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业区,为舰队提供维护、修理和补给。
这个星系一共五颗星球,外圈一颗贫瘠、一颗冰封,内圈一颗贫瘠、一颗海洋和一颗熔岩,其中卡拉克人准备在内外圈交界处的那颗贫瘠行星落脚。
而泰坦在最外面的贫瘠行星落脚,至于说罗德他们则是在冰封星球的轨道上,至于说更内层的海洋星球和最靠近恒星的熔岩行星则是被冬眠者遗迹包裹,估计跳过去搞行星开发会被打成傻子。
沉重的泰坦移动船坞舰经过数天的航行,终于靠着常规引擎将自己移动到了一大群筒仓残骸之间,这些巨大的残骸模块,只有移动船坞舰才能进行回收和扫描作业。
移动船坞舰是对标卡拉克人的母舰的东西,当然,它比母舰要小,大约相当于新伊甸的泰坦级飞船的大小,外形如同一个巨大的箱子,背部的开口用于制造主力舰和大型飞船,比如说运载舰(航母)。
侧面是资源卸载区和舰载机制造区,底部是护卫舰和驱逐舰的制造口。
不同于内置制造阵列的库申母舰,由于人口更多,泰坦以及后来的维格尔的战舰很多模块都是外置的,在没有护盾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遭到轰炸机编队的定点轰炸打击。
船坞舰是一种移动的工业空间站,同时也配备了相当的火力,它的抵达让斯卡尔稍微的松了口气,最起码,这艘船或者说这个移动要塞它够能抗,而且对于那些神出鬼没的古代守护者的飞船,船坞舰制造的机动炮塔和超空间干扰器可以有效的阻挡他们的进攻,保护残骸区和采矿区的安全。
一艘艘泰坦护卫舰慢吞吞的进入到船坞舰的维修港湾当中,接受维护和修理,那些值班了许久的船员也可以稍微休息一下。
在船坞舰的内部,各种建筑物拥挤在甲板上,与一座漂浮在虚空当中的城市没有多大的区别,巨大的筒仓残骸在牵引设备的帮助下,从城市上空慢慢滑过,进入到另外一端的方形开口之中,接受拆解、回收和扫描逆向工程。
有了正经的科研船和更多的科学人员补充,泰坦人对于新伊甸的逆向工程的进度也稍稍加快。
“这些古代战舰和建筑物的残骸大规模使用了一种能量增强技术,他们通过某种纳米薄膜和电控镀层来强化他们的装甲,虽然会持续消耗飞船反应堆的输出(pg)但是也让原本平平无奇的装甲材料得到了极大的增强。”
“我们能逆向吗?”
“能,但是,这对于我们的舰载反应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且这种技术只有在供能的时候才能生效,除非我们完全从头设计一款新的战舰才能更好的利用它。”
虽然不知道这里面的具体的原理,但是泰坦人也不需要知道原理,他们只需要照着抄就行了,当然,照抄就意味着很难在这个基础上做出任何的调整、改良,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飞船的其他功能。
可是那也比被引力子脉冲弹头一发穿甲,把里面的船员碾成碎渣要好得多啊,但是,随着对于新伊甸工程的照抄,泰坦人也发现了一个很麻烦的问题,对方大量的使用了某种重力技术,这种技术比他们的重力干扰设备要先进且小巧。
就是基于这种重力控制技术才能让装甲抵御引力子脉冲弹头的打击,可是,这样一来也就意味着……
“每一艘飞船都会成为一个不可关闭的永续的重力井干扰器,并且会形成一个微型重力井牵引敌人的炮弹和打击,同时,他们会在宇宙当中形成鲜明的信号群。”
重力井干扰器会在一定距离内干扰其他飞船,比如说维修艇和舰载机的武器系统,让他们的炮塔难以转动,甚至干脆卡死,这个功能只能对主力舰以下的单位生效了。
“也就是说这种装甲最多只能使用在主力舰上?但是,必须是单独的主力舰,不能为舰队的护航单位提供任何维修和补充弹药功能的那种?”斯卡尔听懂了手下的意思。
“是的,我们为此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改装型的重型巡洋舰,我们称之为防御巡洋舰,它安装了这种装甲技术,但是它也只能安装这种装甲技术,无法安装离子炮。”
泰坦和库申的离子炮技术都是来自于本图西人,由贯穿舰船中轴的巨型粒子加速器构成主体,巡洋舰、驱逐舰的区别就是他们安装了复数的护卫舰级的离子炮。
而泰坦的离子炮技术比库申人的要先进一些,首先是加速器的长度更短,但是威力和射程没有区别,这也意味着加速时间变短,射速略有提高,但是相应的泰坦的离子炮的能耗也更大,这对于他们的离子炮护卫舰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拖累,飞起来比库申的要慢一些。
而库申人在得到了图拉尼海盗的离子炮阵列舰的定向电磁加速矩阵技术之后,也对自己的离子炮技术进行优化,现在基本上两族的离子炮在射程、月费群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