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壶浊酒喜相逢 作品

第144章 汴京,华阳殿议事

庞万春跟朱明聊了半宿。本文搜:肯阅读 免费阅读

翌日清晨。

二人在同一张床上醒来。

少了婢女伺候不说,入眼还是这么一张糙脸,让赵楷不禁后脊一阵发凉。

这卧底的活真不是人干的。

两人出门后,农家小院内其余几名摩尼教教众纷纷向庞万春躬身问好。

“属下见过庞旗主。”

方左使,庞旗主。

光明左右使,五色旗,都齐全了, 是不是还有西大法王,五散人?

对于朱明,庞万春相当重视,不光他是曼陀山庄王语嫣的情郎这层关系,更是因为他是摩尼教中最缺的读书人。

经过昨夜的一番洗脑,庞万春相信朱明对摩尼教己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但肯定还没有彻底了解摩尼教的教义。

当下便带上朱明一起进苏州城传教布道。

此举正合赵楷心意。

他倒要看看这摩尼教是怎么蛊惑苍生的。

来到苏州城中,庞万春开始了日常的传教,大谈摩尼教的教义。

赵楷发现庞万春嘴中的摩尼教教义进行了本土化改良。

本来摩尼教信奉的是二宗三际论。即二宗:光明与黑暗。三际:过去,现在和未来。

但在庞万春的宣传口径中,信摩尼教就是信奉即结善果,只要遵守摩尼教的十戒令,听从大明尊的指示,你就能得善报,而且是现世报。

一句话总结:只要你信摩尼教,发家致富升官发财近在眼前。

这摩尼教还真像是热恋期男人的那张嘴,多大的空头支票都敢开。

看似糊弄傻子的言论,但偏偏那群民众是真的信。

归根到底,与赵楷在军伍中进行信仰崇拜,军伍尊他一人为圣一般。当一句话说了一万遍,那也成了真理。

永远不要太高估人类的智慧。

接下去又是豆芽顶石像,香灰治百病的老套路。

而教众的崇拜也愈发的炽热与疯狂。

誒!赵楷心中轻轻叹了口气。有时候这种画面见多了,真的内心百感交集。

……

汴京。

赵佶携李貂寺游于艮岳中。

此园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左山而右水,后溪而旁垄,连绵而弥满,吞山而怀谷。

可谓——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

望着自己此生最得意的杰作,赵佶心中大快。

得此一园,自己必将流芳百世。

商纣摘星楼,秦皇阿房宫,不过尔尔。

赵佶游乐于山水之间,只是看着园林还有些地方没有补足,皱眉叮嘱道:“李貂寺。还是发封急信,叫楷儿的花石纲收集的再快些。上次的山茶花甚好,美而不妖,素而不艳,叫他再发几船过来。”

李貂寺刚领了令,一名白面无须的小太监来报:“官家,蔡相等人己经到华阳殿了。”

赵佶应了一声,领着李貂寺向华阳殿走去。

华阳殿中,己有六人。

国相蔡京、副相王黼、泾国公童贯、太尉高俅,再加上赵佶的两名宠宦李彦、梁师成。

小小一座华阳殿,北宋六贼竟到了五贼。

剩余一贼朱勔被赵楷以谋逆罪就地正法,如今高俅正好可以补朱勔的空缺。

大宋最高的权力机构被这六人把持,可以说大宋的老百姓真的“享福”了。

“臣叩见官家,请官家圣安。”

六人跪地一迎,赵佶微一抬手,免了礼节。

随后坐上主位,莲花袍的李貂寺侍奉其身后。

李貂寺,姓李名宪,仁宗皇祐年间净身入的宫,历经仁、英、神、哲、徽五帝,为宫中内官第一人,也是道君皇帝最为信任的内侍。

哪怕是权势滔天如蔡京亦不敢对李貂寺有半分不敬。

虽然李貂寺从未出过手,但能做到侍奉皇帝左右,李貂寺的武功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

……

俗话说,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那种百官共议的朝会,群臣看似各种谏言,为国为民,心怀天下,实则龙椅上的国君陪着他们演个热闹罢了。

真正帝国的权力中枢机构,不过寥寥五六人。

聚在一处,三言两语,便敲定一国之策。

今日赵佶将蔡京几人召来华阳殿,便是商谈接下去对辽、金二国的军政之事。

待众人坐定后,赵佶先起了个头,不急不缓地说道:“如今与金国的海上之盟己定。完颜阿骨打几次书信要朕起兵联金攻辽。不知诸卿意下如何,今日当决个定策。”

蔡京六人,你看我,我看你,并没有第一时间接过官家的言语。

在沉默半晌之后,由蔡京出面,起身先是躬身一礼,随后谦卑恭敬诉说道:“启禀官家。据前线军报,五月,完颜阿骨打亲率军队攻打辽上京。力克,城破,辽帝弃上京逃至西京。天使赵良嗣在与金签订海上之盟后,随金军参与此次上京之战,亦发回奏报确

认此事。如今,金国势盛,辽国势微。助金灭辽,可取幽云十六州,成百年之大计。若坐山观二虎相争,亦可坐收渔翁之利。恕臣愚钝,不知其中利害。官家圣明,还请点拨愚臣。”

蔡京这番话可谓是滴水不漏,既把中书省商议出的应对之策告知了赵佶,又没僭越擅做决定,将一锤定音的权利交还到道君皇帝手中。

成了,就是官家圣明。

不成,蔡京肯定帮官家找好背锅的。官家万策无漏,岂会出错,肯定是有佞臣贼子从中作梗,误了官家。

赵佶微笑着转了转手中的滴血莲花。

虽然赵佶醉心艺术,但北宋皇权最盛者就在徽宗一朝。

蔡京对徽宗而言,一如嘉靖朝的严嵩。

不过是敛财工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