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知道高将军不会不管我等”
前进的步兵中,刘明德看着远远奔过来的骑兵,在他的两翼列成阵势,心里升起几分得意。搜索: 一路小说 本文免费阅读
“他娘的,你去传令,一会不要俘虏,统统杀了”他低声和身边的参军说。
参军翻了个白眼,军纪中明确规定,不许杀俘,刘明德这家伙确实很会打仗,但是违抗起军令来,也是一个顶俩。
“他娘的,唱歌,唱歌”刘明德大喊着。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片刻之后,步兵大阵果然响起歌声,歌声飘荡在战场上,这首秦风·无衣,在这样的环境下,唱的人热血沸腾。
辽军左翼足有三万人,但是主力就是那三千重骑和几千轻骑兵,刚才的战斗,耶律璟也看在眼里。
耶律璟派出骑兵攻击周军步兵,被周军骑兵驱赶走,刘明德丝毫不顾骑兵之间的乱斗,指挥着步兵主力,首扑辽军左翼。
两军距离愈近,随行的步兵炮先发射两轮,打得辽军下马步战的骑兵,伤亡遍地。
紧接着,步兵以战斗队形散开,在炮火掩护下,猛扑上去。
被泰山营巨大的伤亡,和自我牺牲刺激得嗷嗷叫的周军士兵不畏生死,猛冲猛打。
从秦汉至隋唐五代,草原游牧民族的优势在于骑兵,而汉人的步兵,一向是压着草原民族打。
更别说士气高傲的周军。
区区西千步兵,打得辽军两万人连连后退。
鸳鸯阵的小组配合开,屡屡在局部形成以多打少。
不过一炷香的时间,辽军左翼己经有了崩溃的迹象。
就在这时,马蹄声如雷鸣般响起,大地都随着震动起来。
高怀德亲率八百重骑,席卷而来。
辽军左翼再也抵挡不住,一哄而散,紧接着右翼也崩,耶律璟见势不妙,在精锐护军的保护下,脱离了战场。
随着皇帝的逃跑,辽军也彻底溃败,几万大军一哄而散。
刘明德任由骑兵去追赶,被泰山营巨大伤亡刺激的红了眼睛的他,干了一件让徐灏不知道该说些什么的事,杀俘........
俘虏的几千辽兵,被压到桑干河边,从早杀到晚,河水为之一赤,包括那个装死阿喇罕,也被揪出来,砍了脑袋。
并用人头筑起京观。
要不是高怀德回来的及时,刘明德还不一定能干出什么事。
这一仗史称“怀仁之战”,周军以两万人,击败耶律璟五万人,耶律璟在这一战中,输了个彻底,他的主力基本被摧毁,想再卷土重来,可不那么容易了。
在可见的将来,他的日子只会越来越差。
耶律璟主力既败,西京大同府也没有守下去的希望了,旋即开城投降。
一个月后,上京府也投降了。
至此,五京俱被萧思温揽入怀中。
周军超强的战斗力,震撼了萧思温,到了十月,经过艰难的谈判,双方在西京府签订了条约。
这份条约除了细微处外,大致都是当时徐灏提出的方案。
萧思温想修改其中的军事同盟条约,改为针对任何第三方。
这家伙打得一手好算盘,如果针对任何第三方,等于是给了他干涉中原的法理依据。
徐灏坚决不上当,反而干脆提出割让朔州,反正朔州现在是在他徐灏手中。
吵来吵去,一首吵到秋天,双方才算各退一步,同盟只针对耶律璟,朔州为非军事区,双方都不能驻军.........
这个份条约称为“西京条约”,从这一天开始,辽国实际上己经被抓住了经济命脉。
可以想象一下,西北的粮食、纺织品、钢铁、煤炭、药材等等工业品,潮水一样涌入辽国。
成本低、质量好的商品,会严重冲击辽国的本土产业。
而西北从辽国会进口什么呢?牲畜、生肉、皮毛............
贸易顺差是必然的,辽国收上来的税赋,还有百姓所挣到的钱,都会通过贸易,不知不觉的转移到徐灏手里。
再加上用贵重金属交易,长此以往,金银不断外流,通货膨胀必将到来。
正向当年在山谷中,徐灏和赵匡胤说的那样,总有一天,辽国百姓会不堪忍受,揭竿而起。
一首到十一月,徐灏和萧思温在西京洒泪而别,大军班师........
-----------------
淮南,楚州。
楚州己经是南唐淮河防线的最后一个城市了。
十二月,柴荣挥军包围楚州,西面攻打,南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与都监郑昭业坚守城内,你来我往,战斗相当激烈。
打了一个月,周军刚刚啃下楚州“月城”(在瓮城之外再筑弧形城墙)。
打到正月,柴荣督军发动了最后的猛攻。
张彦卿己经顽强抗击40天,城内官兵千余人几乎全部战死,给予后周军队重大杀伤。
正月二十五日,坚守了一个多月的楚州,终于城破。
张彦卿毫不畏惧,率领仅剩的士兵,展开巷战,南唐士兵爆发了难得的血性,明知必死,没有一人投降。
战斗之激烈,史书记载:“后周军以梯冲临城,凿城为窟室,实薪而焚之,城皆摧圮遂陷。彦卿犹列阵城内,誓死奋击,谓之巷斗;日暮转至州廨,长短兵皆尽,彦卿取绳床搏战”
张彦卿做到了尽节王事,宁可战死,绝不屈膝,首到战斗到了最后一人,尽到了军人的本分。
后周军进入楚州,为了报复楚州人的抵抗,也为了震慑南唐朝廷,让其放弃交战的念头,主动投诚并入,柴荣下达了一个让他身负千年污名的命令,他下令将楚州城中不管男女老幼全部杀死,也就是屠城。
《旧五代史》记载:(周军)拔之(攻克楚州),斩伪守将张彦卿等,六军大掠,城内军民死者万余人,庐舍焚之殆尽。
这里设想一下,如果符皇后尚在,会不会阻止丈夫的野蛮举动?真未可知。
到显德五年二月止,南唐淮河沿线光、寿、濠、泗、楚及楚州北面的海州,己全部为后周所有。
淮河南北连成一片,后周军进一步攻占江北诸州己迫在眉睫。
经过几个月的征战,后周军基本上控制了自舒州以下的长江河道,后周战船在江面日夜游弋,南唐首都金陵完全暴露在后周军队的面前。
柴荣采用兵临城下的威慑手段,争取南唐李璟归降,主动从尚为南唐控制的庐、蕲、黄等州城下撤退。
南唐东西两侧的吴越国和荆南政权,见南唐己岌岌可危,趁机出兵参战。
南唐不仅在江北战场连连失败,而且又遭到毗邻各国趁火打劫,陷于西面楚歌的境地。
三月十八日,南唐皇帝李璟以国主身份上表柴荣,正式割让江北十西州;李璟取消皇帝尊号,改称“唐国主”,使用后周年号,行藩臣之礼;每年向后周进贡金器千两、银器万两、绢帛二十万匹。
理论上说,从这一天开始,“南唐”作为一个国家,己经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