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是旗舰队,并且突破了轨道防御的话,那么跑路或者投降二选一,除非你的增援舰队不仅是旗舰队,在本地还有诱导,可以在10分钟杀过来。”
那么灰人有旗舰队吗?有。
能在十分钟内杀过来吗?不能。
那些银白色的跳跃飞船传送完战斗单位就跑了,它们在全世界各大城市和战线上反复闪烁传送了大量的单位,这也是罗德没有第一时间轰炸的原因——他堵了这些白色飞船好几次都没堵住,才干脆放弃了堵这些灵活跳跃的飞船,选择扬了它们丢下的传送塔和部队。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军阀求而不得的东西.jpg
第一百二十四章
“这些灰人在做什么?这些东西......”不管是新的昆虫,新的机械体还是新的怪物,都感觉像是大量的半成品或者试验品,就被这么随意的丢在地面战场上,那些银白色的飞船也不进行长期的驻留,基本上在传送完怪物并进行了压制轰炸之后就会果断的跳跃跑路。
这让山岳的舰载机组都没有找到什么合适的突袭机会,这些银白色飞船的装甲比那些金色的装甲还要硬,最低的动能抗性也差不多在95%以上,几乎除了攻击弱点区域外,就算是旗舰火力打出的伤害也基本上不能看。
除非一发入魂,否则要靠4个中队的红尾鵟几乎不可能造成足够的杀伤,将它彻底的击落,而对于地面上的克隆人军团和防卫军来说,就意味着战场上的压力瞬间增大了不少。
于是罗德就更换了新的方式,主要以红尾鵟攻击那些传送来的单位,大部分的机械体几乎是在落地瞬间就被一波抬走。
铁骑战斗机的对地攻击威力就不是制空铁骑的效果了,一轮重型火箭弹齐射足以把一座纽约城从字面意思上摧毁,而反物质疾速炮的扫射也是约等于饱和核弹幕的效果。
只是这样的疯狂输出,对于地球的行星环境来说,就是一个极大的璀璨,无数的烟尘颗粒抛入大气,有的地方出现了反常的类似核冬天的极端低温,而有的地方则因为温室气体大量释放淤积而出现了更为反常的酷热与暴雨。
虽然核冬天是人类编造出来的东西,额,也不能说是编造的,如果你的核弹当量真的达到这个程度,确实可以炸出核冬天来,只是这个当量属于是人类所有核弹库存的几百倍,因此,正常的核大战不会导致核冬天和超级废土的出现。
然而,这个当量和数量对于新伊甸人来说,就太容易达到了,别的不说,看看那些m船的弹药舱里面平均塞几位数的“核芯弹”,打核弹的时候是用什么武器打的,就知道,光是核弹幕都能给地球人真的炸出核冬天了。
至于说罗德山岳级上红尾鵟的反物质弹幕,那更是强而有力,强而有力啊!因此,仅仅是在银白色战舰出现的第二周,全球气温就开始疯狂下降。
哪怕是在远离战场的内陆,普通居民出门都能意识到这个世界物理意义的变天了,除了正午时分外,大部分的时候,天空都是如同黄昏般的浑浊,太阳透过厚厚的反射尘埃就好像是一盏瓦数不高的白炽灯泡。
时不时从沿海战区吹来的气流当中夹杂着轻微的放射尘,即便新伊甸的科技再怎么干净,也顶不住这一炸就是四五位数的核炮弹覆盖啊,更别说不会产生中子放射,但是伽马放射更惊人的反物质弹幕了。
风暴卷过靠近沿海战区的城镇,云层在狂乱的气流当中被撕碎,无数的闪电在天空交错咆哮,仿佛每一天都是世界末日般的景象。
而对于地球上的各大国来说,他们在冷战时期修建的地堡、避难所、战略储备库等等,居然第一次真的需要启用了,那些储存在大山里面的挖空山体储存的油料、粮食、工业设备也真的要派上用途了。
更别说那些大三线工程,某东大国在这一周的事件里面啥事也没干,除了维持前线的作战部队外,就净在迁移民众了,从靠近战区,即将被风暴覆盖区域撤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然后就是挖空大山,以地铁线为基础扩建地下防空洞和掩体,在靠近前线的地区,修建带有加热系统和辐射防御系统的军营和收容所。
这个活儿,就连那些之前无法无天,甚至不拘小节的克隆人都愁眉苦脸的在亲自上手打灰,把自己的克隆仓挪位置,修建储存仓库,把应对“温和行星”的行星工厂和组件切换为“风暴行星”和“低温行星”类型。
在这风雪交加,室外气温一度在盛夏降低到零上七八度的时候,奥蕾迦娜大军阀的玉米小夫大楼就成为了屹立在这暴风雪当中的北美仅有的安全避难所,别问美国曾经修的仓库和避难所去哪里了,反正新的总统和国会满心期待的打开仓库门的时候,表情和吃了屎一样。
这倒是不是他们有多么爱护美国民众,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