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财神爷送金锭

“什么?”苏晴一愣。

然后她就看见许方阳将自行车稳住,朝着一个铺了土布在地上的小贩快步走去。

苏晴好奇地跟了上去,“许方阳,你要买什么?”

“现在我还不能说,到时候你就知道。”许方阳嘴角一勾,走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干瘦男人的摊位前。

干瘦男人的脸上几乎没有肉,骨头痕迹都清楚可见,看了一下许方阳两人,双眼闪过一道狡猾,表面上笑呵呵的说道:“呵呵,这位同志要点什么呀?我这可都是祖传的,老得很。”

“同志,来看看我的传家宝吧!”旁边几个摊子的摊贩们,看见许方阳两人穿得不差,应该是工人阶级,社会高收入人群,立即吆喝起来。

什么市场秩序?

都是屁!

现在做生意不好喝,眼巴巴地望着客人过来,那就等着喝西北风吧!

一直到改开之后,出现集中管理的大市场之后,这才讲起了市场秩序。

现在嘛,谁嗓门大说话甜,生意才好。

许方阳对那几个摊贩笑道:“好嘞,我这就过来看。”

说着他就往那边走。

干瘦男人有些气恼,连忙想要挽留他,却在这个时候,当啷一下,许方阳刚刚抬起来的脚,居然踢到了他摊子上的一尊青铜财神爷神像。

“哎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啊!”许方阳连忙施展自己的演技,表现得很慌张的样子。

干瘦男人先是一愣,旋即眼眸里闪过一道精光,立即就大声喊道:“什么不好意思啊!同志,这可是我家的传家宝呀,你看看,你把我的传家宝碰坏了!”

“你得赔钱呀,起码一百块!”

说着他就抓住许方阳的手臂,生怕他会逃跑。

哪里知道,许方阳压根就没想逃,一开始就是奔着这个掉下来的。

只是见干瘦男人比较狡猾,所以才绕着弯子地要买下来。

但是苏晴并不知道这回事,一看他抓住许方阳的手,就立即说道:“你这人别碰瓷!这尊财神爷是青铜器,这么轻轻地碰一下,怎么可能碰坏了?”

“你这是勒索?小心我报警了!”

“你!”干瘦男人吓了一跳,现在可是不准投机倒把的时候。

虽然平时没有人管,但要是报警,把事情闹大了,他可就有麻烦了。

但是一想到这么好的碰瓷机会,他又很不甘心!

“你这人怎么不讲道理呢?是你男人碰坏了我东西,怎么还要报警对付我?太没道理吧!”

“我,”

我男人!

苏晴登时耳根都血红了起来,浑身高温,张了张嘴,愣是说不出来一句话。

见她没说话了,干瘦男人立即对许方阳说道:“同志,你是个男人,起码要有点担当吧!”

“是我碰了你的传家宝,确实不对。但是一百块也太多了,谁有这么多钱赔给你呀?”许方阳苦笑着说道。

干瘦男人见他答应赔偿,心下一喜,连忙说道:“同志你说得对,一百块确实是多了,这样吧,我们各退一步,五十总是要的吧?”

“五十真没有。”许方阳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说道:“这是我兜里仅剩的钱,同志你要是愿意的话,就收下这个钱,我们私了。”

“就两块钱!?”干瘦男人眉头一皱。

许方阳说道,“你要是不愿意的话,那我们报警,让公家来裁决,到时候该赔偿你一百也好,一千也好,我都认了。”

“算了,看你也不容易,两块钱就两块钱,我自认倒霉好了。”干瘦男人摆了摆手,把那尊青铜财神爷塞给许方阳说道:“你走吧!”

“谢谢同志啊。”许方阳心下一喜,但表面上却做出痛苦的表情,拿着财神爷神像,叹气着转身朝自行车走去。

苏晴连忙跟上他,心疼的说道:“方阳,我刚才应该让开一点的,这样你就会往我这边走,也就不会碰到这个东西了。”

“两块钱,我看这个两毛钱都不值。”

“唉,不要说了,我继续送你回去吧。”许方阳哭丧着脸说道。

苏晴看他难过,忍不住握住他的手,用行动安抚他。

而看着他们离开,干瘦男人再也忍不住的大笑了起来,“哈哈哈!现在的人真好骗啊,一个破东西两块钱,我赚大了!”

“可以呀,恭喜你呀!”周围的摊贩一点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古玩圈子里本来就认可这种事情,甚至还很向往这种事情。

然而踩着自行车离开的许方阳,却在半途中忍不住笑了起来。

“哈哈哈!”

“你,你怎么了啊?”苏晴吓了一跳,狐疑地看着他。

许方阳说道:“我捡到大漏了。谢谢你啊苏晴,帮我演得很逼真。”

“啊?你捡漏了?你不是没有买,呀,你是说这尊青铜财神爷是个宝贝!”苏晴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许方阳点头说道:“不错。不过准确的来说,宝贝不是财神爷,而是财神爷手上捧着的这只金锭!”

“这

,这不是青铜打造的吗?”苏晴眨了眨眼睛,看着财神爷双手上捧着的那枚金锭,已经十分的漆黑,完全看不到半点金色。

许方阳笑着说道:“这是氧化之后造成的。就像是银质物品一样,会因为氧化变成漆黑色。”

说着,他就用手砰砰拍了几下,将金锭从财神爷的双手上拍到松动的程度,然后再用力将金锭拿了下来。

苏晴看了看金锭,有些困惑地问道:“许方阳,我听说古代的金锭,银锭之类的东西,上面都会刻有出处,最起码也会刻有重量。”

“但是你这枚好像没有这样的文字,不会是氧化过程中,文字看不见了吧?”

“不是。”许方阳摇头说道:“一般来说,古代的金锭银锭都和你说的那样,会刻有文字,说明重量。”

“但是在一些情况下不会刻文字。”

“比如呢?”苏晴很是好奇的问道,这种没有文字的金锭,她还是第一次听说。

许方阳说道:“比如明代的时候,民间商业交易十分的频繁,对于金银的需求很大,而金锭在民间又基本只用在商业流通和存储上,所以为了追求铸造的效率,以及降低成本,往往不一定会在金锭上铭刻文字。”

“而且金锭之类的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有损耗现象,而交易的时候又偏偏是按照实际重量来交易的,所以铭刻文字标识,完全没有必要性。”

“这样子啊。”苏晴有些明白了,“这么说,这是明代的金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