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澪 作品

第三十九章 这方砚台,最起码值两千三百万!

第三十九章 这方砚台,最起码值两千三百万!

“你!”

“你竟然敢……”

剩下的半句话还没有说完,殷红的鼻血就淌进了张怀仁的最里头,让他嗓子眼差点被鼻血呛到!

沈秋璃连忙上前搀扶。搜索本文首发: 看书猴

张怀仁虽然长的实在是拉胯,而且也没什么能力,就一纯纯的废物!

但是他有钱啊!

沈秋璃对他这个人没有半点好感,可看在钱的份上,沈秋璃还是不愿意让这个新榜上的大款溜走的,于是她指着许应怒骂道:

“许应,你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怀仁怎么你了,你竟然就下这样的狠手!”

“咳咳……”

说话间。

还伴随着张怀仁剧烈咳嗽的声音。

许应身旁的朱姝宁都快被眼前这一幕给逗笑了,抿了抿嘴,语气颇有威胁意味的道:

“你再骂一句,小心下场和他一样!”

沈秋璃闻言,顿时就哑火了。

她可是清清楚楚记得的,上次许家大伯那么一个壮汉,都被眼前这个看上去气度不凡的女子给打断了胳膊!

自己几斤几两,她还是清楚的!

“许应,活该你发不了大财!”

“嗯嗯嗯,你说得对……”

许应不咸不淡的回了一句,而就在这时,按时赴约的水哥带着拍卖会主办方一行人走进酒店,来到许应身前。

“许应,你挺准时的…欸,这是什么情况?”

许应微微一笑。

“路上有野狗在狂吠,随便教训一下罢了!”

闻言。

张怀仁直接抬起头,抹了把把脸上的鼻血,眼神仿佛要把许应给活活吞了似的!

只不过。

他看见拍卖会主办方随行带来的几名保镖后,眼神立刻就变得清明了!

咬了咬牙,恨恨地瞪了许应一眼,放下一句“有种你等着”的俗套狠话之后,就拔腿溜之大吉,转瞬间消失不见了!

沈秋璃站在原地愣了愣。

看样子是没想到颇有家资的张怀仁,平时看上去人模狗样,胆子却居然这么小!

“哼!”

沈秋璃冷哼一声。

然后转过头就要追上张怀仁,却:不经意间看见了水哥,脚步当即就是一顿!

这个人他刚才就看了一眼,只是觉得有些熟悉。

可这会再看,沈秋璃脑子一转,立刻就想明白这个人是谁了!

“水哥?那个鉴宝主播?”

许应没有搭理煞笔一样的沈秋璃,做了个请的手势之后,与水哥一行人谈正事去了。

沈秋璃站在原地,皱了皱眉,心中暗自道:

“那天给许应鉴定宝贝的,就是这个鉴宝主播,他现在跟许应线下碰头,难道是……”

“难道是要交易那个价值五十万的银锭?”

沈秋璃双眼一亮。

但谨记着她就推翻了这个猜想!

水哥在鉴宝这一赛道里也算是大主播了,况且五十万的金额在收藏家也不是非常大,他至于带这么多人来这吗?

一件宝贝自然不值得搞这么大的阵仗,可如果是……

很多件宝贝呢?

想到这里,沈秋璃再也没办法淡定了!

扭头看了眼许应一行人离去的方向,沈秋璃毫不犹豫的就跟了上去,远远的吊在后边,并在不久后凑到闭着的门前听墙根。

屋内。

水哥开始为许应介绍其他人的身份。

“这位是拍卖主办方的陈先生,这两位是鉴定师,对古玩字画和明清瓷器等古玩收藏品,有着很大的的鉴定水平!”

介绍完后。

许应伸手一一与他们握了下,随后开门见山,直接了当的说道:

“诸位好,我手中有些老物件需要出手。”

“东西我都带来了,两位鉴定师,还有陈先生看一下,如果鉴定是真品无疑的话,我希望可以通过拍卖会的渠道,把东西…传递下去!”

“这是自然!”

陈先生点了点头,笑道:

“既然如此的话,就请许总把东

西拿出来,给我们几个开开眼吧!”

大门外边。

把耳朵贴在门上尽量偷听的沈秋璃心中震惊无比。

虽然隔着道门,她没怎么听清楚,但依稀之间她却是听到了“拍卖会”、“鉴定”等几个字词!

“好一个许应,真给我猜对了!”

“我就说嘛,今天搞这么大阵仗,怎么可能只是为了买一件宝贝!”

“哼!”

沈秋璃脸上满是怒意。

她现在算是看明白了,许应其实很有钱,而且有钱的超乎她的想象!

之前说自己出不起五十万的彩礼,纯属就是许应在蒙骗她罢了!

一想到这些。

沈秋璃就恨不得冲进去撕烂许应的脸!

但就在这时,一名侍者走到跟前,语气有些疑惑的询问道:

“这位小姐,请问你这是……”

沈秋璃吓了一跳,连忙抬头,眼神变化了几下叹气道:

“没什么,长辈在里边说话,让我出来等着。”

侍者点点头,不疑有他的离去了。

可沈秋璃经此一事,却冷静下来,知道自己哪怕冲进去,也根本不可能在那么一帮保镖和朱姝宁那个狠辣女子手上抢到宝贝!

沉默一会后,沈秋璃冷冷一笑。

“许应,等着吧,这一次我必须要让你付出代价!”

……

厅堂内。

许应打开装在背包中的木匣子,伸手将那个放在最上边的《道德经》澄泥砚台取出来,放在桌子上。

陈先生见状,挥了挥手。

旁边的一名鉴定师于是伸出带着手套的手,将砚台小心翼翼的捧起来,并用放大镜仔细的查看着砚台的材质与上方浮雕的工艺风格。

良久后。

他长舒一口气,点头道:

“是真品无疑!”

“材质虽然不是顶尖的澄泥砚,但胜在浮雕的工艺上乘,而且所记载的典故也极为稀少!”

“至于具体的制作时期的话…应当是明中期弘治年间到嘉靖初年之间!”

言罢。

另外一名鉴定师也接过砚台,仔细查看一番后,基本上同意了前一个人的观点,只是补充了一句。

“澄泥砚石呈青色,刚好完美的展现了道祖坐下青牛的神韵,而且更奇妙的是砚台上还带着些许紫色,刚好有契合“紫气东来”的典故!”

“这方砚台,算是非常好的一件宝贝了!”

“即便没有名人名气的加持,市场价起码也得……”

“两千三百万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