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远看着魏书尧,眼中渐渐泛起了光芒。搜索本文首发: 我的书城网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
“城主大人如此看重,文远定当竭尽全力,为城中百姓尽一份绵薄之力!”
魏书尧心中大喜,连忙说道:“好!
有李先生相助,真是我城之福!
我们这就回府,详细商议如何推行您的教育理念。”
魏书尧和李文远一路畅谈,不知不觉间已回到了城主府。
作为这座城池的最高行政机构,城主府的建造是魏书尧最优先考虑的项目。
其他地方或许可以暂时慢一点,但这座象征权力与秩序的建筑,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工。
走进城主府,魏书尧心中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他之前住在帐篷里,总觉得有些透风,尽管帐篷已经尽可能地布置得舒适,但心理上总有些不踏实。
如今住进了这座用水泥和红砖建造的府邸,终于感受到了久违的安稳与踏实。
这座城虽然还未完全建成,但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了七七八八。
水泥和红砖的运用,确实让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至于混凝土结构,他暂时还没打算使用。
毕竟,这里只是龙兴之地,还不足以作为都城来大动干戈。
两人走进书房,魏书尧亲自为李文远倒了一杯茶,随后坐下。
“李先生,刚才在路上,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
现在,我想听听您更具体的想法。
我们该如何将您的理论付诸实践?”
李文远放下茶杯,沉思片刻,随后缓缓说道:“城主大人。
我认为,教育的第一步,是让百姓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许多人认为,读书是士大夫的事,与普通百姓无关。
但事实上,无论是农事、工事还是商事,都需要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
我们可以先从识字教育开始,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魏书尧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赞同:“李先生说得对。
不过,识字教育虽然重要,但如何让百姓主动参与,却是个难题。
毕竟,许多百姓连温饱都难以解决,哪有心思去读书?”
李文远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城主大人,这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以将教育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比如,教百姓识字的同时,也教他们如何更好地耕种、如何制作工具、如何经营生意。
这样一来,他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从中获得实际的好处,自然愿意参与。”
魏书尧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李先生的想法,确实很有道理。
不过,我们该如何实施呢?
毕竟,这样的教育体系,目前还没有先例。”
李文远正要回答,魏书尧却忽然想起了什么,嘴角微微上扬。
“李先生,稍等片刻,我有个东西要给你看。”
他说完,心中默念系统,随后从系统中兑换了一套小学教材。
这些教材是他参照后世的教育体系精心挑选的,内容涵盖了语文、数学、自然、历史等多个方面。
魏书尧将教材递给李文远,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
“李先生,您看看这些教材,是否适合我们的教育计划?”
李文远接过教材,仔细翻看了几页,眼中渐渐露出了惊讶之色。
“城主大人,这些教材……简直是闻所未闻!
内容浅显易懂,却又涵盖广泛,非常适合初学者。
您是从哪里得来的?”
魏书尧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神秘:“这些教材,是我偶然所得。
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参照这些教材,先将小学阶段的教育推进起来。
等百姓们掌握了基础知识,我们再逐步扩展到其他领域。”
李文远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
“城主大人,有了这些教材,我们的教育计划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不过,我们还需要一批合格的教书先生,才能真正将计划落实。”
魏书尧沉吟片刻,随后说道:“李先生,这件事就交给您了。
您可以从城中挑选一些有学识的人,或者从外面招募一些志同道合的文人,来担任教书先生。
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我们可以一起商议。”
李文远郑重地点头:“城主大人放心,文远一定不负所托!”
两人又聊了很久,从教育的目标到具体的实施细节,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师的培训,几乎无所不谈。
魏书尧越听越觉得,李文远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
“李先生,有您相助,真是我城之福!”
魏书尧由衷地说道,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
李文远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谦逊。
“城主大人过奖了。能为百姓做些事情,是文远的荣幸。”
魏书尧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逐渐亮起的灯火,心中充满了期待。
他知道,这座城的未来,将从教育开始,逐步走向繁荣与昌盛。
“李先生,从明天起,我们就开始行动吧。”魏书尧转过身,语气中带着无比的坚定。
“这座城的未来,将由我们亲手书写!”
李文远也站起身,目光坚定地看向魏书尧。
“城主大人,文远定当竭尽全力,与您一同为这座城的百姓开辟一条光明的道路!”
两人相视一笑,心中都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第二天一早,魏书尧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为学校选址。几天下来,学校的选址、建造计划以及教材和教师的安排都已经敲定了七七八八。李文远那边也找来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文人,虽然他们的名声不算显赫,但学识和品德都不差,足以胜任教书先生的工作。
“万事俱备,只欠学生了。”魏书尧站在即将完工的学校前,心中满是期待。只要学生们来报名,这座学校就算是正式开起来了。
然而,等到招生公告贴出去后,问题却出现了——没有人来报名。
魏书尧坐在城主府的书房里,眉头紧锁,心中满是不解:“怎么回事?学校不收学费,还提供教材,怎么就没有人来报名呢?难道百姓们对教育不感兴趣?”
他越想越觉得烦躁,索性放下手中的工作,决定出去走走,或许能在街头上找到答案。
城里的街道上已经热闹了起来,虽然城池还未完全建成,但已经有不少百姓在这里安家落户,甚至有些小摊子都支了起来。魏书尧走在街上,目光扫过那些忙碌的身影,心中不由得感到一丝欣慰。
走着走着,他的目光被一家卖馄饨的小摊子吸引住了。摊子前围了不少人,显然味道不错。魏书尧走了过去,对摊主说道:“来一碗馄饨。”
摊主是个中年汉子,脸上带着憨厚的笑容,连忙应道:“好嘞,您坐着,马上给您上!”
