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扩张时代过去之后,就必须对已有的行星进行保护了。
同样,还有一些大型的小行星采矿站也是如此,相对来说,克隆人的精炼厂、产业链和采矿业其实都是被限制的,最简单的就是,在死亡空间,你能看见各个矿业集团的小行星采矿空间站,而克隆人实际上只能采集那些巨大的小行星天体周围的那些矿石块。
就好像新版本的新人导入动画一样,星空会的采矿船在采集一颗比空间站还要大的小行星上的矿石,甚至直接使用采矿激光器对着矮行星开啜,但是,玩家驾驶的护卫舰只能采集那些周围散落的小石头上的矿物。
只是,如果允许克隆人使用这些采矿设备的话,资源富饶的00区域,或者说边缘星系的资源很快就会被想克隆人开采浪费殆尽,等到四大帝国和统合部的摊子铺过来的时候,新移民就只能面对被采掘殆尽的空壳头秃。
所以,统合部和四大帝国在利用克隆人开拓的同时,也对他们的资源采集、精炼利用、行星开发做了很大的限制,而在高安地区尤为严重,连行星正常的加工厂和采集站的能力都被限制了,他们只能布置有限的行星设施,并且不被允许经营任何实质上的地表殖民地。
“我有”
“您说……什么?”
“行星地幔采集中心和大型精炼合成阵列的蓝图,我有。但是这些设施,需要人手来运转,并且除了行星地幔采集外,全自动加工厂,我想可以直接从新伊甸获取,可是……精炼合成阵列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且是经过训练的劳动力。”
这也是克隆人军团没有这些设施的另外一个次要原因,这些都是需要自然人进行手动操作的,需要至少以千万为单位的劳动人口。
但凡统合部和四大帝国没有得失心疯,都不会容忍克隆人军团掌握如此多的人口和产业,那约等于许可他们建立一个新的帝国,将新伊甸直接带入到群雄四起的战国时代,虽然现在也和战国时代没差多远就是了。
“额,罗德警官,这有什么意义吗?”
现在对于他们来说,资源根本用不完的,生产地球上的那些低科技产品,还有统合部许可的那些地面作战单位都是很简单的事情,甚至未来地球人准备建造早期的飞船和战舰也不会用得掉这么多的资源。
“建造舰船,这一次,那些灰人派遣的舰队出现了巡洋舰以上的单位,甚至出现了旗舰级单位的身影,如果说巡洋舰单位,还能依靠斯特修斯级和你们的护卫舰编队进行周旋,甚至尝试摧毁的话,那么旗舰单位……”
“常规完全无效,咱明白您的意思了。”大军阀表示这个事情很好理解,“但是,我们没有旗舰制造阵列啊。”
“那就需要你们建立旗舰制造阵列了。”
“不是,我们也没那么多的人手啊,操作采矿设备姑且可以让那些蓝星人来干苦力,技术活靠我们和其他军团的人来做,可是,旗舰制造阵列,那是需要正经的空间站和大量的新伊甸技术工人的。”
镰叔表示,这事情太扯淡了,就算你掏出旗舰制造阵列的蓝图他们也搞不定这动辄十几万的人手啊,指望那些科学原理1都没有的地球人吗?
“旗舰的制造不用你们负责,我有自己的办法,你们只需要提供原材料和部分行星组件即可,还有完成旗舰制造阵列的搭建,关于制造阵列的组件,我会让新伊甸那边送货的。”
“如果您负责这个部分的话,那么资源量确实不足了,还有旗舰组件的制造……那些蓝星人做不来的吧?”
“这个你们不用管,你们只需要给我提供数量庞大的卫星矿和矿产资源,至于说一部分本地无法合成的矿物,我会让新伊甸那边送货,比如说莫尔石之类的东西。”
但是三钛合金之类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地球的资源合成的,虽然在大气层内合成这玩意儿……难度极高不说,危险性还很大。
飞船的三钛不会在保护层内突然燃烧或者挥发,但是你把制造工厂放大气层就另外一回事了,制造出来的三钛估计还在生产线上就会自己挥发燃烧,然后诱发工厂连锁爆炸。
这也是新伊甸干脆就通过采集凡晶石来提炼合成三钛,把工厂放在太空,而不是利用行星资源来精炼的缘故——因为真的会一炸一大片。
“三钛、类晶体胶体、类银超合金、同位聚合体都可以直接合成,但是需要的催化剂和添加剂需要从新伊甸运输,或者在本地的小行星带寻找是否存在替代物,卫星矿和行星矿是一样的,直接开采行星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从新伊甸运输石英核、莫尔石、超噬矿与超新星诺克石……”毕竟这些矿物都是宇宙奇观级的产物。
“不止如此,我还需要大量的燕军打捞件和色动力学三羧基材料,以及一部分的三神裔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