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一梦 作品

第82章淮军成军前往上海(一)

1862 年 2 月 15 日清晨,李鸿章正站在他位于安庆城内的居所门口,目光凝视着前方不远处那辆装满行李物品的马车。随着一声吆喝,车夫挥动马鞭,马车缓缓启动。车轮滚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李鸿章迈步头也不回的朝城外走去,身边簇拥着几名随从。他们沿着街道渐行渐远。

经过一段不算太长的路程,马车来到了安庆城北门外的一片开阔地带。这里便是淮军的驻扎营地。

而就在这片营地内,己经聚集了三千余名来自淮河的士兵,陆续还有不断的新兵运来。从这一天开始,淮军算是正式宣告成立了。

有时候民间的消息可能比朝廷的信息来的更快更准确,当上海的乡绅知道李鸿章新招募的淮军有9000余人在安庆集训的时候,就想早日让淮军来上海支援。

看着上海相持的战局乡绅们感觉安全得不到保障,大家都是明眼人,上海被太平军重兵围城迟迟没有攻破的原因一是有洋人助阵,主要原因还是太平军对洋人抱有幻想没有完全放开手脚,于是乡绅们就让杨坊去找苏松太道吴洵。

此时的吴洵忙的焦头烂额,都忘记了曾国藩曾经答应他派人协助。当杨坊向苏洵说李鸿章己经招募九千淮勇随时可以支援上海的时候,

吴洵拍了一下脑袋说道:“哎,忘了,忘了,忘了,还有这九千淮军了。”

杨坊说道:“眼下安庆距离我们一千多里,关键怎么将这九千人运过来啊!”

吴洵来回踱步了一会儿说道:“眼下只有水路最快,只有借助外国船只才能安全的将淮勇运过来啊。”

杨坊说道:“我等就仰仗大人调集外国船只了。”

吴洵答到:“通过战区,怕没有足够的银子,怕雇佣不到商船啊!这西个多月的战斗我也没多余的银子了,一线的将士己经两个月没有发饷了!”

杨坊说道:“银子的事情我再去找商户筹集,毕竟守住上海,才能保住家产,孰重孰轻我们还是分的明白的。”

这样,在吴洵和英法领事、驻军的周旋下,英法租给上海商会七艘商船,经过讨价还价运送一名淮勇到上海的路费高达二十两银子,九千淮军就要付给外国船主十八万两白银,但形势所迫,上海商会答应了趁火打劫的外国船东。

上海商会又筹集了八万两白银作为淮军开拔的军费。一切商议妥当上海的富商就眼巴巴的盼望着淮军早日来到上海。

在安庆的曾国藩此刻正在和李鸿章谈话。

曾国藩说道:“渐甫,此次回乡召集兵勇万余人劳苦功高,我定禀明朝廷,为你请功。”

李鸿章回道:“下官回老家打出大人名号,乡邻皆奔大人名号而来!”

曾国藩笑笑说道:“打仗就是打的钱粮,上海之富裕超乎我等想象。你前去上海还未成行,上海富商己花去二十六万两白银。本来我有意让吾之胞弟曾国荃前去上海,一来他不愿意去,想攻下贼都天京立不世之功;二来我现成军西十万若江南富裕之地全在我兄弟二人掌控怕被流言中伤;其三上海势力错综复杂各国利益交织,曾国荃胆识过人打仗占优可思虑不足,若他在上海恐我夜不能寐!你前去上海一定万分小心,若立下功勋我自会保荐你出任江苏巡抚!”

李鸿章听闻此言,浑身猛地一颤,他霍然站起身子,膝盖一弯,便重重地跪在了地上,李鸿章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那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感激之情。

而此时,坐在上方的曾国藩面色平静如水,但眼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之色。他缓缓开口道:“少荃,我与令尊乃是同年,这份情谊深厚无比。你拜我为师,实乃吾之荣幸。他日辉煌之时别忘了照拂一下我家就好!多余的话不必再说,日后只需努力上进便是。”

李鸿章听后,心中更是感动不己。他抬起头来,望着曾国藩那张威严而又慈祥的面容,嘴唇微微颤抖着,想要说些什么,可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只化作了一声哽咽。此时此刻,他对曾国藩的感激之情难以遏制。

曾国藩和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1838年同一年考中的进士,在当时被人们形象地称作“同年”。这份机缘巧合使得他们之间结下深厚情谊。正因如此,李文安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李瀚章以及后来名震天下的李鸿章,拜入曾国藩门下,成为曾国藩的弟子。

曾国藩又接着说道:“之前送你十二营兵,你前去上海万分危险,今日我再赠你两营亲兵护你周全!”

李鸿章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1862年3月5日,曾国藩以及湘军主要官员检阅了李鸿章的淮军,不日这9000名淮军将开赴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