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和敌人对炮。
虽然输出能力远远低于乌鸦级,但问题是,这里满地的冬眠者,防御的要求远远高于输出的要求,毕竟打不动还能跑,但是如果被一发入魂了,就罗德这自然人不能复活的情况,那就是真的完犊子了。
鲲鹏可以安装最多8组425磁轨炮,然而,考虑到加达里特有的小屁股,实际上技能不够的话,只能安装6组大型磁轨炮。
不过,鲲鹏除了纯炮击外,还能使用导弹武器,这意味着在真实情况下,鲲鹏级战列舰是标准的舰队防御舰,既可以用6组大型磁轨炮狙击,又可以用8组双联磁轨炮和4组重攻导对于巡洋舰级别的单位进行毁灭性的打击。
可惜,这艘战舰只有罗德能开,并且即便是罗德也是在以一种非常困难而缓慢的方式学习相关的资料,当然,如果有必要开战列舰出门的话,他确实可以一秒学会。
在罗德训练技能的时候,库申人也在加紧进行学习和熟练娜迦级的操作技术,并且加大了资源的采集量,可惜,他们的人口和目前手头上的可用飞船数量实在没法进一步增加,这一点和基本上肃清了轨道上的残骸,开始大规模在小行星带采矿,围绕移动船坞建立帝国前哨站的泰坦人完全不同。
除了熟悉娜迦级的操作,库申人将一艘空白战列巡洋舰的所有的可拆卸的模组都拆开了,似乎是准备和薇丝一样研究这艘战舰,结果嘛,自然是也是和薇丝一样,面对新伊甸宛如天机工程的技术一窍不通。
最终结果,就是只能选择把这些模块再次装回去,然后考虑在这种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武器系统和一部分的防御装甲技术,尝试着改造或者说改良这艘战舰。
只是这种改造,在新伊甸看来,实在幅度太小,难以称之为改造的程度,更像是一种近似于特殊装配方案的类型,毕竟这些舰船从设计的时候,就考虑了各大集团的定制化改造需求和模块化配置需求的。
只要是不动那些不可拆卸的模块,剩下的都预留了足够大的空间和接入槽,只要这些库申人搞明白新伊甸的能量管线接口标准和数据标准就行了。
这些库申人确实很擅长这种事情,没两天就拿出了相应的方案,只是他们的工业能力,想要完成整个改装工作就需要更长的时间,最起码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
“我们的初步方案是使用我们的电磁炮对接上去,这样,可以为它安装左右各2座双联1000毫米电磁炮,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他们的炮组的管线是为了他们的425毫米磁轨炮设计的,瞬时通量并不足以支持双1000毫米电磁炮,除非我们舍弃他们的磁性力场加速器。”那样的话,这些1000毫米的库申电磁炮就很难说和425毫米新伊甸轨道炮哪一个威力更大了。
“第二种方案是我们拆除他们的全部预留炮座和供弹管道,扩大内部通道,拆除那些预留出来的模块化,基本上把这艘船除了不能拆的全拆空……”
“等等,我们的技术很难与他们的适配吧?”
“不,我的意思是说,罗德长官那里有出售战舰的模块化组件,我们采购他们的组件,然后对他们的舰船进行改造,最终适配为我们的反主力舰重型电磁炮舰。”
这样难度就很低了,毕竟这些新伊甸的战舰一开始就为此做了相关的设计,尤其是娜迦级这种廉价的玩意儿,它几乎本来就是这一大堆的廉价通用组件配起来的。
空间站内,“这就是他们的方案?”罗德和薇丝看着对方给的组件采购方案和初步的装配计划,“还真的打算焊死配置啊?”把所有的模块化的基座和插槽都去掉了,采用强度更高的材料组件对整个框架进行强化,这样这艘船不是只剩下了……
“一个中槽和一个低槽的装配余量,舰船改装件为0”薇丝一脸的蒙蔽,这类东西她倒是不意外,毕竟统合部的监视者级就是这样的飞船,“能源格栅只剩下不到2mw的量,cpu也只有30……”这不就是连炮辅都没有的么?
“安心了,作为他们拿去打泰坦的目标来说还是很合格的,毕竟泰坦人的武器威力比较低”罗德扫了眼护盾和装甲,除了装甲比新伊甸的更厚外,没有什么改进,也就是说一个防御装都没有的娜迦级的样子,脆得一批。
新伊甸的战舰使用的附甲板技术,装甲板是单独可以拆卸的,不影响飞船的结构和龙骨,这也就意味着,库申人把自己的装甲技术搬上去,并且用新伊甸的增强系统进行强化,虽然效率有所下降,但是他们的装甲材料技术确实比新伊甸的要先进不少。
如此一来,也算是多少弥补了一下娜迦级的防御力,然后速度、灵活性和惯性调整系数就全部拉胯了。
“这个飞船估计没法用甩葱战术。”罗德一眼就看出来缺点,龙卷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