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梦 作品

第134章 推行新政(六)

风餐露宿两日,6月10日午后议政王奕?终于到了静海。

一行人首接到了县衙,当日大雨倾盆,阿穆前去喊门,问道:“县令郭嘉河可在县衙?”

门房回应道:“郭大人正在河堤加固!”

奕?命令手下说道:“我们首接去河堤!”

海河水位在有些地方会高于两岸地面,加上河道弯折,极易发生洪灾。连日的降雨使的河堤险情不断。

奕?见河堤上身穿官服的郭嘉河来回奔走,指挥调度,奕?赞赏的说道:“这倒是像一个能做事的官儿!走吧,我们别添乱了,回县衙等他。”于是,奕?一行就又回了县衙。

到县衙后,随从也没亮明身份只说故人来访,门房就让他们在客厅等候。

随着清国政府的一系列招商政策,不少外国人越来越看好中国这个市场,毕竟清国人口三亿多,市场潜力巨大。

因为英国人在中国享受法外豁免权,所以一些爱冒险、犯法的英国人更看好清国这个国家。而英国领事在处理英国人在清国犯刑事案件时,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使得在清国的英国人更加有恃无恐。

亨利就是这样的一个英国人,随着天津港的开放他敏锐的觉察到,在海河两岸建仓储一定能发财。于是他在海河北岸一百米的地方买下一块地,筹建了一个仓储基地。

仓库的位置一定要高一些,亨利就地取材,命令手下挖海河的河堤垫高仓库的地基。

两岸的居民见河堤越挖越小也提出反对,奈何亨利仗着英国人的身份无法无天。

郭嘉河巡视看到此处河堤窄小,明显有盗挖的痕迹,郭嘉河大怒,当即差人叫来河兵。

郭嘉河怒喝道:“看看你当的差!这河堤你怎么看的?盗挖怎么如此严重,要是决口了,你死不足惜!”

河兵磕头在地,连连讨饶道:“大人饶命啊!大人饶命啊!这河堤是洋人挖的,小的实在管不了这洋人啊!”

郭嘉河听到这里说道:“洋人怎么样?洋人也要遵循我国法度。洋人就是你的借口吗?来人,拉下去重打二十大板!”

河兵见讨饶不成,感觉自己当的这个差事两头受气于是心一横说道:“大人,小的不服!你说的洋人需要遵循我国律法,可你的板子只敢招呼到国人身上,你也到任五年了,可曾打过一个洋人?”

郭嘉河一怔随后说道:“不管怎么样,你这渎职是跑不了的!你的板子先记着,今天我就让这个洋人陪你一起挨板子!”

郭嘉河怒火中烧,他知道这些洋人根本没把清国人的性命当回事儿,他决定即使不要这个乌纱帽,也要堂堂正正的做一回县令,做一回百姓的父母官!

郭嘉河冲河兵正色说道:“河兵!你就随本县审审这个洋人,看看我今天敢不敢打洋人!”郭嘉河转身朝捕头说道:“李彪,你去传这个挖我河堤的洋人到县衙问话,若他不从首接上枷锁!”

捕头李彪也是血气方刚的汉子,早看不惯洋人在国内横行霸道,答应一声带领一班衙役前去拿人。

郭嘉河的一举一动都被议政王的随从汇报上去。

师爷看到郭嘉河如此冲动,知道郭嘉河的宏伟蓝图,于是在郭嘉河身边耳语道:“大人,万万不可冲动啊!等待建设好静海再图计较也不迟啊!”

郭嘉河说道:“此前建设中,洋人从中屡屡作梗,我们畏手畏脚怎么能建设好静海?罢!罢!罢!这样的县令不做也罢!我今天就要让这些洋人知道中国人中有的是硬骨头!”人群中不断有人为郭嘉河叫好。

李彪带人到了亨利的仓库,仓库己经初具规模,亨利正在指挥工人将漏雨处的货物搬到清爽之地。

李彪见到亨利说道:“亨利先生,我家大人有请。”

亨利看看李彪说道:“哦,官差!不好意思,我的仓库漏雨了,这些鸦片需要搬家,你懂吗?我不盯着你们这些清国人干活,你们清国人懒的就像猪一样,干也不会干,我去不了!”

李彪听到亨利这样说清国人,也是怒火中烧冷哼一声说道:“亨利先生,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请吧!”

亨利见来者不善于是说道:“官差,你没有权利传唤我,我们英国人在清国可是享有法外豁免权的,我不去。”

李彪说道:“这由不得你了,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说完让官差采取强制措施押着亨利前往县衙。

百姓听闻县令要审洋人毁坏河堤一案,慢慢聚集了许多人奔县衙而来。

议政王奕?听闻手下报告,神色满是欣赏之色说道:“两位大人,这郭县令真是越发有趣了。”

工部尚书爱仁说道:“不得不说,这位县令治内河堤上沿加固足有两米之宽,确实是能干之臣啊!”

户部尚书说道:“能干也能惹祸啊,也不知道这场官司怎么收场啊。天津可有英法驻军啊!”

议政王哈哈一笑说道:“我们看看他怎么收场,干的好,我就保他一保。”

郭嘉河回到衙门,听门房说北京有故人来访于是来到客厅,见三人端坐在中,可一个人都不认识

郭嘉河拱拱手说道:“本人郭嘉河,听门房说故人来访,又不肯透露姓名,也恕在下眼拙了……”

议政王奕?说道:“兄台忘了吗?你我可是同科呀,当时赶考时一起入住京城的东升客栈,只是我才疏学浅未能高中,兄台高中做官忘了我吧。哈哈!”

东升客栈是浙江人在京城开的客栈,一般江浙进京的考生图吉利都会选择这家客栈备考,还真让议政王蒙对了。

郭嘉河殿试己经过了十年了,也吃不准是不是和奕?见过面了,但是同科之谊古时候比较看中,有不少人靠着同科之谊发达,读书人能到京城参加殿试学问都差不了,指不定谁能时运到来一飞冲天。

郭嘉河一拍脑袋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哎呀,原来是兄台啊,管家,晚上准备一桌好酒菜招待我这位兄台。”

郭嘉河然后向议政王三人拱拱手说道:“三位兄台,我先去审一个案子,晚上再陪三位兄台用膳。”

奕?说道:“等等,刚才听说兄台要审问洋人,洋人可不好惹啊,估计你们天津府台也不敢轻易审洋人啊。”

郭嘉河说道:“哎!朝廷的政策真是一言难尽,这个明了的案子就坏到朝廷政策上了!在任上一天,我就要做好一天!兄台我审完案子就回来陪三位喝点。”言罢,郭嘉河就去了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