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一百一十三章

魏书尧嘴上说着不着急,心里却早已开始盘算起来。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猴 kanshuhou.com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想要让这座城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他转头看向赵元朗,语气中带着几分试探。

“元朗,你有没有什么好的教书先生推荐?

最好是那种德高望重的,能镇得住场子的。”

赵元朗一愣,有些疑惑地看向魏书尧。

“城主,您刚才不是说不着急吗?

怎么现在又开始找教书先生了?”

魏书尧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

。“这叫未雨绸缪,你懂不懂?

教育这件事,越早准备越好。

总不能等到问题堆积如山了,才开始想办法吧?”

赵元朗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说道:“城主,您这话说得对。

不过,教书先生人选的推荐,我还真没有。

我平时接触的都是些武夫,对文人圈子不太熟悉。”

魏书尧挑了挑眉,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你不是状元吗?怎么连个教书先生都推荐不了?”

赵元朗无奈地笑了笑:“城主,我是武状元,不是文状元。

要是文状元的话,说不定还能给您推荐几个同年。

可我是武状元,您让我推荐教书先生,这不是为难我吗?”

魏书尧听了这话,忍不住笑出声来:“行吧,武状元也不能浪费。

那你同届的有没有比较厉害的?

过来给我们打仗也行啊。”

赵元朗想了想,脸上露出一丝得意:“厉害的倒是有,不过……”

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都被我打残了。我们那一届,完好无损的,只有我一个人。”

魏书尧一听,脑门上顿时浮现出一脸黑线。

他扶了扶额头,无奈地说道:“元朗,你这下手也太狠吧?

同届的都被你打残了,你这是要孤家寡人当到底啊?”

赵元朗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城主,您也知道,武状元嘛,不打得狠一点,怎么服众?

再说了,那些人虽然被我打残了,但他们的本事还是有的。

要是您不嫌弃,我可以去找他们谈谈,说不定他们愿意来帮您。”

魏书尧摆了摆手,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算了算了,我可不想让一群伤残人士来帮我打仗。

不过,你这话倒是提醒了我,武状元也是人才,不能浪费。

这样吧,你先帮我留意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教书先生。

如果实在找不到,我再想别的办法。”

赵元朗点头应下:“是,城主,我这就去办。”

他一边走,一边思索着接下来的计划。

教育这件事,确实不能只依赖赵元朗。

他得另想办法,找一些德高望重的文人来帮忙。

实在不行,他甚至可以亲自去拜访一些隐士高人,请他们出山。

“教育是根本,必须尽快解决。”魏书尧低声自语,目光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无论多难,我都要把这件事办成。”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魏书尧抬头望去,只见一群人围在一起,似乎在议论着什么。

他皱了皱眉,心中有些疑惑,又出什么事了?

他快步走了过去,想要一探究竟。

然而,当他走近时,却发现人群中站着一个身穿青衫的中年男子,手持一卷书,正滔滔不绝地讲着什么。

周围的人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发出赞叹声。

魏书尧站在人群外围,静静地听着那中年男子的辩论。

他心中明白,选老师最重要的不是才华,而是德行。

才华可以培养,但德行却是根本。

他决定先观察一番,看看这中年男子是否值得托付。

中年男子身穿青衫,手持一卷书,正与另一名身穿灰袍的男子辩论。

灰袍男子面容严肃,语气中带着几分咄咄逼人,而中年男子则神色从容,言辞犀利却不失谦逊。

灰袍男子率先开口,语气中带着几分质疑。

“李文远,你刚才说‘君子和而不同’,可孔子明明说过‘君子周而不比’,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如何解释?”

李文远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却不失锋芒:“张兄,此言差矣。

‘君子和而不同’与‘君子周而不比’并不矛盾。

前者讲的是君子在与人相处时,能够和谐共处,但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

后者则强调君子不偏袒、不结党,而是以公正之心待人。

二者相辅相成,正是君子处世之道。”

灰袍男子皱了皱眉,显然并不满意这个回答。

“你这是在诡辩!

孔子明明强调的是‘周’,而不是‘和’!

你为何要曲解圣人之意?”

李文远依旧从容,语气中带着几分耐心

。“张兄,孔子之言,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去理解和运用。

‘和而不同’强调的是包容与独立。

‘周而不比’强调的是公正与无私。

二者并不冲突,反而是君子修身的两个方面。”

灰袍男子被李文远的话噎住,一时语塞,脸色有些难看。

周围的人群中,有人低声议论。

“李文远先生果然学识渊博,言辞犀利却不咄咄逼人,真是难得。”

“是啊,张先生虽然也有学问,但总是喜欢钻牛角尖,不如李先生来得通透。”

魏书尧站在一旁,听着两人的辩论,心中对李文远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李文远言辞犀利却谦逊,饱读诗书却不迂腐,正是他要找的教书先生。

这时,灰袍男子不甘心,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李文远,你既然这么推崇孔子,那你说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如何理解?”

李文远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深意。

“张兄,这句话讲的是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做事以义为先,小人则以利为先。

但我想补充一点,君子并非不计较利益,而是懂得在义与利之间找到平衡。

正如孔子所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灰袍男子听了这话,脸色更加难看,显然被李文远的回答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冷哼一声,转身离开,口中还嘟囔着:“李文远,你这是在强词夺理!”

李文远看着灰袍男子离去的背影,脸上并无得意之色,反而微微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