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装填了感应引信和炸药,在命中目标之后,会激活炸药形成一道更高速的金属射流,用于反装甲。
老实说,不讲究准头的话,它的威力、穿透力和穿甲能力都不错,一般重型单兵护具一下就能打穿,就是弹匣太小,准头太差。
诸如此类的工具型武器,那些装备精良的企保看不上,但是海盗和佣兵们不挑剔,即便是那些著名海盗团和大型佣兵团也是如此,他们也有大量的新人和菜鸡,是不配使用那种正版的昂贵玩意儿的。
因此,随着统一战争的越发糜烂,这个位于边陲的充斥着各种稀奇古怪的政体、组织、势力的地方反而变得欣欣向荣起来,太空里面各种在当地注册的“无证商会”的贸易船穿梭不休,地面上难民、土著、自律安保机械、变异生物、海盗、劫掠者打成一片,颇有环世界的美感。
而出现在这个星系边缘的超大型虫洞对于这些当地人来说,则毫不关心,因为这个地方的科技水平还没到可以利用研究虫洞的程度,直白说,他们的扫描设备甚至扫描不出来位于星系边缘的虫洞,偶尔做星间飞行的单位发现了这个重力异常奇点,也只能远远观赏一下。
再说了,这里除了成吨的垃圾外什么都没用,不管是人也好、武器也好、材料资源也好,都只能以“垃圾”或者“人渣”来形容。
瑰丽的虫洞放射着大量的异常射线,盘踞在星系边缘的尘埃与小行星之间,这些小行星也是阻止当地人探索虫洞欲望的重要原因——这些小行星比正常的小行星带密集多了,达到了电影表现级的水平,开船进去八成给船撞个稀巴烂。
一枚枚铬铁小行星在虚空中受到虫洞影响而缓缓旋转、漂流,直到撞上一层无形的幕布,白色的网状线条一闪而过,陨石化为了细碎的铁渣。
“已穿过虫洞,目前状态良好,舰船各级单位状态正常,护盾受到了一定的干扰作用,目前还可接受。”一艘斯特修斯级科考船出现在本地,经过短暂的对虫洞的研究和分析之后,姐妹会估算出了这个虫洞的通行上限。
“无法通过泰坦和过多的超级航母,但是无畏舰以下可以自由通航,目前虫洞寿命预估为7年,如果加速建造周期的话,我们可以在它崩塌之前,完成星门稳定工作。”
建造一座星门,在新伊甸的现实世界当中,需要大约15年,其中运输时间需要大概5年左右,建造时间在10年上下,之所以需要五年时间运输是因为,既然要修建星门,那就是本地没有星门勾连,所以,只能硬飞。
好在,新伊甸的硬飞速度够快,一般来说,一个星门只需要最多15年就能搞定,而在这里以天然虫洞为基础固定星门的话,那么施工时间大概在7~8年,考虑虫洞的稳定性和大小,星空会的工程师认为加班加点的话,有很大的概率可以在虫洞崩塌之前完工。
但是,具体是否需要修建星门,就看这个名为共同体的星域是否有足够的价值了,新伊甸往00区域开拓是因为核心区的资源开采都到头了,人口的密集度也达到了一个相当可怕的程度。
而如果这边和00区一样资源富饶的话,那么由于海盗游寇势力以及三哥之类的关系,而收阻的开拓行为就可以在这边继续。
同时,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那么克隆人刚刚松开一点的狗链子就会再一次锁上,毕竟“上好佳”给这些克隆人天钩系统和地面力场牵引索、地面殖民地设施的目的也是刺激克隆人的开拓工作加速,让他们可以在00区域盘踞,成为防御三哥和游寇的第一道防线。
约等于美国当年的西部时代的措施,让这些克隆人如同那些牛仔一样成群的涌入荒芜又富裕的西部,进行开发,并驱逐当地的土著和盘踞的各种强盗势力。
可是,如果有一片同样富饶肥沃,但是开发难度更低的地方作为开拓地的话,那么也就没有必要给这些牛仔太多的特权了。
“舰队准备通过虫洞,各单位注意规避。”一艘统合部工业运输舰出现在虫洞这边,在太空当中丢出数个统合部的太空部署装置,包括事件监测装置和ded安全数据连接器,用于跨虫洞与新伊甸建立稳定的数据和导航链接,引导舰船可以更稳妥的穿过虫洞进入共同体星域。
在完成导航链接之后,统合部的执法舰队穿过虫洞出现,统合部本身不参与本地的开拓工作,但是他们需要在本地建立一部分的基础设施,并且向四大帝国内部的各个集团开放开拓权限,目前,这个权限不向克隆人放开。
同时,统合部也需要维持这个新开拓区的治安,协调四大帝国的经济合作和军事冲突,这也是统合部成立的根本职责和工作,这就意味着统合部需要在本地部署一只规模不小的舰队。
整个舰队总共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