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凤南茵的馊主意
德妃看着凤南茵那张稚嫩带着担忧的小脸,安慰道:“放心,本宫不会让你有危险,只是这忙还只能你来帮本宫,你放心,本宫不会亏待了你,本宫打算认你做干女儿,如此你留在宫中就不必受下人指使,你意下如何?”
凤南茵暗忖,这是德妃对她的报答?
德妃这等好意,哪容她拒绝的道理。搜索本文首发: 如文小说网
她心中有着欢喜,同时也很清醒。
德妃让她做的事情怕没那么简单,她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娘娘给了这么大的回报,这事的风险一定很大。
靖王一旁提醒,“怎么还在发愣,还不谢恩。”
凤南茵可不敢不识抬举,忙跪下给德妃磕头,“我太欢喜了,所以忘记了规矩。”
“南茵给母妃请安。”
德妃忙将她拉起来,“后妃认干女儿没那么容易,这事还得得皇上应允才成,待事真成了你再改口不迟,没成你也不要失望,至少在这后宫人人都晓得你是我喜爱之人,至少那些个下人不敢随意欺负了你。”
凤南茵知道做德妃的干女儿好处很多,可她现在更担心是德妃让她做什么。
德妃这时却是岔开了话题。
“轩儿,近来赈灾一事可还顺利?”
前安王赈灾出了事,后奚家公子从海外运了粮食缓了燃眉之急,各地缺粮的事情才得以暂缓。
母子难得坐下来吃一顿饭,德妃本是想找个轻松一点的话题,没想到靖王飞扬的眉角这时皱了皱。
“粮价虽然下调了许多,终是比寻常价贵了三倍,海运有风险,并不能确保粮食能在计划的时间安全抵达,中途一旦遇到风浪,或出了意外,粮仓会立即出现告急的事情。”
毕竟这一次灾情事关多省,缺口实在太大了。
“现今每日排队领粥的人多,各地的粮库皆余粮不足,容不得半点闪失。”
他言外之意,若有一批粮食在海上出了事,先前饿死人的事情就会重蹈覆辙。
他负责赈灾,怕是要负全责。
凤南茵时常在外行走,也救了不少的人,她官府赈济一事还是了解的。
虽然流民与本地百姓做了分散赈济,领救济粮施粥的人还是多的可怕。
德妃原以为这事会很顺利,没想到有这么多的风险和意外。
“可想出应对的法子?”
靖王摇头,“这两年粮价怕是调不下来,家有余钱的人也被断粮一事吓到,如今除了官身富户,几乎人人都去领粥,一个国家喂养一整朝百姓,不出数月,国库便吃不消。”
凤南茵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了,她道:“王爷说的这事我了解,确实有好多人,穿着锦缎还去领粥的,凭借户籍领粮领粥这事还是有漏洞。”
“我想到一个主意,就是有一点损,说出来王爷别笑话我。”
靖王晓得她在乡间生活过,也挨过饿,便问,“说说看。”
“王爷,舍粥本就该给真正挨饿吃不上饭的人,不是供养那些有能力买粮,还做朝廷蛀虫的人,既然户籍限制不了他们不要脸,不如在舍粥的时候,当着这些人的面,在里面掺一把砂子,富人嫌弃就不会吃,可是要饿死的人,是不会在乎这些的。”
靖王眉尾高高挑起,随后竟然笑了。
“你这丫头,果然能想出常人想不出的点子,这招看似损,却能将一大半白白领粮的人赶走。”
凤南茵羞红了脸,“王爷不觉得我这是胡闹话就好。”
靖王心情大好,话也多了两分。
“不,你这不是胡闹话,本王的那些个谋士想出的主意,都不及你这个好,激发民愤事态严重,能让一部分人自动放弃舍粮才一劳永逸。省下的粮,可以将粥熬得更稠一些,让那些常年吃不饱的人慢慢恢复体力,这才是真正的救民。”
德妃看凤南茵的眼神也多了两分欣赏,“这孩子从本宫见第一眼,就觉得是个机灵的,瞧她这鬼点子,就帮上你了。”
凤南茵被夸得不好意思,这只是她在饿极了情况下想到的怨念。
灾情刚起的时候,也有富户出来舍粮,可是排队的人太多,她等了一日,想领一碗回去给阿爷吃,还没轮到她那粥就没了。
前面全是年富力强的男子,那些人穿得也不差,可是非要挤在队伍里等施舍,那会她就想,不如把粥做的难喝点,哪怕掺了砂子和土,她都要。
但是别人肯定会嫌弃,就不会和她抢了。
她想到昔日受的苦,又道:“王爷,你有没有想过,那些已经流落在外的灾民日后怎么办?朝廷会给他们发路银,让他们回家吗?”
靖王摇头,“只会强制驱逐回原籍,流民太多,一旦开了给银遣散的先河,养成习惯出来讨生活还给银钱,土地就会无人耕种,土地流失这个罪则哪个官员也承担不起。”
何况这笔银钱,怕是地方官员也不愿意出,若由他提出,只会招来无数怨怼,于他不利。
“我小时候全家人都指
着阿爷给人瞧病赚钱,家中日子也算好过。后来灾起,流民扮成山匪把家抢了,一下子日子就难了起来,养爹整日在家闲着,没有半点来钱的门路。”
“要是朝廷让这些劳力能赚到钱,给他们安排差事,他们自己就有能力返乡了。”
靖王沉思,他在心中盘算着,灾年间,劳力价钱低廉,可以趁机挖渠、修水利、甚至筑城墙、修皇陵。
这些事,这三年都停了下来。
凤南茵的想法虽是随嘴一提,应该也是那些难民的心声,他们也想有钱早日归家过安定生活吧。
他道:“母妃,儿臣还有事,准备先行回府。”
德妃见他听了凤南茵的话忽然陷入沉默,应该是想到了主意。
“有的忙就去忙你的,母妃这里不用你惦记,有南茵照看着母妃的身体,已经大安了。”
靖王看了一眼凤南茵,忽然觉得这丫头简直是他的福星,不经意的两句话,竟是将萦绕在他心头的大事给想到了法子。
具体要如何实施,他回府与幕僚们商讨过后,便上折子请旨。
德妃此时打心眼里欢喜,看向凤南茵的目光也变得慈眉善目。
“南茵,一会你准备一道醒神清脑的汤食,你入宫多日,也是时候给皇帝请个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