战时,更有战斗力。

李琳想了想说:“臣妾听闻,义乌当地的农民及矿工身体好、吃苦耐劳、勇敢坚韧,且具有较强的服从性……”

赵俣一听,就明白了,李琳这是想走戚家军的路数。

对此,赵俣肯定支持。

于是,神机军扩军的事就这么定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