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有结界科学化 作品

分卷阅读945

物,怎么说呢,你满足帝国人没毛病的,你满足盖伦特移民,那是真的不行——新伊甸人哪吃过这种鬼东西!?

“3亿移民,全部解冻,我们立刻就要破产”

“嗯,我也是这样的意思”本来就不是三亿人塞一个星球,而是选择一个环境较好的星系和星区,殖民周围的几个星球,并选择其中最好的一个作为殖民地首府,而其他作为开拓前进基地,用于向更远殖民的起始站,等后续难民抵达,就从这些外围的起始站开始向外扩散。

简单说,他们就是来搞基建的,农业生产,食品供给,工业制造,宇航制造等等都打好基础,才会让后方把大规模的难民甩过来,这可是太空殖民,不是在地球上,准备不充分就是百亿规模的大屠杀。

“那么先解冻第一环的人员,我看看,主要是生物学家、植物学家和建筑师,嗯,丰饶星的行星环境不错,可以作为一个农业殖民地使用。”

“实际上,那些帝国人已经在做了。”虽然是帝国风格的做法,将格莱特平原几乎铲平,刺鼻的合成农药和化肥形成的烟云覆盖在平原上,下面是密密麻麻的转基因作物,从小麦到水果都有。

第三百零一章 尖锐爆鸣的蚁牛罐头

第三百零一章

盖伦特移民船“蒲公英”,这是一艘罗德在游戏里面从未见过的飞船,不同于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和战略货舰或者大航共用船型的其他三个,盖伦特联盟作为新伊甸最有钱的势力,其移民船是单独设计的产物。

在吸收了老人星事件的教训之后,联邦就再也不用常规的工业舰或者货船改造了。

伊童(idun)级移民船,主体呈现盖伦特货运飞船常见的杆状,尾部是向着四面八方扩散出去的如根系般的柱状天线,它用于捕捉来自深空最微弱的信号,在殖民完成之后,也是殖民星区临时通信网络,以维持和本土的通信连接。

数百台超重型常规推进器和位于船体中部的两台互为备用的微曲推进器构成它的常态飞行功能,在头部则是一个个圆筒型的殖民船舱,主体船身里面是多套互为备用的维生系统、冬眠系统,以及殖民地建设的初期资源和设备。

每一个圆筒形殖民舱都能安装大量的冬眠盘,每一个冬眠盘都是由无数冬眠舱和维生系统管线排列成成多个同心圆,如果从外观看上去,罗德觉得更像是那种十万响的一盘鞭炮。

也因此,每一个冬眠盘都分为环0到环9,十个区域,其中环0是给管理员和船员的,不是给居住者的,越往外的殖民者重要性越低,数量越多。

仅仅是从“蒲公英”号的外观来看,是完全看不出来和这个名字有什么关系,直到罗德允许一部分移民者可以唤醒为止。

按照史塔博格上校以及第一舰队移民管理局(未来殖民地临时政府,负责决定谁先唤醒,谁先落地,以及地面上建设和物资配给等一系列繁琐庶务)的命令,巨型移民舱开始变形展开,如同一朵在虚空盛放的蒲公英。

随后无数的幽蓝色尾焰出现,星星点点的飘向行星,这些并不是移民舱,而是初期投射的解冻设备和船上的技术工人,为了节省装载量,大型解冻设备的需要在地面进行安装,而不是在轨道上进行。

紧随其后的,筒仓顶部打开,一个巨型如同放大蛋舱的船体结构分离出去,好似蒲公英种子般向着行星上帝国人帮助下搭建起来的导航信标落下。

“砰!”伴随着爆炸螺栓的声音,种子外壳打开,无数看似纤细实际上几米粗一根的网状支架打开,重力伞开启,微型引力子制御系统将行星重力大幅度削减,同时侧面打开一个个力场阻尼器,将船体坠落速度减缓,并调整好方向。

“轰隆!”上百米高的圆柱形船体落地,泥土如海浪般向着四面八方翻滚着扩散,这不是来自坠落冲击,而是来自于船体下方的力场系统,用于压实周围的泥土和尘埃,并粉碎地面上的危险地形。

在新伊甸这种系统也被称之为“自适应地形平整系统”,保证这个东西不会因为落在地形凹凸不平的地方直接歪倒下来,或者陷入泥沼当中。

“吱~”圆柱体的外壳向外打开,六条金属辐条向外落下,直接就变成了道路,其他的圆柱体纷纷落在指定的位置,并都打开这些金属辐条。

无数的无人机和纳米机械顺着这些辐条向着彼此连接,在形成未来的殖民节点的第一环道路的同时,也连接上其他节点。

从高空监视器当中,可以清晰的看见,格莱德平原北部多出了三十个环形爆炸痕迹,并且细细的金属铺成的公路在飞快的向着彼此延伸,清晨落的地,到入夜时分,就已经可以看见不少道路已经连通,甚至在进行构筑第二个环城道路的程度。

“是不是觉得很壮观?”哈罗德看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