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结界科学化 作品

分卷阅读701

间,还意味着他们除了正常的采矿外,还有一些额外的收益方式。

“所有矿队成员都到了吗?”罗德扫了眼太空舱内的舰队通信面板,如果要说有什么是系统不如现实的地方,就是这个舰队系统了。

在太空舱的一侧,矿队的每一艘船的状态都显示在全息屏幕上,护盾状态、装甲完整度、结构完整度都在上面,下方还有三个人形图标,绿色代表健康正常,黄色代表受伤人员,红色代表死亡人数。

并且船长的头像与舰船的型号、id也浮现在最上方,可以让罗德可以一目了然的管理和检查整个舰队每一艘船的情况,甚至舰船的武器系统、防御系统、推进系统等装备的状况也会在附属菜单里面可见。

“全都到齐了。”一共12艘猎获4艘回旋者,外加6艘冲锋者,这是给那些技能不够开采矿驳船的矿工准备的,最后就是专门负责拉矿石的两艘统合部定制的矿石运输船,以盖伦特米亚莫斯级为蓝本的统合部特别版工业舰。

在罗德看来,除了涂装不一样,造型没有盖伦特那么圆润外,性能和槽位差不多,只是加成从10%的矿石舱容量与5%的速度提高变成了15%的矿石舱加成,因为统合部根本不担心有人打劫他们的货船,所以牺牲了机动性来强化更大的运载量。

“那么所有人接入舰队指挥链路”罗德发出确认信息,右侧的面板上一排排如方阵的头像框迅速变成绿色,代表每一个人都确认了指挥链路,并且将跃迁引擎控制模式切换到“外部导航模式”

“跃迁引擎启动”舰队跃迁启动,逆戟鲸的主计算机快速计算出来集团跃迁路径,最轻最快的冲锋者率先起跳,然后是采矿驳船,接着是工业舰,最后才是罗德的逆戟鲸级。

一点微弱的亮光在小行星边缘闪烁,无数流光自远方急促而至,整个舰队在一瞬间就抵达目的地。

“黑煤窑一号,报告矿脉情况”跟随在逆戟鲸边缘的回旋者开启测量装置,通过弱激光蒸发小行星表面物质群,来获取小行星样本,并通过复杂的引力波和电磁遥感技术进一步获取更多的信息,最终分析得到目标的大致矿物类型和储量预估。

不同于罗德的系统能够得出准确的数据,并且完美的剖出每一块理论上存在的矿石,这些矿工可没有那个技术和能力,他们的数据都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预估数据,上下存在极大的波动,甚至他们探测出的是凡晶石,最后挖到下面发现是灼烧岩的场面也不少见。

更别说采矿的残渣率了,当然,罗德的那个残渣率都是理论残渣率,这些矿工的残渣率就不好说了,按照罗德在发出之前的测试,这些家伙的残渣率会在原本的理论残渣率上有一个10%~30%浮动乘区。

简单说,技术越好,经验越丰富的矿工越逼近理论残渣值,不会浪费更多的矿物,而越菜的,就会在本来就会因为设备和技术限制而不得不浪费一些矿物的基础上,再浪费一些出去。

如果换成罗德的地盘上进行采矿的话,他会建议这些人还是洗洗睡吧,还不如他自己开船去挖,反正现实里面抛的矿石又不会自己消失。

当然,现实里面也没法隔空进行压矿处理,因此,罗德不得不在落地,确保逆戟鲸贴近最近的一块大型小行星之后,布置下移动牵引装置,把其他矿船抛弃的矿石货箱吸引过来,压制成压缩矿块,以节省装载空间。

“好,按照我划分的目标,开挖。”冲锋者负责挖那些小块且数量稀少的岛状硅酸盐拉克岩,回旋者和猎获负责挖量大的塔拉岩和贝兹岩,而罗德释放出去的五个采矿无人机就专门抱着面前最大号的深渊拉克岩狂啃。

每采集到3000立方的矿物就抛出给牵引装置,再由逆戟鲸牵引进矿石处理仓,由大型工业核心进行压缩处理。

采矿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对于那些矿工来说,必须全神贯注的操作激光切割机和露天采矿器粉碎小行星,筛选掉那些不需要的岩石粉末和碎渣,再将富含矿物的核心部分牵引到飞船甲板上,进行手工处理,最大限度的剥离不需要的岩石成分。

之后,这些矿石需要送入舰载处理车间,进行水洗、粉碎、磁选、重力场筛选和力场压缩之后,从布满尘埃、泥土和岩石表皮的粗矿变成大块大块的精矿石。

最后才是把矿石装箱发送给逆戟鲸级工业指挥舰进一步粉碎和筛选之后压缩为高密度压缩砂砖一样的结构,如果这个压缩系统的力场功率在强大一些,甚至可以用来把一部分矿石压成中子星物质,只是那样的话,一旦压力失效,瞬间就会炸开,威力可能不比米玛塔尔的高爆弹小。

但是,对于罗德来说,就是真的挂机了,他也不知道那些采矿无人机和舰载的处理车间是怎么工作的,但是,它们就是在正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