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服的头灯所发出的光芒都被糊在上面的血液染上了一层糁人的猩红,飞船通道内充斥着死亡的气味,那并非感官上所嗅到的气味,而是一种通过影像、氛围而产生的从装甲服外部不断渗入的冷意。
“警告,反应堆热能泄露,已封锁7~19区域,船体温度异常增加,预计抵达不可生存阈值时间1170秒”全息hud侧面显示着最新的舰船信息。
“全体人员注意,这里是统御者号舰桥,全体船员立即执行弃船程序,重复,全体人员立即执行弃船程序。”
“根据损管系统报告,本舰核心舱室遭受不可逆损坏,结构强度剩余12%,重力系统完全失效,经舰桥表决,正式下达弃船指令,撤离行动立即生效!”
“所有岗位停止作业,工程组优先关闭反应堆并封闭泄漏点。”
“船员按照制服颜色,按照头盔内置逃生线路前往b-7、c-3、e-9逃生区。”
“各单位仅携带生存背包与救生包,禁止折返取物,伤员优先登舱机制启动,医务组持有蓝色识别带者具有优先通行权。”
头盔内置通信系统上顿时显示出各色的路线,几秒钟后就根据各自的制服颜色选择了最近的逃生路线,至于说伤员,就交给还在运作的医疗无人机和医务组成员搬运,不过,大部分人都认为伤员在这种环境下是死定了。
真空、低温、弥漫的低强度连续辐射还有漂浮在舱室内的大量高速有害碎片,如果没有装甲服和护盾暴露在这种环境下,生命可以用分钟来形容。
而显然舰船的人员大部分都没有经受过联合应急训练,对于在太空环境下的战斗伤员处理措手不及,只有少数人有在这种情况下救援的经验。
所以,为了避免对伤员造成二次伤害和影响撤离秩序,大部分的人都被要求不能救助那些无助的伤员,而是选择标注其位置,交给专门的医疗无人机来完成。
而经过太空联合应急训练的医疗人员只有星界军的少量医护兵,还有新伊甸的船员,那些克隆人不帮倒忙就不错了,至于说地球人怎么说呢,他们当中大部分甚至没有受过专门的宇航训练,因为工业指挥舰有人工重力,所以在船上工作和在地面上的差别不大,才被塞到船上工作。
但是,现在这个缺陷就严重暴露出来了,不仅是救援人员不足,还包括伤员自己缺乏自救的技术和知识,不少伤员,采用了重力环境下的按压止血,却因为低气压环境,导致伤口混入更多的空气,形成空气栓塞风险。
这进一步加剧了伤员救助难度,不过,好在新伊甸的医疗无人机和人员那是真的什么寄吧的状态都遇到过,这里面经验最丰富的不是那些帝国星界军的医疗兵,也不是那些帝国海军的医官,而是……盖伦特移民。
“优先处理动脉出血,纳米凝血胶囊!”高挑的盖伦特医疗官用一张隔热铝箔毯包裹着伤员,并在下面垫了一张铅纤维布,以避免环境辐射对伤口基因破坏。
太空里面,血液不会随着重力流动,而是会附着在伤口附近,形成大量的攒簇的血珠,和组织液渗出等形成粘稠胶状物覆盖伤口,影响清创和愈合。
如果伤口深入到肌肉的话,更是会因为缺乏重力牵引而导致结构错位,因此,第一时间需要用纳米凝血胶囊塞进伤口。
这种纳米造物在进入伤口之后,会如同血小板一样快速增长并形成一道网状膜阻止进一步失血,并暂时堵死断裂的血管,为接下来的纳米缝合做预备。
“注意患者意识状态,低重力下,因为头部颅内异常高压可能掩盖低血容量症状”她一遍麻利的处理手上的重伤倒霉蛋,一边给地球人助手讲解战地急救的要点。
“另外由于防护服破损,为了避免体液沸腾等情况,在处理完伤口之后,第一时间封闭破损点。”她熟练的在伤口外面贴了一块加压敷料,然后打开装甲服内置的紧急注射舱,将一袋人造血液塞进去,持续为伤员输血。
“固定的时候,确保两人一组,不要用手搬运,在使用磁性固定板,将人员转移并固定在担架上,用牵引绳移动上,当然,这个活儿现在有无人机在做,你们只需要确保伤员头部处于牵引段,这样可以模拟重力牵引效果,减少颅内异常高压。”伤员被转移到一个悬浮式担架上,磁性固定栓迅速卡主四肢、脖子和腰部,将头部和四肢固定好。
“你需要路上监控他的生命数据,并持续供氧和供暖,直到抵达救援点,明白了吗?”仅仅是几分钟一个在其他人看来死定了的倒霉蛋就被勉强稳定住了伤势,由专门的救援无人机送往逃生舱。
逃生舱是一艘战列舰规格的飞船,是一艘普通的加达里鲲鹏级战列舰,不过,经过改造之后,只有基本武器系统,内部全改造为了逃生用的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