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出发,中午回站点吃饭喝水午睡,下午再干一班,甚至可以做到八小时两班,活的宛如黄金时代的公务员。
“但是其他人就……”他们说的是哪些为外星人雇佣服务的矿工,他们就真的要在矿区待大半个月才能返航了,甚至可能根本没有返航,毕竟空船往返还是很亏的,所以,那些货柜船指不定还会带来补给品什么的。
“那我们返航?”
“返航吧”同样小心翼翼的,战战兢兢的打开引擎,然后就看见一块陨石碎从侧面飘过来,“刘,快刹车,要撞了!”
“怎么刹车!?”刘也是一头冷汗,在操作台上找了半天就是没找到如何终止跃迁加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块陨石从侧面直接撞上来。
“啊!!!!!”“别叫了安东,没事!”在所有人的尖叫当中,那块陨石撞到了一道屏障上,无声无息的碎掉了,甚至护盾强度都没怎么掉。
第三百六十三章 太坤号
第三百六十三章
采矿,文明的起源,意味着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达到了某一个新的高度,而太空采矿更是如此,文明的发展就是一步步向着更广阔的自然环境索取资源的过程,从岩石、从海水、从大地当中提取出有价值的资源,然后作为文明的食粮消耗,这就是采矿这种劳动的意义。
当人坐在椅子上,面对一块块悬浮于虚空的巨大石块的时候,对于社会、文明以及自己在做什么事情的哲学思辨就会泉涌而出,通常在地球上,这种情况也可以称之为“龙场悟道”。
也就是当人在面对一种枯燥重复而又意义重大的劳动的时候,在无聊、孤寂和冷清当中,就会不由自主的开始思考一些形而上的东西,让人沉溺其中,并在某一个时刻想要引吭高歌。
没错,面对一【欢;:迎”进?”!入?【,!赤;瞳”;的”:月:?费.'群;:】:.6;9?.4?:9.,3:””6!,1:3”;5?.”块块被自动化采集系统处理掉的矿石的时候,安东就是这个想法,他甚至考虑下一班干脆把自己的笔记本带来,说不定还能顺便写一本诗集,对于一个俄罗斯人来说,在这种环境下,通常要么整点文学,要么整点数学,实在不行还可以整点政治学。
“矿仓采满了”负责采矿操作的工程师开口说道,“我们得返航了”得益于这傻瓜式的操作,还有这全面的防护,以及……
后座上那个自称因为自己每天祝圣祈祷,以确保机魂喜悦的外星人的不知道有用没用的“努力”,总之,联合政府的矿队在撞废了两艘冲锋者之后,现在工作起来非常的顺畅了。
其中一艘是在泰坦上撞废的,这个泰坦不是泰坦星舰,是指土星卫星“泰坦”,在土星环和木星环都可以采矿,于是其中一个就撞碎在了泰坦上,另外一个则是不小心撞进了行星发动机的尾焰里面,直接给烤爆了。
“现在地下城的工作量似乎减轻了不少?”
“其实也没减轻,只是大家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
之前飞船派抬头的原因还有一个客观因素就是地球发动机的加速只能到千分之零点五光速,而飞船是千分之五光速,换句话说,他们认为飞船逃跑的可能性更大,而在选择了移山计划之后,那么地球的速度在很多人眼里是其实是不一定能够及时逃离爆炸区的。
而现在有外星人的超光速飞船,还是2000倍光速这种离谱东西之后,不少人确实放松下来了,至少在精神上是放松下来了——大部分人其实并不理解这个科技差距,他们只是基于最朴素的:“外星人能飞2000倍光速,我们飞个百分之一20倍光速不也能安全跑路吗?”这样的想法感到放松。
当然,真的在上手研究新伊甸引擎的那些科学家就没那么乐观了,你说有没有启发,有的,很多启发,甚至证明了一些高能物理学上的理论是成立的,并且还校准了一部分的谬误,你说有没有实际工程学上的收获?没有。
因为代差太巨大了,巨大到了,对方使用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对于地球人来说,连第一步都做不到,即便能够做到,这需要涉及的学科太过于广泛,需要补课的部分太多,而且有些前置科技,还无法从引擎实物上看出来。
除非他们直接开始一点点拆,一点点的拼,可是那样只能搞明白新伊甸的跃迁引擎是怎么做的,至于说自己造一个出来……
别闹了,现在他们的进度还在“整机拆下来装回去”的阶段,意思是说把跃迁引擎整个拆下来,安装到新船体上,然后不出岔子就属于是联合政府目前攻关的最大目标了。
甚至这个船体还只能比照着冲锋者级来做,都不敢有点什么自由发挥在里面,生怕因为哪个部分的重心差了0.01就全船歪到太阳系外去或者被跃迁力场撕碎。