魏书尧找了个位置坐下,目光在周围扫视了一圈。这时,他听到旁边有两个人在聊天,话题正是关于孩子上学的事情。
其中一个人说道:“老王,听说了吗?城主通知家里有孩子都可以去学堂上学,还不收学费呢!”
另一个人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不以为然:“老李,早就听说了,现在城里的人不都已经知道了吗?可我觉得,这事儿有点不靠谱。”
魏书尧听到这里,心中一动,不由得竖起耳朵,仔细听了起来。
那个叫老李的人皱了皱眉,问道:“怎么不靠谱了?城主大人可是为了咱们好,让孩子们读书识字,将来也能有出息。”
老王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老李,你是不知道,咱们这些老百姓,孩子从小就得帮着家里干活。要是去上学,家里少了个劳力,日子还怎么过?再说了,读书识字有什么用?咱们祖祖辈辈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老李听了这话,似乎也有些犹豫,低声说道:“话是这么说,可城主大人一片好心,咱们也不能辜负了啊。”
老王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老李,城主大人是好心,可咱们也得过日子啊。再说了,谁知道这学堂能办多久?万一过几天就黄了,孩子不是白耽误了功夫?”
魏书尧听到这里,心中顿时明白了过来。原来,百姓们并非对教育不感兴趣,而是因为现实的压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才不敢让孩子去上学。
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暗暗思索:“看来,光是免学费还不够,还得想办法解决百姓们的后顾之忧。”
这时,摊主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走了过来,笑着说道:“大人,您的馄饨好了,慢用!”
魏书尧接过馄饨,道了声谢,随后对摊主说道:“这位大哥,我想问问,您家里有孩子吗?有没有考虑过送孩子去学堂?”
摊主愣了一下,随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人,我家确实有个小子,今年八岁了。不过,他得帮着我看摊子,哪有时间去上学啊?”
魏书尧听到摊主的话,心中一动,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语气诚恳地对摊主说道:“大哥,您说孩子不用去上学,多干点活才是正经事。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您有没有想过,孩子的未来呢?”
摊主愣了一下,似乎没想到魏书尧会这么认真地问这个问题。他挠了挠头,有些犹豫地说道:“大人,咱们这些老百姓,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孩子能帮着家里干点活,就已经很知足了。至于未来……咱们哪敢想那么多啊?”
魏书尧点了点头,语气温和但坚定:“大哥,我理解您的难处。但您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能读书识字,将来或许能走出这片小天地,去更大的地方闯荡?到那时候,他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帮衬家里,甚至让您过上好日子。”
摊主听了这话,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很快又摇了摇头:“大人,您说的这些太远了。咱们小门小户的,哪敢想那么多?再说了,读书识字,能有什么用?还不如现在多干点活,至少能填饱肚子。”
魏书尧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耐心:“大哥,您说的没错,填饱肚子确实是当务之急。但您有没有想过,如果孩子去上学,不仅能读书识字,还能包一日三餐?我们学堂不仅免学费,还提供免费的伙食,孩子在学校里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您家里的负担也能减轻不少。”
摊主听到这话,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大人,您说的是真的?孩子去上学,还能包饭?”
魏书尧郑重地点头:“当然是真的。我们学堂不仅提供一日三餐,还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提供营养均衡的伙食。这样一来,孩子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健康成长。”
这时,周围的食客也注意到了两人的对话,纷纷围了过来。有人好奇地问道:“城主大人,您说的学堂,真的包饭吗?”
魏书尧见众人围了上来,索性站起身来,提高了声音,语气中带着几分慷慨激昂:“各位乡亲,我今天在这里向大家郑重承诺,我们学堂不仅免学费,还包一日三餐!孩子去上学,不仅能读书识字,还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吃饱,还要让他们学好,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有人兴奋地说道:“城主大人,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孩子去上学,家里不仅能省下一口饭,还能学到本事,这可是一举两得啊!”
也有人半信半疑地问道:“城主大人,您说的这些,真的能实现吗?咱们这些老百姓,可经不起折腾啊。”
魏书尧目光坚定地看向众人,语气中带着无比的真诚:“各位乡亲,我魏书尧既然敢在这里向大家承诺,就一定会做到!我们学堂的建造已经接近尾声,教材和教师也都已经准备妥当。只要大家愿意把孩子送来,我们一定会尽心尽力,让孩子们吃饱、学好!”
这时,摊主也站了起来,语气中带着几分激动:“城主大人,我信您!我家小子今年八岁了,明天我就带他去学堂报名!”
魏书尧笑着点了点头,语气中带着几分欣慰:“大哥,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教导您的孩子,让他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人群中顿时响起了一阵欢呼声,有人大声说道:“城主大人,我们信您!明天我们就把孩子送来!”
魏书尧看着众人激动的神情,心中充满了希望。他知道,这座城的未来,将从这座学堂开始,一步步走向繁荣与昌盛。
“各位乡亲,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吃饱,还要让他们学好!这座城的未来,将由我们亲手书写!”魏书尧的声音在街道上回荡,仿佛带着无尽的力量。
众人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