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谷八幡这边,却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行动。
当返回幽州的公孙瓒整顿人马,打算和袁绍好好碰一碰的时候,比企谷八幡和谏山黄泉已经乔装打扮来到了冀州常山县。
现在曹操、刘备等人正在中原地区招兵买马,加紧练兵,打算重新拉起一支队伍,而比企谷八幡和谏山黄泉此行的目标,则是三国时代那位赫赫有名的龙胆虎将——赵云赵子龙。
第765章 那可是常山赵子龙啊(4k)
活着的英雄人物相对于被召唤出来的从者到底有什么不同,比企谷八幡曾经思考过这个问题。
存在状态?身体构成?实力?
这些当然算是不同之处,但比企谷八幡觉得应该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在这个位面见识过东汉末年的各路豪杰之后,比企谷八幡对于之前的那个问题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经历。
御主在召唤从者的时候,不管被召唤出来的是谁,总归是希望从者以最强的状态被召唤出来吧。
而从者的实力,除了和自身的状态、御主资质有关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持有的宝具。
而宝具,是从者生前锻炼出的能力、所拥有的武器、一生所经历的一切、以及围绕在从者身上的故事、传说等因素的凝结。
就算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性格、能力也是会有所区别的,所以即使是同一个英灵,也可能会以不同的面貌作为从者被召唤出来,比如同样是是金闪闪,也会有幼闪、中二闪、贤王闪等不同的形态。
而放到这个位面,由于讨伐董卓是比较早期的事件,像曹操、刘备这样的一方霸主也才刚刚处于创业阶段,现在的他们和后来已经称霸一方的他们肯定也是有所区别的。
放到武将们身上也是一样。
以关羽为例,要说凝聚在关羽身上的故事传说那可就太多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土城约三事、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刮骨疗毒……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故事,
可是这个时期的关羽,尚未经历过这些事件,还不是日后那个威震华夏的武圣关公。
正因为如此,曹操刘备等人面对董卓召唤出来的从者之时,才会如此的吃力,一方面确实是圣杯强化了那些从者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时期的豪杰们尚未达到巅峰状态。
作为和董卓敌对的一方,比企谷八幡他们手中虽然没有圣杯,但却有罗贯中在。
罗贯中提出了一个“计划”,一旦计划能够完成,那么己方的大将们,就能够拥有与董卓麾下的从者们对抗的力量。
而为了完成这个“计划”,也是为了尽可能的增强己方力量,现在反董卓军一方正在不停的搜罗那些尚未展露头角的猛人。
有罗贯中、比企谷八幡、谏山黄泉这样的后世人在,他们可指名道姓的去搜罗人才,而且通过后世的一些资料,也能大体判断出,那些人才现阶段到底身在何方。
中原地区还好说,毕竟现在反董卓军的大本营就在那一片区域,现在董卓的势力尚未触及那些地方,曹操等人要寻访人才也比较方便。
至于一些离中原地区比较远的地方,那就只能派人一些实力较强的人乔装打扮之后秘密去寻找了。
毕竟现在天下大乱,各地不仅有各方势力在抢地盘,还有黄巾余孽、山贼盗匪之类的存在出没,由于不可能派遣大规模的军队随行,要是派去寻访人才的人实力不够强的话,说不定半路就得被人给吃了。
嗯,物理意义上的被人给吃了。
不得不说,东汉末年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确实是一个十分悲惨的时代,水灾、旱灾、瘟疫、战乱……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轮流蹂躏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吃人的惨剧可以说屡见不鲜,以至于就连孔融……
对,就是那个有让梨美名的孔融,他同时也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可以说是东汉末年儒家的代表人物,就连孔融都不得不为这种行为进行辩解: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吃掉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算失德。
这背后透露出的,是这个时代的残酷和无奈。
所以说,如果在路上遇到什么黄巾余部、盗匪之类的人,就算没有什么财和色让人劫,大概率也不会被放过,因为活人除了当苦力之外,还有另一个用处,那就是万不得已时的储备粮……这不是开玩笑。
而在讨董联军溃败之后,大量无主的溃兵从虎牢关散向四面八方,无疑将会给周边的百姓带来新一轮的灾难。
对此,曹操、刘备、孙坚等人能做的,也就只有尽可能的收拢那些溃散的残兵,一方面是重新积蓄力量,另一方也是约束这些人。
而孔融、陶谦这些麾下没有太多精兵强将的诸侯,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