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的爆炸自反应堆开始,撕扯着装甲板,搅乱管线,太阳一样的闪光照亮了另外几艘正在惊恐调整武器位置的潮汐级护卫舰。
它们原以为敌人会从之前的方位过来,那些加姆级护卫舰就如同胡蜂一样撕扯他们的阵型,而现在,他们惊觉敌人早已经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根本来不及调整阵型和防御重心的护卫舰编组就被赫卡特级战术驱逐舰死死咬住,除了第一艘倒霉蛋被击穿了反应堆,出现了核心区毁灭性受损而殉爆外,剩下的护卫舰则没有那么容易就被一波打击摧毁。
潮汐级的珊瑚级导弹发射器向外甩出一枚枚中型标准鱼雷,这些鱼雷漂浮在舰船周围,如同展开的花瓣,随着鱼雷引擎的逐一点燃,一个旋转的由尾焰构成的磨盘就这样卷向赫卡特编队。
“不要客气,来带顶帽子~”电子战无人机群咬住了这些护卫舰,他们的鱼雷并非罗德这帮人使用的“射后不管”型号。
意味着它需要依赖于母舰的导航数据和制导引导,而当母舰遭到“远程感应阻抑”电子战攻击的时候,这些在感应器上闪亮的鱼雷就整齐划一的失去了引导信号。
母舰无法再为它们提供制导数据了,因为母舰的雷达就好像是被人扣了一顶帽子一样,被遮蔽了视线,它只能观察到周围一小片空域的状态,防空警戒区也被极大的压缩下来。
但是,由于无人机并非和赫卡特同时开始动手,所以,还是有一部分倒霉驱逐舰表面被留下了永久的伤痕,流体纳米修复系统疯狂的填充这个区域,但是转瞬又再次被撕开。
在潮汐级准备转向迎击,内圈的巡洋舰也在纷纷激活近防武器,准备用“气泡”式防空系统制造出足以遮蔽运输船的核爆弹幕的时候,一艘艘纳美西斯级隐形特勤舰就顺着这个无人注意的空隙潜入。
人类的隐形科技显然比海星要高明得多,这些隐匿机动装置,可以让飞船即便是在移动模式下,都会保持高度的隐匿状态,只有真空当中偶尔荡漾起来的些许模糊不清,仿佛太阳风一样的噪音说明有什么东西穿过了这一片空空荡荡的星空。
“投弹!”率先甩出去的是断锁者炸弹,这些无制导炸弹可以释放出一个强大的无序全向脉冲,干扰所有的电子系统,不仅仅是单纯的emp冲击,还包括大量的错误信息。
海星舰桥上的每一块观察着战场的屏幕都同一时刻闪烁起来无数的噪点一样的白点。
“铁骑中队,进攻第三护航舰队侧翼!”全息沙盘上由三个中队组成的棋子被推向了海星运输船队的侧翼。
“制空中队,保持压制”三十六架红尾鵟那如同大气层内战斗机的外形,就好像是三十六枚箭簇被射向前方。
微曲引擎开启加力模式,数百万公里转瞬即逝,因为受击损伤而呈现琥珀色的护盾在真空当中不断的闪烁,每一次闪烁都是海星巡洋舰的恐惧体现。
那些激光炮已经近乎于过载的在射击这些舰载机,海星早在轨道防御战斗当中吃足了这东西的苦头,它们速度快,火力强大,与其说是舰载机,不如说是一个编队12艘的巡洋舰。
当然,这只是对于其瞬时火力的形容,实际上铁骑中队也只能是在自己的12组备弹打完之前具有巡洋舰级的火力,以及确实拥有巡洋舰级别的护盾容量,但是护盾强度和船体强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一旦护盾被打空,基本上无法承受任何太空拦截火力的杀伤。
一个中队12架红尾鵟分裂成四组三角阵,超载的离子光焰如同在身后展开蓝中带红的尾羽,每一组三角队就是一只在真空展翅的蓝羽红尾的猛禽,扑向远大于自己体积的猎物。
海浪级巡洋舰的“闪烁”粒子炮疯狂的追逐着这些过于高速和灵活的目标了,当第一波粒子束从护盾之间穿过的时候,驾驶舱内,球形智控核心已经计算出了最佳的攻击路径。
红尾鵟攻击机和伯劳鸟拦截机是舰载机里面仅有的智能化无人机,不同于其他舰载机是载人甚至双座驾驶的,这种舰载机的驾驶舱里面是一个个基于殷郡技术改造而来的智能核心。
它会复制和学习克隆人飞行员的能力和技巧,在塔尔塔罗斯的精英飞行员带着来了几场模拟战之后,就算现在不让罗德进行遥控,它们也能达到正常“瓦尔基里”(克隆人舰载机驾驶员称号)的水平。
“咔哒~”肩部的可抛式武器舱盖板无声无息的向后甩开,露出下面的“短燃重型攻击导弹”的弹头,每一架两个武器舱,每一个武器舱12枚飞弹,每一轮发射2枚导弹。
一个中队就能甩出24枚导弹,对于任何巡洋舰这个规格的战舰来说,完全是致死的量级,即便是用于轰炸一艘己方的状态完好,安装了护盾的强化防御的巡洋舰,结局都是后者被瞬间摧毁。当然,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